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都知道,明明用脑思考,为什么汉语中会常常说用“心”?

 梁学伟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明明用脑思考,为什么汉语中会常常用“心”?比如“用心思考”,“平心而论”,都是用脑干的事,为什么用“心”?

张景明教授讲《黄帝内经》心主血时说过,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血充盈,眼有神,耳聪目明,面部表情丰富,表情变化能够达意,行走轻快,语言表达清晰,睡眠该睡就睡,该醒就醒,大脑的功能正常。

大脑每天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量的20%,而脑占身体里总质量2-3%,更是单位质量耗血最大的人体器官组织,所有的器官组织,脑对血的依赖最大,血对大脑,对思维至关重要。现代医学专业描述,为每100克大脑组织每分钟至少需要40~60毫升的动脉血。

人血一虚,面就会黄,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心烦,失眠多梦(虚性亢奋,精神),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神失所养,神经衰弱,神就昏了,神不明了,思维就混乱了,所以中医讲心主神明,心血足神才能够明,大脑的功能才能够正常发挥。常常出现在脑力劳动者。

痰蒙心包:轻,表情淡漠、喃喃自语(癫)重:突然猝倒、不省人事(癇)

痰火扰心:轻,心烦急躁 重:登高而歌、忘言失志、弃衣而走(狂)

痰影响心,也可以影响神的明。还是由于神明是心所主的。

脑是思考的主体,血是思考必须用的东西,能量与物质,是思考的保障条件,而心又主血,所以心又神明。脑与心应该是体用关系,脑的功能,神的明的状况,取决于心血的状况。脑的状况以中医的技术手段无法直接了解,但是可以通过心主的血脉状况,脉证;神表现出的色,面部颜色,气色;还有当下存在的病证,就可以间掌握脑的功能状况了。

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气血的供应,而气,血的状态古代的中医是没有技术条件去直接掌握的,就靠心主的血,肺主的气构成的寸口脉,跗阳脉,太溪脉等处脉的搏动来间接认识人的气血状态,色脉相合可以万全,面部色反应的是神色,血和神都由心所主,心也就成了君主之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