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教父(十)—— 十月惊雷

 [南国风] 2023-09-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前期相关内容:

红色教父(一)

红色教父(二)

红色教父(三)

红色教父——日俄战争(四)

红色教父(五)—— 革命开始了

红色教父(六)—— 流浪,流浪

红色教父(七)—— 一战契机

红色教父(八)—— 二月革命

红色教父(九)—— 四月提纲



1917年,不仅对于俄国,就是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一个极端动荡的年份。整个欧洲都在一战战火之中哀嚎,俄国作为参战国,已经将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两个政府都先后绑在了战车上,导致了国力衰竭,民怨沸腾。经过多年战争摧残的人民,现在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他希望结束战争,自己不再挨饿,有面包吃,再要是拥有土地,就相当于能看到今后的希望了。
人民的希望恰好被列宁提出的口号满足了,因此上尽管《四月提纲》的转变很突然,很多还是作为新方针被全党接受了。就此,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国内政坛上逐渐成为一支活跃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在俄国革命中颇具盛名的托洛茨基,在国外流亡十年后,于1917年5月初回到彼得格勒。不久,他就宣布赞同并接受列宁《四月提纲》提出的方针,并率领“区联派”成员一起加入布尔什维克,从而壮大了布尔什维克的力量。
七月事变后,俄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军队一些高级将领呼吁恢复秩序和纪律,社会上也有人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临时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克伦斯基竟然决定任命科尔尼洛夫为俄军总司令,企图依靠这个右翼将军拯救军队和临时政府。1917年8月,科尔尼洛夫率部向首都彼得格勒进发,并对克伦斯基发出“通牒”:“宣布彼得格勒戒严;把全部权力交给他;包括总理在内的内阁部长全体辞职”。这无异于是一场军事政变。
此刻,克伦斯基政府陷于危难,只得求助于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积极动员工人加入平息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行列,从而进一步唤起基层民众的革命激情,也使布尔什维克摆脱了七月事变后的困境。
9月,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团改组,布尔什维克占了优势,托洛茨基被选为首都彼得格勒苏维埃的主席,随后50多个城市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都占据多数。这标志着苏维埃左倾化,夺取政权的时机正在向布尔什维克靠近。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适时做了策略调整,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明确提出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新方针。另外,还提出“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的口号,把结束战争、平分土地、消除饥荒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口号表达出来,发挥了动员群众的积极作用。
在《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国家的力量将建筑在这一事实上,即它将吸收千千万万的人民来参入治理国家。“这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吸收劳动者、吸收贫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日常工作”。无产阶级的国家将为工人和贫农所拥护。苏维埃政权的纲领将保证给予这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同情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身在芬兰的列宁不断用信件催促着革命的进程。他以旺盛的精力、铁一般的决断和热诚的信念,团结了党的队伍以准备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战斗,并且坚持鼓动立刻发动武装起义。直到在10月3日至14日的信里,列宁又向中央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建议他们必须立即发动起义。他说:“拖延简直等于犯罪。”在同一封信里,又再三叮嘱:“布尔什维克没有权利等待苏维埃代表大会;他们应当立刻夺取政权。”
列宁态度坚决,措辞严厉的信件,引起党中央高度的重视。10月18日,中央委员会再次开会,讨论列宁的意见。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仍未全部采纳列宁的主张。
时间一天天过去,列宁如坐针毡,忧心如焚,他决定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回国领导革命,请中央委员会批准。中央委员会开会通过了决议,同意了列宁的要求。10月20日,列宁在埃·拉希亚的陪同下,从芬兰回到俄国。10月23日,列宁戴着假发,化着装,在秘密联络员的护送下,来到卡尔波夫大街32号,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到会的共有12名中央委员,他的到会引起全场的欢跃,大家都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围着他,欢呼着迎接他。
列宁作了一个关于武装起义的演说,指出当时作技术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他强调:“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中央委员会赞成列宁的意见,只有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起义。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党中央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负责起义的政治领导,把起义的日期定为11月7日。
10月25日,起义的总参谋部——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托洛茨基当选为主席。
