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3 09 03

 朱福生 2023-09-03 发布于辽宁

                                                                                  (图片为韩进勇先生所摄,特别致谢)

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3 09 03

耿介孤傲的宋代诗人陈师道

近读《宋诗纪事》,第三十三卷有陈师道的章节,给大家分享陈师道的故事。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苏门六君子”之一。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著有诗评著作《后山诗话》。所以后世诗评、词评中,称呼他陈履常、陈无己、陈后山、后山居士。

陈师道的诗,风格古雅拗峭,直追《诗经》。《诗林广记》中有这样的评论:或苦后山之诗,非一过可了,近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骚雅,不求和于世俗,亦惟恃有东坡、山谷之知,自此两公外,政使举世无领解者,渠亦安暇恤哉?

陈师道是个苦吟诗人,平时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恶闻人声,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谓之吟榻。黄庭坚曾有诗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说的就是陈师道与秦观不同的创作风格。

陈师道写诗很执着,做人也很认真。他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而非苏门弟子,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元祐二年,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陈师道任徐州州学教授。后来苏轼任颍州太守时,又调他任颍州教授。苏轼很欣赏陈师道,主动提出想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不同意,因为最早他曾拜在曾巩门下,他不忘曾巩的知遇、举荐之恩,不肯另投名师,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而此时曾巩已经去世了,投入苏门,也无可厚非。从这点可以看出陈师道做人的耿介。

南丰先生挽词 其一  陈师道

早弃人间事,直从地下游。

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权臣章惇托秦观委婉致意,让陈师道去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陈师道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不谒见。因此不得重用。

反倒是因为与苏轼亦师亦友的关系,陈师道不断受到排挤。先是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去为苏轼送行,被以擅离职守,遭弹劾去职。后在绍圣元年,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

建中靖国元年腊月廿九,陈师道去世,年四十九。他去世之前也发生了一段故事:

元符三年冬,陈师道在郊外参加祭祀,为皇家祠堂守灵,冬夜寒冷,陈师道没有御寒衣物,妻子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皮衣(这件皮衣是陈师道“连襟儿”的),而陈师道的这个“连襟儿”正是陈师道和苏轼等人的政敌——赵挺之。赵挺之与苏轼、黄庭坚等结怨很深,曾数次弹劾苏轼,罗织罪名陷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

最终,陈师道因无棉衣御寒而感病致死。家人无钱安葬,朝廷特赐绢二百匹,让往来者买下,才得安葬。

陈师道的妻子是北宋名臣郭概之女,而郭概被称为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者,陈师道和赵挺之都是郭概的姑爷,陈师道家境贫寒,赵挺之是官宦之子。陈师道婚后颠沛流离,生活困窘,不得不将妻子儿女寄放在岳父家生活。

《寄外舅郭大夫》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陈师道在诗歌创作上,先学黄,后学杜。他发现黄庭坚的诗“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甫。黄庭坚也曾评价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陈师道学杜甫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方回《瀛奎律髓》)。”

《除夜对酒赠少章》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春怀示邻里》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

他陈师道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小放歌行》。

《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小放歌行》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当年不嫁惜娉婷,傅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元代文学家方回的《瀛奎律髓》评价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为“三宗”。

方回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此言当是不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