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行动|学生作业研究的学校作为——以上海市静教院附校为例

 盐渎苏迅 2023-09-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特级校长,正高级校长,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为本书撰写文章。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张人利

特级校长

正高级校长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提要  

“双减”政策直指学生作业这一“学业负担”过重中最突出、最敏感、最显性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本轮“减负”改革之精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研究、精致化管理学生作业,既控制学生作业的量,又针对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跟进开展深入研究,还增设学生的体育作业、劳动作业、艺术作业、思辨作业,构建主题性、实践性、研究性和跨学科课等多样态的学生作业体系。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几乎每届政府都有要求和举措。然而,潮起潮落,此起彼伏,总体收效不大。这次“双减”政策的教育改革力度之大,作用面之广和指向弊端之精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讲“精准”两字是有道理的,“五项管理”和“双减”都直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中最突出、最敏感、最显现的教学环节——学生作业。对于学校,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行政指令的执行,更是一项极其艰巨、相当复杂的学校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为例,阐释上海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生作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多年研究和实践作为。

一、学生作业研究的背景

何为作业?《辞海》的界定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何为学生作业?《教育大辞典》的界定是:“完成学业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的当堂进行的检测和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双减”的中央文件明确的作业量是课外作业,且为课外书面作业,初中生平均每天1.5小时,小学生平均每天1小时。为什么要“减”了,说明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初中、小学的课外书面作业量是超过了这个平均值。但不表示所有中小学的课外书面作业都要减少,且减少量都一样。因为当前各校学生作业量的现状是有差异的。纵观静教院附校,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其原因在于20余年来,静教院附校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上作了主要4个方面的实践研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提出并探索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按“最佳发展期”授课,创“最近发展区”施教。课程设置应有三方面的考虑,学科、社会和学生。20多年前的现状是考虑学科太多,考虑社会不够,考虑学生太少。学生在什么年龄,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小学阶段教学56课时还不够,到了中学26课时就够了,自然放在中学教学合理。有的内容可能并不是费时多的问题,而是很难学会。鉴于以上思考,探索在小学阶段加强形象思维比较强的语言、文字学习,减少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数学学习,坚决不在小学阶段搞所谓“奥数”。同时,探索创“最近发展区”施教。实践研究认为,最近发展区大小因人而异,并且,与我们的教学有关。实践研究不但在语、数、外等学科课程,而且还积极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成果《“双主体”德育课程的构建》获首届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多项改革总体效果显著,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并且引起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解放日报》等全国、上海主要媒体的高度关注,报道的主题是“轻负担、照样高质量”。

后“茶馆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

从由授课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到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并且归纳包括2个基本特征、4个教学方式、8个教学策略、2个教学手段和N个教学方法的教学操作体系。这项教学改革,确实具有颠覆性。虽然改革艰苦,但产生的效果显著。从物理学科,到数学、化学,从理科推向文科,又从中学推向小学。这里应该阐释的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之一,“脚手架”的创设;教学的策略之一,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等,这些都涉及了课内的问题、习题,即课内的学生作业。课内外作业研究是有联系的,因此,课内外作业也都成为后“茶馆式”教学研究内容。因为后“茶馆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和广泛深刻影响被评为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深度整合式教学:国家综合课程统整实施新样态

遵循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把自然、科学、社会、道法、劳技和信息技术等国家综合课程,以主题引领,进行全员、全面、全程统整实施,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和整合教学评价。其中,教学方式不是单纯的从一种教学方式转变成另一种教学方式,而是把主题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优化实施。教学评价也从过去单一的结果评价、量化评价到更加强调过程评价、描述评价、表现评价和增值评价。很自然,这项改革对学生的作业必然产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即作业已不局限在纸笔作业上。

科学育人:关键领域校本学生评价的变革

聚焦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学业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三个教师、家长和学生敏感,科学育人又十分关键的领域进行校本学生评价的变革。学生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学评价一定是学生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学生作业的形态是多方面的,有书面、有口头、有实践,学生作业一定不是一种形态;学生作业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不但有智育,一定还有体、劳、艺等方面的作业。如果这样理解学生作业,静教院附校的这项变革为学生作业的全面研究产生了积极导向作用。

二、静教院附校学生作业量的控制

为什么说静教院附校学生的作业量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呢?有依据吗?中央文件又为什么规定每天课外书面作业初中生平均1.5小时,小学生平均1小时呢?

