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80篇《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兼议客家文化》

 昵称31830743 2023-09-04 发布于陕西

8月21日,夜雨后的清晨,天放晴了,酷暑稍退。一大早儿,自空导院启程,回老家偃师经周村。临近龙门时,在路边喝了驰名的“三旦”羊肉汤。


在弟妹和乡亲的相助下,顺利办完迁坟祭拜。我们在一人半高的密密实实的玉米丛里找到了深埋六位老人骨殖的新坟,口中念叨祭词,脑海里闪现出他们的身影和几十年前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场景。

至亲和好乡邻一位接一位地走了。记忆里美丽的小村子,很快就要变成被两条公路夹持的、与常见的城乡结合带类同的居民区了。家乡已是面目全非,怕是以后难得再来了,心中不禁涌起酸楚。

祭拜后,看天色尚早,在堂弟聚恒的介绍与引领下,我们驱车来到十里开外的大谷关,此处所在称“虎头山森林公园”。我们在这里,参观了这片客家先发圣地和已经基本建成、尚未公开展示的“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真格儿是意外所得!

图片

大谷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右3为我的乡党、好友王高清,余为我的弟弟、妹妹、弟媳

到达大谷关,临近中午。天越发湛蓝,云那样白,山沟沟的空气清新无比。这是一块绝好的处所。好美!好心的管理员被我们朝圣的虔诚打动,为我们打开纪念馆的大门和灯盏,让我们这一众老头老太破例参观。

走进展馆,但见十数米长的紫铜浮雕气势磅礴,迎面扑来。而耸立于旁的,是一幅非同寻常的题词,上书: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得此题字,想来不易。纪念馆借此高光,必前景无量,更愿客家文化乘风光大,万世传扬!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我的第676篇微文《归来依然少年》里,曾就客家民系,写了这样一大段话:在这里,我在“我是河南人”的召唤下“归队”;在这里,我寻见我的故土之名:偃师大口镇(经周村)。我的老家另有一层非同寻常的历史传奇。有史为据,如今保留中原文化最好最完整、在中国在世界影响巨大的汉族客家民系,根在洛阳。2007年8月,海内外史学家、考古学家、客家学专家在“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确认,偃师是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客家先民始发地,发生于公元311年。

今天我们朝拜的大谷关,就是被确认的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客家先民始发地的地标。其实,偃师本就是河洛之土,现如今被洛阳收编为“区”——洛阳市偃师区,更可堂而皇之地说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了。2009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代表齐聚虎头山,确认了此山此关,建树了“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如今,又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

图片

图片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的展板上,用五个“于”字把客家民系的发展进程说得明明白白:源自于河洛,孕育于赣南,形成于闽西,成熟于粤东,播迁于五洲。言简意厚,字字千钧。

图片

回望1700多年前,西晋末期,中原板荡,生“永嘉之乱”洛阳城陷落,大批中原士族、百姓,续衣冠,背祖碑,举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迁徙之众达百万人。此后,又有四次大规模迁徙。越淮渡江、蕃衍撸迁、海峡扬帆、勇闯天下,离家越千载,征途逾万里,行走他乡为“客”,保住了汉民族的一支血脉,且形成在我国南方多省以及全球都有重大影响的大汉民系

今天的客家人已成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国内有客家聚居的地区,共19个省区,265个县市,其中纯客或基本纯客的县市41个,总人口约5500万;另,香港约125万,澳门约10万,台湾约460万。国外则遍布五大洲,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500万。

图片

图片

史上最著名的“衣冠南渡”发生在公元311年

图片

图片

大谷关前别故乡

图片

图片

越淮渡江,蕃衍撸迁,客居异乡

图片

海峡扬帆  今台湾2300万人口中,竟有460万客家人

图片

图片

当时代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和我的亲友们忽然发现客家的先发地竟然就在我的故乡。而在进一步的史实寻觅与受教之中,更被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所深深打动。何也?

皆因这支民系具有非同一般的韧性,他们亲密团结,以强大的凝聚力,在漫长的迁徙和“为客”过程中,在一次次拓荒垦殖中,把灿烂的中原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未被迁徙地的原住民同化,反而成为引领文明进步的“主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他们崇尚华夏正统,承传河洛基因,艰难里不折,困苦中不屈,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文化;集中表现为敦宗亲、敬祖先、重礼节,承耕读、尚教育、隆师道,友善待人、和平发展。而一旦形成“文化”,便成为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生出巨大的力量倍增效应。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