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涛:闻香识器

 楚地吾桐 2023-09-03 发布于北京

闻香识器——以宋元瓷香炉为中心

20230903

引子:瓷香炉何以流行?

香事,汉代是一个转折

两宋时期的香炉,材质上由陶瓷更多取代了铜等金属,并趋于小型化多样化。瓷香炉的流行,折射出用香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某种变化。

1、汉之后,和香等新的方式出现;以灰覆火,炙灼发香。

2、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香事的发展也进入一个以佛寺道观礼供神祇为中心的新阶段。

博山炉中百和香

Q:炭火能有这么高的热度吗?

有可能,香炉焚时能把承盘的水烤热,热量高。用陶瓷香炉显然不合适。

Q:为何汉唐墓葬有那么多陶瓷香炉?

A:极可能都是殉葬器

百济故都扶金陵山里出土(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尤为出名

自宋代以来,博山炉之“博山”,一般认为是指海上仙山,如北宋吕大临《考古图》引晋人所言:(博山炉)象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而有的战汉文献中,“博山”则指华山,传秦昭王与天神博戏于此,故名。西汉刘向《熏炉铭》日:铜莲花博山炉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此铭中所谓“太华”,亦即华山。

波斯的,年代比中国的早,我们是西汉出现。有可能受到波斯地区的影响。

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以灰覆火与隔火熏香

有没有尝试不用隔火?香丸直接放置如下1调香

拨弄,调试火气紧慢

2、直接方式

用不用隔火,有何不同?

更加直接,更为好用。

“以灰覆火”的用香方式,可避免炭火直接与炉壁接触,亦可调控“火气”,从而有效防止香炉过热的现象发生,因此更适合使用陶瓷香炉。进而可说,“以灰覆火”是瓷香炉得以更多取代铜等金属香炉的一个必要条件。

香事广泛进入社会生活

两宋时期香料贸易空前繁荣,关税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随着香料大量输入,香事广泛进入社会生活。为适应用香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坐具普及)的变化,香炉日趋小型化多样化,材质上也由陶瓷更多取代了金属。瓷香炉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便于移动,故广为流行。

拣香——外来的乳香

元宵夜香风四溢的描写

另一个条件,是制瓷业的发达

  • 官钧,年代必然是元末明初

北宋时期没有任何关于钧窑的直接记载,且至今尚未发现一件带有北宋纪年款的官钧

从古籍记载看,元代早期始有“钧州”窑业记载,钧州窑之名最早出现在明弘治年间,明嘉靖之后“钧州窑”记载渐多,暗示其地位逐步提高。

目前主流学术界及拍卖界已将官钧窑的年代定成了元末明初,但河南和北京故宫的一些专家仍然坚持官钧窑北宋说的说法。

行香供养—释道用炉

香事的发展与释道盛行息息相关。两宋时期,随着佛教世俗化以及佛教与道教的进一步合流,释道用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品种主要有行炉、尊式炉、杯式炉、多足炉、球形炉(香毬)、狮子炉等。

(巴基斯坦香炉,攻金之工展览中展出)

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南部),中国的鹊尾炉由犍陀罗地区流行的长柄香炉演变而来。

长柄炉与行炉同时出现

行香,拜佛的过程

容易被误解的两种炉

书中定义为香薰而非香炉

南宋以来,随着仿古炉兴起,狮子炉下半部分多以古鼎形式出现,时代风格为之一变。

礼乐复古—仿古炉

北宋之后,香炉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仿古炉的盛行。正如南宋赵希鹄所言:“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两宋之际的复古之风,对仿古炉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仿古炉是宋元时期最具特色和影响的一种香炉类型。

鼎式炉

簋式炉(彝炉)

清宫旧藏定窑簋,形制与南宋簋式炉有所

不同。南宋者皆无盖,而清宫旧藏者原本应是有盖的。联系北宋吕氏家族墓园出土的耀州窑青瓷簋,有理由认为这种带盖的瓷簋更可能是作为宗庙祭器而非香炉烧造的。

北宋以三代礼器为炉型的非常少见(三代时是酒器,右上)

不称樽改称奁,也是宋人的说法(或是宋人搞错了,樽和奁不是一种器物)

很难说是筒式炉影响了樽式炉还是反之

【小结】考古资料显示,仿古炉肇始于两宋之交,盛行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从宫廷祭祀庆典、佛寺道观礼神,到士人集会雅享、读经参禅、深居燕闲,再到市井细民的日常香供,仿古炉的社会功能与陈设空间不断扩大,成为宋元社会生活中通用的香炉类型。

南宋吉州窑等民窑香炉,不求古雅,而更喜活泼与生趣,标志着此时香事愈加日常化、世俗化。

香篆盘(炉)的发现

香篆,又称香印,是用模具把香末压印成特殊的文字或图案,然后点燃,烟火回旋往复,连绵不断。唐宋时多用于寺院诵经计时。根据宋代诗文所记,“篆盘”为当时一种专用的香篆具,只是实物遗存过去一直未能确认。笔者从台北谧院收藏的一件青白瓷入手,通过文献、图像与实物互证,证实其即为北宋“篆盘”。

考证之前,下图左一的是已知唐唯一的香篆盘

香篆器

平底、无兜槽。右下角为青铜模具,文献记载基本木刻镂空

唐越窑青瓷镂空炉 浙江三门县博物馆藏

唐越窑青瓷镂空炉 深圳汉昆博物馆藏

这可能是较早出现的一种香篆炉。根据考古资料,此式炉至迟在8世纪初即已出现,流行直至中晚唐时期。据此,香篆的起始年代也大抵可知——这与唐代诗歌中较多出现香篆内容的时间相符。

