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震国医大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验案一则

 经方人生 2023-09-03 发布于四川

【摘要】

病史摘要

右小腿部条索状痛性硬结2年余,加重2月。患者2年前右侧小腿部出现条索状硬结,伴随疼痛,至医院就诊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月前症状再发加重,时有红色条结出现,经治无效。现症见:右侧小腿部出现条索状硬结,伴随疼痛,时有红色条结出现,纳眠尚可,二便调。

四诊信息 

舌质黯红,苔白腻多津,脉沉细而弦。

诊断 

中医诊断:青蛇毒-湿热阻络、血滞成积。

西医诊断:血栓性浅静脉炎

干预措施 

燥湿清热,活血通络。

疗效转归

连服8剂,局部红色条索状硬结消失,疼痛显著缓解。继服3剂,硬结完全消失。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条索状硬结; 中医

引言

血栓性浅静脉炎[1]是临床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血栓形成。临床以肢体浅静脉硬肿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好发于四肢静脉(下肢多于上肢)。长期认为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本病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的发生[2]。本病属中医学“青蛇毒、赤脉、恶脉、黄鳅痈、脉痹”等范畴,多因湿热毒邪外侵、气血瘀滞筋脉所致。临床应综合患者四诊信息得出较为准确的辨证,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常能获效。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万某,男,31岁。

主诉:右小腿部条索状痛性硬结2年余,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2年前右侧小腿部出现条索状硬结,伴随疼痛,至医院就诊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月前症状再发加重,时有红色条结出现,经治无效。现症见:右侧小腿部出现条索状硬结,伴随疼痛,时有红色条结出现,纳眠尚可,二便调。

既往病史:否认高血压等慢性病史。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二、辅助检查

无。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青蛇毒

辨证:湿热阻络、血滞成积。

辨病辨证依据:本例患者以“右侧小腿部出现条索状硬结,伴随疼痛,时有红色条结”为主要临床表现,辨病属中医“青蛇毒”范畴。患者久居湿地,寒湿外侵,壅塞脉络,日久郁热,湿热阻滞使静脉闭塞,气血运行不畅,积滞局部。结合舌质黯红,苔白腻多津,脉沉细而弦,四诊合参,辨证属“湿热阻络、血滞成积”。

西医诊断:血栓性浅静脉炎

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可以诊断。

四、干预措施

治以燥湿清热,活血通络。处方如下:苍术20 g,黄柏6 g,牛膝6 g,生地黄21 g,细辛1 g,橘络3 g,银花15 g,,薏苡仁30 g,延胡索10 g,红花10 g,枳壳10 g。8剂,水煎服,日1剂,日3次。

二诊:服用上方8剂后,局部红色条索状硬结消失,疼痛显著缓解。守方继予3剂。

三诊:服3剂药后,硬结完全消失。

五、疗效转归

连服8剂,局部红色条索状硬结消失,疼痛显著缓解。继服3剂,硬结完全消失。

临证体会

寒湿之邪入侵人体,阻滞经络之间,郁久化热而成湿热,或属于湿盛型者,宜予辛温苦燥之品配合其他清热药物以燥湿清热。但辛燥药物亦不可过度,否则有伤津液之弊。燥湿药物一般可选苍术、厚朴、法半夏、草果等;清热之品可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银花等。

总之,湿热证一般属于实证,治疗总以攻病逐邪为主。通常予清化分消之法以孤立并削弱邪势,阴柔腻补之药则非所宜。如何秀山所云“参术之属,究宜慎用,庶免反助湿热为患之流弊”。治疗本证,须从患者实际出发,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地综合运用祛湿与清热两法,同时辅以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关键在于辨证精确,立法恰当,用药缓急得宜、刚柔相济。凡热盛湿微者,用药宜多柔少刚;若属湿盛热微者,则要多刚少柔。因为阴柔之药虽能削减热势,但易阻扰湿邪之排出;而辛香刚燥之品,虽可祛湿,但又有助热之弊。所以,用药宜“刚柔相济”。叶桂主张“以苦辛寒治湿热”,确是经验之谈。

图片

参考文献

[1]. 李建鹏,王峥.丹红注射液对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流变学、炎症细胞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3):192-196.[百度学术] 

[2]. 吴梦涛,李凡东,金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新见解[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9):101-103.[百度学术]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