由于叛徒泄密,政府企图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向布尔什维克发难。11月5日,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下令哥萨克部队整装待发,准备占领武装起义司令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起义不得不提前发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列宁不顾生命危险于11月6日来到戒备森严的斯莫尔尼宫。这里原来是为贵族小姐开设的修道院学府,现在却是革命的指挥中心。全楼100多个房间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打字机声和电话铃声响成一片。列宁的到来,使忙碌中的同志们大吃一惊又兴奋万分。在听取了托洛茨基等人的汇报后,列宁立即下令正式举行武装起义。他要求把最可靠的部队调动到最重要的据点去,首先占领电话局等要地,攻克彼得—保罗要塞,逮捕总参谋部和政府的官员;派遣“敢死队”去阻击士官生和野蛮师。
参加起义的工人赤卫队、卫戍部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革命士兵共20万人投入战斗。而克伦斯基政府从前线急调的军队尚未赶到,留守彼得格勒的武装力量只有几万人。革命形势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到11月7日凌晨,起义队伍已经占领了各主要桥梁、火车站、电话站、发电站、银行等战略要点,除政府藏身的冬宫、总参谋部等一小块地区外,整个城市实际上已掌握在起义队伍手中。
关于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是否真的用跑轰击了冬宫,如今成了一个不能确定答案的问题。曾经的我们坚信那门代表着人民的共产主义大炮一定发射过,是因为这是苏联官方的说法。但苏联解体之后的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包弹。这也许也是历史有趣的地方。
同日,列宁发表了第一篇宣言《告俄国公民书》。这是以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发表的,宣言告诉全国人民,临时政府已被推翻,而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已经有了保证。当天下午,列宁在彼得格勒士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他受到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列宁说:革命已经完成了,这个革命将建立苏维埃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11月8日晚上9点,苏维埃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大会以长时间的欢呼迎接列宁的到来。列宁的演说首先谈到的就是《和平法令》。他主张向所有同盟国人民和政府发出呼吁,建议立即举行和议,谈判“公正的民主和约”,不要割地,也不要赔款。这个呼吁还建议各战线立即休战。它宣称:苏维埃政府将公布沙皇政府以及临时政府同西欧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秘密条约。这一呼吁被大会一致通过。大会还通过了《土地法令》,使广大农民无偿获得了约1.5亿公顷的土地。一个从特维尔省来的农民致欢迎词,赞扬列宁是“贫农的最忠实的保护人”。他的演说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大会决定成立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来管理国家,设立各种委员会主持国家生活各部门的工作。列宁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7年11月9日6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从1917年2月到10月,俄国经历了两场革命风暴。八个月间,各种政党政派争斗不断,此起彼伏,布尔什维克也曾陷入困境,但列宁意志坚强,排除各种干扰和纷争,领导全党向既定目标前进,使布尔什维克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终于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宁领导革命的特点是:坚持和灵活。他的目标明确,始终为了夺取政权。而且他并不拘泥于既定的理论,在列宁看来,布尔什维克成功的秘诀不是靠理论原理的周全,而是靠正确判断形势,制定机动灵活的策略。政治策略的制定,既有对上层政治生态的剖析,也有对下层民众情绪的把握。临时政府既然不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淖中抽身,只得承受战争带来的苦果,社会混乱现象和不满情绪的滋长,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统治者的危机,使临时政府完全失去了民众的公信力和对社会的控制力,陷入极度脆弱的境地。
在政治博弈中,以少胜多,以小搏大,通常不单纯是力量的对弈,而是战术的运用和时机的选择。打仗是如此,夺取政权也是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权更迭,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国家发生的政变,通常只有一名低级军官发动,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将政权夺到手里,或者逼使统治者交出政权。这时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局势,抓住时机。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制定新方针,提出新口号,抓住时机,一举夺得了政权。我们看到,在夺取政权问题上,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人数和力量上未占有绝对优势,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但一个革命政党只要顺应时代要求,有坚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正确的策略口号,就能够动员群众、凝聚力量、创造历史的奇迹。起义是一门艺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能够缜密分析局势,在行动时毫不犹豫,它没有沉湎于理论是非的争论,一旦革命力量集结而敌人营垒分崩离析,就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果断行动,敢于胜利,终至一举夺得政权。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制度,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事业的继承者,他在1949年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