上两件修复品(南宋)

带沟槽的器形

篆模的用法三种推测

篆盘说——将香末填入沟槽内直接焚燃,香末燃尽后,扣上平底盘(如正仓院那种)并翻转过来,槽内的灰烬便全部落入盘中。(日本学者的推测)

印模说——香末填入沟槽后,将印模“迅速倒置于铺满细香灰的炉具上”,这样“香路”便脱印而出。操作手法上如所谓“曲水香”(《清异录》卷下“曲水香”条云:”用香末布篆文木范中,急覆之,是为曲水香”)。相似手法亦见南宋华岳诗句:“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

模具说——如同制作盘香的模具,将调和好的“湿香”(香泥)入模塑形,待阴干后使用。

香盘

威霖淘宝推荐:

【淘宝】https://m./h.5eDAfSo?tk=6VZJdyX9jns CZ0001 「香粉品香模盘香篆香拓特惠香道打篆工具打拓用具越南惠安沉老山檀」

点击链接直接打开 或者 淘宝搜索直接打开

唐宋以来,香篆广为流行。只是,作为单一功能的产品,专用的香篆具在中国古代香具中却似属非主流品种。何以如此?由今视昔,个中原因或不难解释。拙见以为,香篆并非一定要使用专用具,即如今日,除篆盘外,更多的是用仿古式香炉,如簋、樽、鼎等。这类阔口的宋式香炉,用于香篆也很合适。还有明清时的铜香炉如宣德炉之类,炉膛普遍浅阔,更适用于篆香和线香。一器兼作他用,实属寻常,古人应已如此。(下图示铜炉均为王世襄旧藏)

特殊设计与特定用途的香炉

1、复层炉

(猜测功能为防烫)因工艺复杂。不可能流行

2、香花两用炉

(更多在日本发现,如今回就,可见当年是大量向日本出口)

古鼎作花器

3、带座炉

早期的香插与线香

关于线香出现的时间,时下有北宋和元代二说,后者依据的史料更为扎实可靠,故也更为学界认可,只是,线香的年代问题,或并未最终解决。根据最新发现,香插(线香炉)在宋代已经出现。早期的线香或如后世所谓的“签香”,即以竹木为芯,粗着“玉筋”者。

(宋说,扬之水老师提的?)

筯:筷子

1、宋代说

北宋苏洵《香》诗云:“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

细,半炷烧成玉筋粗。

据扬之水查证,《全宋诗》收北宋苏洵《香》诗一首,系据清邵仁泓刻《苏

老泉先生全集》补入。然而此诗又见明人瞿佑《咏物诗》,题为《线香》。以诗

风以及诗中所咏情景而论,它似应出自瞿佑。——扬之水《莲花香炉和宝子》一

文(《香识》,人民美术出版社)。

2、元代说

扬之水在《莲花香炉和宝子》一文中举出时属元代的三条史料,其中提到“线香”或有与线香相关的表述,证明其时线香已开始流行。

香插

香插——线香使用上更便捷也更经济。它的出现,逐渐改变了用香方式,传统的香具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各种小型的香插、香筒开始出现。明清以来,香插多见盘形以及荷叶、竹节等仿生(线香炉)造型者。

中有插管

据最新统计,共有12座两宋时期纪年墓葬和佛塔地宫中出土景德镇窑等青白瓷镂空香毬13件,年代最早为北宋嘉祐七年

(1062),最晚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其中北宋纪年墓葬等10座(包括辽代2座),出土青白瓷镂空香毬11件。

可见,青白瓷镂空香毬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晚期。南宋中早期墓葬中还有少量发现,此后的编年资料中则再不见踪影。根据纪

年器排比可知,两宋不同时期的镂空香毬明显有异,如深圳博物馆那种网状镂空香毬流行于北宋中晚期

“吴香炉”款

在古代香插中,深圳博物馆的这件青白瓷藏品是一个我们还不曾认识的特殊品种。从其造型或不难窥见早期线香的“短而粗”——这个特点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吴香炉”款元青花碗图饰中亦可见之。

北宋苏洵《香》诗云:“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烧成玉筋粗。”此诗虽被疑为明人所作,但其中对制香“范模”工艺、香如“玉筋”粗细的描述,应当还是符合早期线香特点的。

早期的线香,或如后世所谓的“签香”(又称“棒香”等),即以竹、木为芯,粗若“玉筋”者。

如何区别香插和烛台油灯花插?

以下更似花插

以香炉形式出现的小型花插,或喻意双关,有其特定用途——香花供养。

目前虽未发现用相似的炉形器插花礼佛的相关资料,但以碗钵杯盏等小型器皿插花,持于供养菩萨之手,这在唐宋佛教画像中却并不鲜见。小器插花,在花材折取上,或朵花二三,或开枝蔓叶,也别有姿致。

结语

口宋元时期的香炉有两大特点:一是为适应用香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坐具普及)的变化,香炉趋于小型化多样化,材质上也由陶瓷更多取代了金属;二是仿古炉广为流行,定于一尊。两宋之际的复古之风,对仿古炉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仿古炉的社会功能与陈设空间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生活中通用的香炉类型,其形制与样范并为后世所承。

古代香具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诸如香炉的分类与定名,西域香炉的东传与华化,“篆模”的功能与使用,早期香插的整体面貌与年代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两宋文人香事

附各色香炉器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