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Loading69 2023-09-03 发布于四川

空军司令刘亚楼是周恩来的得力干将,曾经得到过总理的大力栽培和提拔。

建国后,他为新中国空军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天妒英才,刘亚楼将军年仅55岁就因病逝世了。

在他走后,周总理曾痛心地感慨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亚楼同志走得太早了,空军司令人选难挑啊……“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建设空军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空军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新军种,挂帅的人必须有勇有谋。那么应该让谁来主导这项特殊的任务呢?

周恩来在脑海里把所有高级将领筛选了一遍,一个名字在他脑海里浮现了——刘亚楼。

刘亚楼是从长征路上走出来的高级将领,曾赴苏留学,能力和忠诚都绝对可靠。

周恩来列克找到毛主席商量。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也认定刘亚楼是组建新中国空军的最合适人选。

因为他早年间留学苏联,会说俄语,可以和苏联派来的援助专家交流。此外,他既具备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又懂得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足智多谋、政治坚定、雷厉风行,承担这副重担是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临危受命的刘亚楼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任空军司令。

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

自此,新中国的空军发展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空军初建时期,是刘亚楼一生中最为忙碌的时期。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整天马不停蹄东奔西,最忙的时候,曾经在短短三天内,视察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六所航校。

刘亚楼常对人说:“我没学过一天飞行,也没有没开过一天飞机,现在让我当这个空军司令,我就是一个小学生,一切从头学起!”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1950年6月25日,新中国年轻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建立不到一周,朝鲜战争爆发。

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的同时,对空军能不能参加打仗甚为关心。周恩来也交代刘亚楼: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组建航空兵部队!

1951年1月21日,率先入朝参战的空四师二十八大队首战告捷,击伤一架F-84美机。

紧接着,二十八大队在23日和29日又打了两次胜仗,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

中国空军的首批“雏鹰试飞”,就取得了出色战果,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周恩来深为欣慰。

周总理喜气洋洋地对刘亚楼说:你们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刘亚楼开心地笑了,他终于不负所托,成为了真正的空军司令员。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越战越勇,涌现出了一批空战英雄。

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曾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飞行员只要很少的时间,就能够空战,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震惊世界的背后,是刘亚楼的日夜操劳、殚精竭虑。

1964年,超负荷运转了多年的刘亚楼迎来了一个猝不及防的噩耗——肝癌。

这个残酷的诊断结果震惊了周恩来。在他眼里,自己的得力干将正值壮年,怎么可能患上如此绝症呢?

周恩来当即指示:哪里条件好就去哪里治疗,一定要全力以赴。为了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暂时先不要把这个结果告诉他们。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刘亚楼躺在医院里接受漫长的治疗之时,心里仍然记挂着前线的战况。当时美军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屡屡入侵我国领空,我军伏击几次未果。

这让他又愤怒又焦心。

刘亚楼不顾医生和妻子的阻拦,强忍着病痛,再一次奔赴一线。他召开了参战部队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决心无论如何要打下一架美国的无人飞机。

11月15日,广东前线某部中队长徐开通,在我国沿海上空将一架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击落。消息传到医院,刘亚楼兴奋地说:“总理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

得知刘亚楼带病工作,周恩来十分着急,一再交代别的同志转告他告诉“安心休养,不要急,要待病好再工作。”

周总理还指示医疗组,如果国外有治肝癌的特效药,就是花再多的钱也要迅速派人去买来,要尽一切努力,保下刘亚楼!

在他的批示下,卫生部迅速增调各地肿瘤专家组成新的治疗小组,并不惜重金从香港进口药品,力求挽救刘亚楼的生命。

毛泽东也很操心刘亚楼的病情。

主席还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嘱咐他:“亚楼同志,一定要认真休养,听医生的话,不可疏忽。”

虽然中央领导要求刘亚楼“暂停工作”,但他并没有放下一切,只不过把工作的地点从北京转到了治病的上海而已。

在病情沉重直至最后弥留之际,刘亚楼还在一字一句地反复修改文件,听取工作汇报,并多次要秘书将自己的想法用电话传出去。

1965年4月25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赴上海华东医院来看望刘亚楼。

一生好强的刘亚楼不肯躺在床上等总理,执意要洗漱干净,穿戴好衣服,亲自下楼迎接。

等到周总理的车抵达时,他已经在台阶等了多时了。

两人一见面,刘亚楼就推开别人搀扶的手,大步走上前:“总理这么忙,还来看我。”

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你怎么能下楼来呀?”说完,他就扶着刘亚楼走回了病房。

刘亚楼知道总理很担心自己,反而先安慰起了他:“总理在长征时,患那么重的病,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都治好了,现在有这样好的条件,我的病一定可以治好!”

可是私底下,他早就知道无药可医了。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就在几天前,他还曾和护士说:“过几天,你们也就不用忙了,马克思的请柬我收到了。”

面对饱受病痛折磨又故作坚强的老部下,周恩来心里很难过,可是又不敢表现出来。

临别前,刘亚楼又强撑着亲自把总理送到了门口。

在回北京的路上,秘书询问下一次是否在再来看刘亚楼。

周恩来痛苦地说:“我再也不去医院看刘亚楼了。他病成这样,还坚持送我,我不忍心啊!”

虽然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无法阻挡死神挥下的镰刀。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上将与世长辞,年仅55岁。

一代将才的英年早逝,让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及整个中央军委都深感悲痛。

他的葬礼按照按大将一档举行,规格之高,在将军里可谓首屈一指。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中央军委送给他的挽联上写着16个大字:“国失干城,三军挥泪,功在社稷,百世流芳。”

这是对刘亚楼戎马一生最好的写照。

公祭会上,周恩来神情沉痛,热泪盈眶,久久伫立,不愿离去。追悼会结束后后,灵车车队由刘少奇、林彪亲自护送,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沿途所有的军人全部立正敬礼。有人说,刘亚楼的后事简直可以同国葬相媲美。

刘亚楼走后,周总理曾痛心地对着他的夫人翟云英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国家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栋梁之才,总理失去了一个肝胆相照的战友。而那份珍贵的将相情,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