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的风险应对

 激扬文字 2023-09-04 发布于四川

对PPP项目进行初步风险识别,建立了风险分配框架并对风险进行分配后,各参与方应该按照风险分配的结果对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一般来说,PPP项目的风险应对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

一、风险回避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构建风险分配框架后,如果发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并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时,可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风险回避是彻底的风险应对策略,采取风险回避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风险源,但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只有无法将风险转移、减轻或消除时才能采用本策略。

图片

风险回避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放弃或终止项目来回避风险事件的发生,例如某个PPP项目进行的敏感性分析中,该项目对经营成本非常敏感,意味着项目在运营阶段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

因此不投资该项目成为了项目参与者可选择的一个风险规避措施。但放弃项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PPP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这是一种消极处理风险的方式。二是改变原项目的计划、组织方式、技术运用等方法来回避风险事件的发生。

图片

二、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指的是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采取内部控制的方法来处理风险或者对该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方法。风险自留不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会影响风险造成的后果。其中,风险自留可以分为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

计划性风险自留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主动采取的有意识的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措施的采取需要与其他的措施相配合。所谓计划性风险自留中的"计划性"指的是确定风险自留水平和发生损失后支付的方式。

图片

确定风险自留水平需要是确定选择哪些风险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主要确定方法是计算风险造成损失的期望值,一般来说应该在众多风险事件中选择风险损失期望值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对于计划性风险而言,政府部门事先己经对计划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进行了预测,因此为了妥善处置此类风险可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

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某项风险可能发生或对风险发生的概率缺乏足够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造成风险发生后只能将风险自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事实上,由于PPP项目所涉及的主体繁多,合同条款复杂,由风险管理人员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所有风险的可能性实际上不存在。

图片

因此非计划性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对非计划性风险的发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当风险来临时能够适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计划性的风险时刻存在,为了处置好非计划性风险,可采取建立风险准备金的方法,这让我们想到目前预算科目中存在的预备费项目,预备费本身设置的目的是应对难以预料到的财政支出增加,传统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可以考虑将政府项目风险也纳入到预备费的支出范围当中,切实增强非计划性风险发生时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

图片

三、风险控制

相对于风险回避与风险自留,风险控制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对策。风险控制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措施由预防计划和应急计划两部分组成。预防计划的目的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预防计划在是特许经营权合同中的重要内容。

应急计划的目的是减少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好的应急预案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能够明确每种风险发生时所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各部门的相应职责。

图片

四、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一项主动、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风险管理主体的承受能力有限,无力有效应对风险时,风险转移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有力武器。风险转移并不是将风险消除,而是将风险转移给了他人,风险管理者不再需要面对己经被转移走的风险。

需要明确的是,风险转移的对象必须有能力面对风险,如果将风险转移给无力应对风险的主体的话反而会使得风险难以得到控制。最主要的风险转移方法是购买保险,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处置不可抗力风险时可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将自身难充分承担的风险转移给更有实力的第三方。

图片

五、风险应对的合同安排

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当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必须有一个事先约定来划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PPP项目中,通常认为合同是PPP项目存续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条件。因此在PPP合同中明确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切实地应对风险。

1.政治风险的应对

一是政府信用风险的应对。为了避免地方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造成项目的失败,可以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明确要求政府进行保证,并确保合同条款能够实现约束地方政府的法律效力。

图片

二是政府干预风险,政府方必须在不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才能行使监督权,并且要有明确的限制。三是政府征用风险,《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中对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进行了规定。

如果发生了政府方违约事件,政府方通常会涉及到回购义务和回购补偿两方面的事项,该文件还对项目终止的条件、程序、处理机制、补偿支付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地方政府违约会付出法律代价,因此在现实项目案例中政府方违约的概率己经大大降低。

图片

四是官员腐败风险,应该由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合同上做出保证,保证政府不得收到私营部门的任何不正当报酬。如果项目中存在腐败,应该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公司进行赔偿。

2.法律风险的应对

由于涉及到国家治理层面,地方政府无力干预国家制订和修改法律,因此利用合同来解决法律风险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当发生法律风险时如何解决争端并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法律风险发生后可能导致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变化,需要事先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规定损失测算的方法。

图片

3.金融风险的应对

一是利率风险的应对。由于利率风险应当由私营部门承担,此风险与地方政府基本无关。二是通货膨胀风险的应对。通胀风险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在PPP项目合同中规定通胀触发调价的机制,双方化应巧制定条款,在发生通胀时可以由政府向项目公司进行一定数量的补贴。

三是汇率风险的应对。为了有效应对汇率风险,可以约定当汇率变化幅度小于一定界值时由私营部门独自承担,当汇率变化幅度超出一定界值时由双方按照事先的约定共同承担。

图片

4.市场风险的应对

一是相似项目竞争风险的应对。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唯一性条款,即政府方面有义务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项目上马,在一定期限内,政府部门原则上不能够批准竞争性项目。二是收费价格变动风险的应对,可在PPP项目合同中明确调价的方式,当价格无法调整时需要规定政府部门应该何种方式对项目公司进行补贴。

三是需求变化风险,可在PPP项目合同中设置一个界限值,当市场需求减少的量超过界限值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调价等方式来对私营部门进仔补偿;当市场需求増加的量超过界限值时,应当设立一个收益分成的机制,实现双方对风险和收益的共担。

图片

四是供应能力不足风险,在PPP项目合同中应当明确项目公司保障供应的基本要求。五是成本超出预期风险,政府部门应当对PPP项目的成本进行监督,当然也应当允许由于客观原因造成成本变动超出了预期时,由政府部门采取调价等策略进行补偿。调价必须要慎重考虑,如果是由于项目公司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造成的成本变动,应当由项目公司全部负责。

5.自然风险的应对

一是不可抗力风险的应对,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对不可抗力风险进行定义,可签订保险合同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双方需要明确发生不可抗力风险时双方应尽的义务,赔偿计算的方法等。二是环境风险的应对,在PPP项目合同中应当对环境保护进行规定,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损失应当由有错误的一方来全权承担。

图片

六、总结

一般来说大多数地方政府PPP管理人员认为如果责任落实部门到位的话,那么项目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没有必要专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得风险发生时难以应对,往往措手不及。因此加强风险文化的培育和应用,培育公务员形成对PPP风险部门的正确认识,提升其责任感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进而有效地应对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