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名人趣事 | 杨少华“毛遂自荐”

 忧郁的妖精 2023-09-03 发布于贵州

相声演员杨少华

名人趣事

 有声制作团队 

策划/统筹:神编小妖

主述/男性角色:平凡的喵嗓

女性角色:宛十一

后期:唐果筱筱

审听:艾服缘

作品展示

名人趣事

             匕

杨少华“毛遂自荐”

李永斌 | 文

 阝         

                              廴              匚

杨少华,北京人,著名相声演员,代表作《肉烂在锅里》获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主演都市生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艺人被划归为“下九流”,美其名曰:狗肉上不了席面。那时艺人的生存状况堪比在北冰洋里摸虾米、火焰山上捡板栗,真是妥妥的水深火又热。然而大环境如此,老百姓也是没辙 。而作为靠吃开口饭为生的相声演员想要挣钱养家,那更是好比踩着棉花梯子上青天,浑身使不上劲。但也不是所有相声演员都是如此,其中有的好角儿却能做到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是日进斗金,成了富甲一方的一代名演。比如被称为“万人迷”的相声大师李德钖,一场相声演下来挣几百万,又置房子又置地,简直就是个奇迹。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几千人里也挑不出一个来,而且人家有绝活,嘴皮子溜,会撂地引人,擅于揣摩观众心理,还会白沙撒字。而早年的杨少华说相声并不出名,也不会绝活,更没有什么师承,所以不但观众,就连同行都没有几个人认识他。这让在那个十分看重师承和名气的年代里,海青的名号无疑是最大的阻碍和打击。但生活还要继续,一家好几口等着杨少华养活,他只好想方设法多演出多挣点钱贴补家用。于是他寻求过很多相声大师们的帮助,比如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前辈都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

一次杨少华决定去北京发展一下碰碰运气,但身上没钱,只好去侯宝林家借宿,候大师二话没说,欣然同意。这一天,侯宝林外出参加活动,杨少华一个人在家,突然电话铃响起,他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问:“侯宝林在吗?”

杨少华蔫蔫地说:“出去了。您有嘛事跟我说吧!”

“请他去演出。”

杨少华一想,机会来了,我何不趁此毛遂自荐一下,说不定能揽个大活。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只好婉转点说道:“您看,侯老师不在家,就是在家也抽不出空去,您看……有……有个叫杨少华的您要吗?”

电话那头赶紧回复:“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杨少华说:“你烫着了?不要就不要,一嘟噜说那么多干嘛?”

见电话那头不吱声,杨少华继续试探着说道:“杨少华便宜。”

“多少钱?”

“您看给一万块钱行吗?”

“不行。”

“五千。”

“不行。”

“那就三千。”

电话那头说:“来吧!”

杨少华问:“我怎么去啊?”

“坐火车。”

“给报销车费吗?”

“不报,你顺着铁轨走着来就行了。”

这话没把杨少华气着,倒把他说乐了。等晚上侯宝林办完事回来,杨少华一五一十给他讲了一遍,侯宝林像听了一场相声一样,听后哈哈大笑,按着他的脑门直骂他是“鸡贼”。看,艺术大师就是艺术大师,生活中处处是包袱,真应了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从这件事也看出来,杨少华即使在逆境中也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童心,而且擅于把握机会,主动出击,在生活中寻找相声素材,提炼精髓,就是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才让他最后成为了一代相声大师。

作者简介

李永斌,山东泰安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宁阳县作家协会理事,泰安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作家故事》《唯美文精选》编委。

见报版面

2023.8.17

《劳动时报》

四版 

书香影花

征文主题:名人趣事

文章结构:包含名人简介、名人小故事、哲理性结尾三部分

写作要求:参考范文,字数不超过1000字为佳。文字通俗、有趣、生动,故事性强。除叙述性文字外,还要加入人物对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