分享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兰州家长 2023-09-03 发布于甘肃

被称为'二次大战三巨头'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虽然政治信仰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但是在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国家独立的总目标下,他们团结起来了,结成了统一战线,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法西斯强盗横行的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当权派,摇尾乞怜,奉行绥靖政策,因而使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在他兵不血刃地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以'闪电战'征服了波兰和北欧,接着希特勒就向英、法开刀了。号称几百万的英法联军,在纳粹进攻面前,仅11天就垮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不足一个星期也相继沦陷。大半个欧洲处于法西斯铁蹄蹂躏之下,像一只风雨飘摇的破船。人们普遍担心,欧洲要有一个新的漫长的黑暗时代。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斯大林率领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灭了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从而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斯大林不仅是苏联军民的最高统帅,而且为促进和巩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大量工作。由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参加的德黑兰'三巨头'会议,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当时的美国,处于另外一种情况,它没有直接遭受希特勒法西斯的入侵,和平主义弥漫全国。作为总统和三军总司令的罗斯福,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以惊人的魄力冲破了孤立主义的束缚,以'租借法案'的形式有力地支援了英、苏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又毅然决然地同德、日、意法西斯宣战,从而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领导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英、苏等20多个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大同盟。他以半身不遂的病残之躯,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和盟国首脑多次会晤,运筹帷幄,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费尽了心血。难怪有人说,罗斯福不仅是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而且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丘吉尔的情况和斯大林、罗斯福都不同,他是'临危受命',是在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遭到彻底破产之后上台执政的。当时,他面临的局势确实是严峻的,上台没有几天,就遇上敦刻尔克的大溃退(二战初期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顷刻之间英国的防务解体了,可以说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

就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施政演说,表示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他说:'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丘吉尔临危不惧的气概,有力地鼓舞了英国人民,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使英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之一。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为1.1亿多,历时长达6年之久,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大洋。战争造成的伤亡和损失难以作出确切的统计,军队和平民的伤亡约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以中国和苏联伤亡人数为最多。军费消耗总额约为13520亿美元,经济损失估计超过4万多亿美元。战火夷平了众多的城市,毁坏了无数的工厂、住宅、铁路、桥梁,以及无数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在艺术和学术上的成就或遭到毁灭,或蒙受了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70多年了,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参加德黑兰'三巨头会议'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都逝去多年了。最后去世的是丘吉尔,他活到了90岁,1965年被隆重地安葬在英国他自己的庄园里,当时他离开政界已有10余年了。罗斯福死于1945年4月,正值希特勒德国投降前夕。斯大林比罗斯福多活了8年不到。而他们三人在德黑兰会晤时,都是反希特勒同盟国的首脑。那时深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折磨的世界人民都密切注视着'三巨头'的每一行动,倾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因此,德黑兰会议的召开自然吸引了全人类的注意力。那时,不仅深受蹂躏的欧洲各国期待着'三巨头'首次会晤时要作出的决定,轴心国也惴惴不安地等待着该三国会议的结果。反希特勒同盟'三巨头'是否善于协同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当时文明世界的命运。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在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正当一群贵族男女在布伦海姆宫翩翩起舞时,一位活泼、美貌的贵夫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连声叫喊肚子疼。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就是这样不寻常地来到了人间。

他虽然是一个早产儿,却表现得活力盎然。他哇哇地大哭大叫,打破了这座华丽宫殿的宁静。人们纷纷议论:'早产得贵子。'为此,伦敦《泰晤士报》还发表了一条简短公告:'伦道夫·丘吉尔夫人于1874年11月30日晚,在布伦海姆宫早产一子。'温斯顿的诞生,给这个贵族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快。正如当时伦敦一位诗人所写的:美貌夫人立奇功,翩翩起舞降贵婴;盼望爵后成大业,功成名就耀门庭。

丘吉尔家族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马尔巴罗家族第七代公爵、约翰.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和弗朗西斯公爵夫人的第三个儿子。

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族总共不超过20个,其中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列为第十位。英国贵族和其他国家的贵族一样,非常重视家族的古老性,因此他们总想证明自己的祖先是11世纪跟随威廉占领者来到不列颠群岛的诺尔曼人、法国人或意大利人的封建主。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经过考证,丘吉尔的第一代祖先是约翰.丘吉尔,他生活在17世纪,是多塞特郡的法律家,铁杆保皇派。丘吉尔的第二代祖先温斯顿·丘吉尔,早年从军,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他为国王查理一世作战。国王封他为爵士并赐于他持有自己族徽的权力,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某种满足。直到丘吉尔的第三代祖先约翰·丘吉尔,这个家族才得以飞黄腾达,并为马尔巴罗公爵的世袭地位奠定了基础。

丘吉尔的第三代祖先约翰·丘吉尔,早年是英国皇家骑兵团的一位上校,35岁时得到男爵称号。1685年6月,约翰·丘吉尔在镇压蒙默思公爵叛乱时大显身手。7月6日,蒙默思兵败被俘,后被斩首。约翰·丘吉尔男爵遂晋升为少将军衔,几年之后获伯爵封号。当时被称为美男子的约翰,为丘吉尔家族带来了荣耀,扩大了财产。在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战争年代,他在欧洲指挥英国、荷兰军队同法国人作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约翰·丘吉尔利用在欧洲指挥联军的地位,不仅在欧洲大陆进行掠夺,而且在英国本土从武器批发商那里勒索大量钱财。这样,他就把军人荣誉变成了黄金。

后来,约翰·丘吉尔与萨拉·詹宁斯结了婚。萨拉是一个精力充沛、有进取心的女人,并且得到安娜女王的很大恩典。夫妇俩都占据有利可图的地位,每年可得64325英镑的薪俸,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女王慷慨地奖赏约翰·丘吉尔,于1702年封他为公爵,从此以后他成了马尔巴罗第一代公爵。他每年可以得到一份很可观的俸禄,但是没有土地和领地。