关于教育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应用

教育规律的阐述有所不同。如果查阅“百度百科”,许多校长、教师很难理解,更不具有操作性,因为它是从哲学高度的看待。这里试图以“结果”视角加以阐释:“教育规律为教育中成功的大概率事件”。如果这个界定成立,那么教育规律应该反映四个方面:①教育的成功一定是有价值取向的。例如,减轻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负担,形成中小学的“5+2”模式,即每周五天课内学习之外,每天增加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有人问,这2小时的课后服务能代替校外培训机构吗?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取代的是时间,取代的不是目标,培养人的价值取向不一样。②按教育规律办,不一定能保证人人成功。有人问:你校推行后“茶馆式”教学,能保证每堂课每位学生都学会吗?我们的回答是:不能。但是,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推行后“茶馆式”教学后,每堂课能学会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学生更会学了。当然,也说明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导必不可少。毫无疑问,后“茶馆式”教学比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③不按教育规律办,也有可能成功。我校有一位学生,小学阶段学业成绩平平,但进了中学后突然对数学(诱发因素可能很多,很复杂)感兴趣。家长告诉学校,他每天在没有教师和家长要求下自觉做2小时以上的数学题,不做甚至浑身难受。初三毕业,参加高中数学竞赛获二等奖。那么,每天做2-3小时的数学题是否为规律呢?显然不是,这一定是小概率事件。④公共教育一定要按教育规律行事,这符合公共教育的本源。如果我们是这样认识教育规律,那么教育规律不是演绎出来,而是归纳出来的。其实,自然科学的许多规律也是归纳出来的,杨振宁博士就认为,物理学的规律更多的来源于归纳。后“茶馆式”教学就是教育规律下属的认知规律的探索与归纳,在归纳出这些教学成果后,还成功地应用于他校,说明它有普适性。

基于规律的学生作业量有效控制经验

经合组织学业质量评价PISA,公布的一个量值可供参考,他们从几万、几十万学生的测量后得出的结果是15周岁的孩子,一周学生课外作业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11.2小时。即在11.2小时之内时,学生作业量越多,学业成绩越好;超过11.2小时之后,学业成绩的提高显著变慢,再增加作业量,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一般说年级越低,作业量应该越少。其实在教育心理学上早就有一个公认的“高原现象”,阐述了这个教育认知上的规律问题。只是对学生的作业量与学业成绩关联的拐点没有出来。教育规律需要归纳,需要一定数量的归纳,一般说数量越多,规律性越强。PISA测试的数据是大的,可以说规律性还是强的。上海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测试的结果,这个拐点的数值略大些,则说明在不同地区的人群还会有差异。上海市在PISA测试中,虽然各门学科成绩斐然,但学生每周作业量在13.8小时、13.9小时左右,超过了最佳值。我们参加上海市历届“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外作业都低于上海市平均值20%以上,这可以认为静教院附校的学生作业量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这里我们也可以认为中央规定的初中生每天课外书面作业平均1.5小时,小学生平均1小时也是教育规律的阐释。

三、静教院附校学生作业量的管理

一个学校的学生作业量基本得到控制,那么学校在学生作业上还应做怎样探索?又应该以怎么样的精致化管理让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每位学生安排更加合理的作业量?

建立并完善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学生作业的油印量“常模”

在不使用教辅材料的前提下,教师布置学生课外书面作业的形式多样,有油印、复印和微信等。复印占比不大,面对是少数学生的需要。当微信等被控制之后,主要的形式是油印。可以说油印量反映出学生的书面作业的量。自然,这个量一般是在一个学科内的相比。如同样数量的外语卷与数学卷学生花费时间是不同的,同一张卷子一般数学用时大于外语,但对同一学科,卷子数量有一定可比性。我校要求所有需要油印的卷子都要通过校园网传送,这不但控制了印卷子的时间,而且记录了各年级、各学科的试卷数。这样,逐步形成了油印卷张数的“常模”。以此常模来衡量教师的印卷数量,从而比较精准地控制到各年级、各学科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

