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添丁传书报喜,郑成功摆酒庆贺。吃喝间,又来一封书信,郑成功大怒,下令:斩妻杀子灭孙!

 秋秋语书 2023-09-04 发布于湖南

1662年,儿子郑经传书报喜:老郑家添了宝贝孙子。郑成功觉得是祥瑞之兆,遂摆酒庆贺,犒赏三军。谁知,军中又送来一封书信,郑成功看罢大怒,下令:斩妻杀子灭孙。



虎毒还不食子,郑成功为何如此狠心?究竟是谁写的书信,又写了什么?这一切还得从郑成功娶妻生子说起。



01

郑成功6岁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开始在此求学。



14岁,郑成功考中秀才。18岁迎娶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董酉姑为妻,随后生下长子郑经。


对于长子郑经,郑成功寄予了厚望。年少的郑经的确不负老父亲的期望,书读得好,仗也打得勇猛。

为了儿子有个好前程,郑成功为19岁的郑经遍寻名家,终于聘下南明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唐乐乐。


唐乐乐模样端庄,性格温柔,贤淑温良,实属郑经的佳偶良配。



谁知郑经却看不上唐乐乐,他不喜欢妻子过于正统规矩。

没几年,郑经又娶了几房妾室。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作为正室,唐乐乐不敢微词。



02

只是后来发生的一桩事,让唐乐乐发堵的心,一下子就爆发了。


有一次,郑经和妻子照例去给母亲请安,正好遇上四弟及家人。一家人聚在一起本无可厚非,偏偏四弟的奶娘陈昭娘那天也在,那名女子天生狐媚样。


郑经瞧了一眼,立马就拔不出来了。


30多岁的陈昭娘如花似玉,全身上下透着一股成熟的韵味,一下子就勾走了郑经的魂魄。


自此,郑经就借着给母亲请安,多次制造和陈昭娘的偶遇。

陈昭娘又何尝不明白郑经的心意,面对那双热情似火的眼神,陈昭娘半推半就,和郑经行苟且之事。



一年后,俩人生出一个孩子,取名郑克臧。



03

鉴于郑成功治国治家的威严,郑经不敢把实情告知父亲。

于是,他编造了谎言,派人传书给父亲:儿子郑经和妾室生了孩子,给老郑家添丁加口了。



果然,郑成功一看到儿子的书信,乐得眉飞色舞,多久没这么扬眉吐气了。



要知道此前,郑成功被打击得快要趴下了。爱将黄梧不仅不和他一条心抗清,居然投靠了清廷。

投降也就算了,更过分的是,他唆使大清皇帝杀了父亲郑芝龙,刨了郑家祖坟,还向权臣鳌拜献出平贼五策。



其中的迁界令不仅孤立了郑成功,还导致沿海民众背井离乡,死亡人数有10万之多。



再加上郑成功拥立的永历皇帝也被清廷斩杀。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郑成功一下子就变得萎靡不振。


这下好了,郑家添新丁,后继有人,不也预示着我郑成功马上就要翻身了!想到这里,郑成功下令摆酒庆贺,犒赏三军,鼓舞士气。

只是酒还没喝完,这边又有人送来书信,兴奋的郑成功接过一看,顿时肺都要气炸了!


来信正是儿女亲家唐显悦写来的,他在信上大骂郑成功: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04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郑经的妻子唐乐乐实在气不过,丈夫不爱她也就罢了,娶三房四妾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想到丈夫竟然和四弟的奶娘私通,还生下孩子,当喜讯告知郑成功。


一腔怒火惹得唐乐乐立马传书给爷爷唐显悦,意图通过爷爷告诉郑成功,好好惩治一下郑经。


唐显悦哪受过这种窝囊气,一封书信飞鸽传给了郑成功。


郑成功一看,可不气炸了嘛!

自己一贯严格治军治家治身,儿子闹这么一出,让他脸面何存。

恼羞成怒的他立即传密令给堂兄郑泰:吾妻,杀之;子郑经,杖毙;陈昭娘,沉海;孙,同昭娘沉海。


郑泰一见,可不敢答应,4条人命呀!又都是郑家的至亲,他哪敢执行!郑泰小声地提议:要不只杀昭娘一人?


郑成功也不说话,黑着一张脸,腾地站起身,拔出佩剑,割破手指,沾上鲜血,递给郑泰:你就用这把剑替我结果了他们!



郑泰依然不敢动。



郑成功看他这模样,立即把命令传给其他亲信,马上动身去厦门执行。



05

他没想到的是,郑经早有准备,派去的亲信刚到厦门就被抓了起来。郑经一看父亲把他往死里逼,不得已反了,厦门守将拥立郑经为平国公。



消息很快传到郑成功耳朵里,本就心中一团火的他,立即暴跳如雷。他没想到,自己战斗一生,竟然败在儿子手里。


父亲死了,祖坟刨了,拥戴的永历皇帝也死了,如今儿子也反了,自己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一时,急火攻心,一口老血喷出,差点就一命呜呼。


屋漏偏逢连夜雨,郑成功几天后又染上疟疾,1662年,一代民族英雄,年仅38岁的郑成功悲愤而死。


郑成功死后,郑经接替父业。他趁清朝爆发三藩之乱时,率军报复了黄梧刨祖坟之仇,将黄梧和他儿子黄芳度的尸体进行了车裂,也算了了父亲的一桩心愿。



此后,郑经依然沉迷酒色,懈怠军政,后来干脆降清了事。

结语

有人说,郑成功下令杀4人,不该杀妻。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儿子郑经变成后来的模样,其实郑成功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不能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让妻子来承受儿子的过错。


“慈母多败儿”大家应该也听过,郑经早年的表现很好,后来他和父亲分开,单独带兵镇守厦门,没了父亲的严格管教,加上母亲的慈爱,双重原因才导致郑经后来慢慢走向邪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