1704年8月13日,马尔巴罗公爵在布伦海姆指挥军队,战胜了法国及其盟军。在这次大战之后,女王赐予他伍德斯托克地区的一大块土地,并赐给他50万英镑,作为建筑豪华宫殿及整修庄园的费用。在布伦海姆宫附近,为纪念1704年8月13日的胜利而命名的布伦海姆公园占地达1.5万英亩。此外,为了奖赏布伦海姆城下的胜利,德国皇帝赐予马尔巴罗公爵罗马帝国公的称号。直到今天马尔巴罗公爵的后代还享有这个称号。由于国家给予巨额奖金,加之马尔巴罗公爵夫妇受贿与投机取巧,丘吉尔一家积攒了大量财富。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马尔巴罗第一代公爵1722年死于中风。他的后代既没有什么卓著的业绩,也没有获得任何荣誉。他们大手大脚地挥霍着约翰·丘吉尔遗留的财产。在家族经济状况变得拮据之后,年轻的马尔巴罗们开始通过同富贵的美国女人结婚来改善自己的处境。首先开始这种有利婚姻的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按英国法律,爵位和领地应由长子继承。次子和幼子只能自己在政府、军队、殖民地行政当局或宗教界寻求出路,因此伦道夫无权继承马尔巴罗的爵位和领地。他相当顺利地结束了大学毕业,并打算从事政治活动。

1873年,24岁的伦道夫结识了正在欧洲旅行的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一家,并决定与他的一个女儿詹妮结婚。詹妮的父亲伦纳德·杰罗姆是个刚强的人。他不喜欢寂寞,也不想使自己受任何约束。他酷爱赛马并且是个歌剧演唱家。他在美国建造了两个最早的赛马场,组织了一个私人歌剧院。他的妻子是一位有印第安血统的漂亮的美国女人。伦纳德·杰罗姆有一个时期任美国驻的里雅斯特领事。但是,他对安静的外交工作不感兴趣。他抛弃了领事工作,成了《纽约时报》的一个老板。事业使他离不开美国,而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则大部分时间住在欧洲。

温斯顿·丘吉尔对他外祖父杰罗姆一家的经历曾作过如下的描述:

'我的母亲是杰罗姆家的女儿。提莫赛·杰罗姆于1717年从英国坐船渡大西洋到了新大陆,并在纽约殖民地赛瑞考斯城不远的庞比村落户。他的儿子萨莫尔还有他的四个孙子在美国革命战争时都曾加入华盛顿的军队去作战。杰罗姆家在庞比村继续住了四五代。在19世纪之初,我的外祖父伦纳德·杰罗姆和他的一个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弟兄因为家业扩大乃迁居罗卡斯特。他两人在这里娶了豪尔斯家的两姊妹。他们当时在那个城市中最好的地方建了两所房子,并由一座桥相连在一起。我的外祖父有四个女儿,而他的兄弟有四个儿子。我的母亲是伦纳德的第二个女儿,1854年生于罗卡斯特。同时他的家庭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于1856年迁往纽约。在这座大城市里,我外祖父建了两所房子,一处是马哈坦俱乐部会址,另一处是他自己居住的。在罗卡斯特时他创办了一份新闻报,在当时叫做'一无所知'党的机关报,后来改名为《罗卡斯特民主与纪事》。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在纽约,我的外祖父又从事更大的事业,一面办报馆,一面经营房地产生意,到了美国南北战争初期,他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百万富翁。伦纳德在战争期间,始终赞助南北联合,虽然他从未参预政治。他的主要兴趣除了商业以外就是运动与音乐。他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生有一个鹰鼻子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每逢节日或遇重大喜庆事件,他喜欢乘坐六匹马的马车行经纽约市街,他自己就是一位驾车的老手。伦纳德酷爱赛马,很可以被称为美国赛马会之父,现在的杰罗姆公园,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为了推广赛马运动,他曾成立骑士俱乐部,并任会长多年。在赛马时,从未失败过的最著名的'肯特基'马,就是他培育的。伦纳德还是纽约音乐学院最初创办人之一,曾帮助推动歌剧事业,与当时名歌唱家珍尼林德和培蒂甚为友好,并曾为最初演卡门的敏尼浩克女士授课。”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1)

'我的外祖母﹣﹣伦纳德的太太,在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带着她的几个女儿来到巴黎;由于战乱,她们又由巴黎来到伦敦。她们在英国住了数年,并结识了不少朋友。詹妮.杰罗姆小姐在1873年夏去考斯城游览时,遇见了我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她当时在纽约、巴黎和伦敦的上流社会里,是最著名的美女之一。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对她一见倾心,并于数月之后即结为伉俪。'

詹妮·杰罗姆女士善于社交活动,喜欢骑射,在温斯顿幼小的记忆里,她经常同父亲骑着骏马去打猎,有时因回来太晚而引起全家的惊恐。丘吉尔在他早年的回忆中写道;'我的母亲在我眼中永远像一位神仙公主,一位容光焕发具有无限才能的女性。'但是,她在布伦海姆宫却是不受欢迎的。这大概是由于她的外貌、魅力、聪慧及活泼的性格都超过了布伦海姆宫有爵位的女人。所以,伦道夫夫妇宁可离开布伦海姆宫而单独住在伦敦市区。

这对年轻人每年的收入足以使他们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他们自幼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因此也常常入不敷出。詹妮沉湎于上流社会花钱甚多的娱乐活动。伦道夫喜欢在自己家里设宴,慷慨地款待朋友。他是一位狂热的赛马爱好者,由于下了大笔的赌注,所以输掉很多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