建立学生作业量控制的学生和家长“两个举手”制度

规定的1.5小时和1小时是平均值,是大部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是适合学生的大概率用时。然而,同一项作业,不同学生的用时差异甚大。静教院附校曾做过一项教育实验,以“可以做些未立项的教育小实验”为题发表在《上海教育》2012年12A P.58。其中,在小学二年级做了一个教育实验,主要考虑进入系统学习时间不长,学业基础差异不大。要求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一次比赛,给他们由10行字组成的诗,其中都是已学过的常用词,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默出来,且不能出错。规则是自己先读,读至自己能默写,当默写后不能再读。结果,全班学生中最快的用时8分钟,基本正确;最慢的用时40分钟,近一半是错的。静教院附校是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全部对口入学,且均衡分班,可以认为学生的原有学业能力是正态分布的,有普遍性。当然,这例子并不代表所有作业学生花费时间都在五倍,只是说明学生作业用时因人而异,差异很大。这样,静教院附校建立了“家长举手”制度。如果这天自己的孩子做得确实很晚(这晚也因人而异,由家长定),家长发个微信给老师,学生作业可以迟交,或不交。另外,在各学科老师布置学生课外作业之前是很难事前全部研讨之后,再布置的。学生课外作业最多的一般都在考试之前。但考试之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学生当天作业的及时反馈,因此商量之后的布置的操作性很小。静教院附校又建立了“学生举手”制度,即当一天中第一门学科作业布置多了,第二门学科作业布置也多了,当第三门学科还要多布置作业,班级学生可以举手,告诉老师,“我们难以完成了”。教师就应立刻“刹车”。“家长举手”制度,本质在关注“人”与“人”的不平衡;“学生举手”制度本质在关注“天”与“天”的不平衡。这一制度的落实由校学生处督办。定期召集家长、学生开会,保证落实。

另外,教育部规定的校内的学生作业公示,不但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以上举措形成多管齐下,更多的用于积累之后的教师研修。

视不同学业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课外作业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长短与学业基础有关,但不一定成因果关系。即,花时多的不一定是学基础差的;花时少的,也不一定是学业基础好的。为了个性化控制作业量,对部分学科(如数学)、部分学科的部分内容进行作业分层。

静教院附校把作业分层简化为做“加”、“减”法,即教师先设计整体作业,对一些学有余力,学业花时特别少的,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提供一些“荣誉作业”;对一些学业基础弱,作业费时特别多的,在整体作业中减去一些难的、繁的题目,保证这些学生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自己完成作业。这种“加”、“减”法的作业分层,教师费时不多,收益大,操作性强。

四、静教院附校学生作业质的提高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双减”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课外作业为“双减”的关键词。因此,完全应该以提高学生作业的质来进一步控制好学生作业的量。如果说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是一项艰巨的学校教育实践研究,那么提高学生作业的质是为更为艰巨、更为持久的教育实践研究。

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

学生作业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我们在后“茶馆式”教学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总结出“问题群、问题链和问题组合”的研究。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又有日常作业、单元练习、测验和考试等等,其中,考试命题为最综合、最敏感、最复杂的设计研究,需要重点研究,又可以认为考试命题研究直接影响到单元练习和日常课外作业等设计。这里例举基于证据的试卷命题的改进研究。静教院附校教师每人独立命一份期中考试卷,交A区教研员(学科专家)评析。然后,由A区教研员为我校各年级、各学科期终考命题,用后对话。基于证据,同样的方法用在B和C、D ……区上。当上海市推进初中强校工程等项目时,静教院附校教师,又为这些学校命题和对话。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发展又有三个方面,自我修炼、得到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我校正是充分得到了应用。目前,上海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已经把教师的评价素养归入学校评价,静教院附校在这项指标上,指数高于市平均30%。在深化课程改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影响到教学评价,作业设计的研究的迫切性会更加凸现。

学生作业布置的研究

同一个班级,数学和英语两位教师同样为这个班的学习准备了“荣誉作业”,但由于布置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完全不同。英语教师对全班同学说:“我准备了一些'荣誉作业’,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来拿”,结果效果不理想。数学教师定了奖励“荣誉作业”的制度,单元练习XX分以上,且在日常作业中连续X次不出现错误的可以奖励一份“荣誉作业”。这些“荣誉作业”量不多,但有一定难度。虽说难,但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还是能够解出来的。结果,与英语学科效果完全不一样,学生抢着做,不感负担,真成了奖励!何故?分析一下,数学教师布置方式、方法完全符合社会学原理:不容易得到,就会珍惜;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兴趣;取得成功,容易收获喜悦。同样,对作业做“减法”的学生也一定要关注布置的技巧,才能得到教育期望的效果。

学生作业批改的研究

学校要求初中一学期语文学科学生作文8篇。然而,从家长、学生反馈看有一位语文教师王XX,一学期的学生作文数仅5篇,甚至更少。家长、学生都没意见,相反都说这位王老师的做法是对的。为什么?王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常常比学生自己写的字数还要多,如果还不达要求,常常面批。她的教学目标很清楚,不是“写过了”,而是“学会了”。王老师在中考中取得语文整体高分。学校安排王老师在全校大会上讲解,她认为作文的批改除我们通常认为的功能外,还可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让学生真心喜欢王老师。之后,语文教研组组织多次校本研修,专题研讨怎样的作文批改更有效。其实,在中小学学生作业的批改中,作文批改是最费时的。因此,学校抓了语文批改,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学科,其他年级。教师的共识是学生作业批改是值得研究的。

学生作业跟进的研究

我们把过去的“反馈”改成了“跟进”。这一学校作业管理上的改变是从外语教师沈XX的一篇论文开始,她认为的初三英语作业批改之后应该包括三项教学工作:其一,不同重现。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学生学业基础差异最大的学段,即使到了初三有人还是不会做错题整理,但这些学生错的题目又不一样,教师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呈现不同题目,针对纠错。其二,稍改重现。即使错的题目一样的学生,犯错的原因还不一样,稍改重现,可以暴露学生不同的“相异构想”,进一步寻找错误原因。其三,题目重构。一次练习的作用可能还不局限于这张卷子的本身,如果能在某些题目上重构,也许能培养更多的学习能力。自然,这位教师已经不是停留在“反馈”上,只是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是针对性很强的作业批改后提高。学校又从一位教师,一门学科推向全校。

学生作业质的提高,作业设计、命题素养提高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只有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跟进做全面的深入研究,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五、静教院附校学生作业形态多样

“双减”确切的说是减去不合理的过重学业负担;减少课外作业,确切的说是减少不合理的过重书面作业。从五育并举、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高度,广义地理解学生作业,有的作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以下例举在“双减”背景下,静教院附校增加的学生作业。

学生体育作业

布置体育作业,特别是暑、寒假布置体育作业更为重要,因为假期中家长很少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开学后,往往显现出来。那么,什么样的体育作业更好呢?既能科学运动,又能学生喜欢,而且不受场地限制。我校体育教师自编的“J操”就符合了以上要求,其本质是一种体育舞蹈。而且还把“J操”编成1.0版、2.0版……,学校还举行了“J操”比赛。本人看到有一位小学男生跳得特别好,一问,校外辅导过了。甚至把跳绳也分等级,对应不同颜色,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学生劳动作业

学校除了必修的劳动技术课作业之外,还定期布置校内、外其他劳动作业。校内劳动作业主要是图书馆、实验室等地方的清洁工作,校外劳动作业可以是敬老院打扫等。

学生艺术作业

每学期每个班需要向全校进行艺术演出,学生称“明星闪亮30分”。为了这30分的艺术表演,往往倾注着全班同学的心血。之前他们必然做大量的集体的艺术作业,有策划的、有组织的、有宣传的、有演出的、有主持的,也有欣赏的。同时,把这天的表演视作表现性评价。

学生思辨作业

学校定期组织针对社会热点的思辨活动,吸引全校学生观摩。思辨的评委也是学生,只是思辨的题目确定往往得到教师的指导。毫无疑问,学生之前都有所准备,这种准备也是一种学生作业,与学校演讲比赛一样,锻炼的是口才,是思维,是逻辑推理,是对伦理道德的认识和远大理想的追求。

学生主题性、实践性、研究性和跨学科课作业

学校探索的《深度整合式教学——国家综合课程统整实施新样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已经完全不是“写作业”了,而是在“做功课”。学生要完成的是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调查等。有的是个体完成,有的则需多人合作完成;有的是第二天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多天之后才能完成。这些学生作业直指创新、合作、职业等关键能力的强化培育。

以上多样形态的作业又作为学校研究《科学育人:关键领域校本学生评价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研究内容,而且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与上海市中考制度改革对接。

学生作业,其实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教学环节,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业不但与自身研究有关,而且还与课程、教学、评价研究有关,可以认为中央抓住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可操作、易显现的关键教育领域。对学校而言,学生作业的实践研究还任重道远。

《教育家观察:“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

图片

刊物介绍

《教育家观察》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和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担任总顾问。图书定位于建立一个发表专业观点、交流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学术平台。每册聚焦一个主题,旨在观照重大改革,洞见现实热点,传播前沿思想,引领未来走向。通过全面回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为学校领导提供办学方向和借鉴,为各类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专业视角。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