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入门容易提高难,名家帮你找重点(好书推荐)

 臭清高3721 2023-09-04 发布于宁夏
河南美术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主要担负美术、摄影、书法等专业和普及性读物的编辑出版任务。

汉代的书法较多以碑刻形式留存,且风格面貌多姿多彩,清代书法家王澍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会先生说过,隶书看似入门容易实则提高很难,需要把握一些规律和方法,在《张建会简析<礼器碑>和<张迁碑>》一书中,他从9个章节细致透彻的解读这两块汉碑,以及这两块碑如何结合去学习,并通过视频进行示范,使得讲解更加直观。

翻开这本书第一章,我们会重新认识《礼器碑》和《张迁碑》对于书法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图片

点击图片优惠购买

隶书自战国发展到东汉时期,逐渐成熟,并达到了高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隶书经典资料。其中,汉碑最为著名,可谓一碑一奇,特征鲜明。而诸多的汉碑佳作之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礼器碑》和《张迁碑》。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现藏于山东泰安岱庙。这两块碑刻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古往今来,很多隶书大家都曾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久而久之,二者成为人们学习隶书绕不过去的经典范本。 
在隶书的学习创作中,要把握三个层面:一是法度,二是气象,三是意蕴。 
学习隶书首先要从规范入手,也就是法度。我们要选择带有共性、规律性和法度严谨的范本进行临习。对于隶书临习而言,在东汉晚期,达到高峰的汉碑隶书是学习法度的最佳选择。气象是隶书风格最主要的基调,也是隶书作品最核心的魂魄,由此铸就出隶书的正大气象。隶书的创作讲求气象的把握,但是真正的汉隶气象,实际上是驾驭了规律,对法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再去追求而生发出来的。当然,如果一味严谨地遵守法度却失之气象,这样的隶书创作也是有局限的。 
在隶书创作当中,更应重点把握意蕴。因为我们临写的汉碑属于刻石,字迹往往斑驳不清,很多人在把它写成墨迹时,只是片面地着力于它的金石形质,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刻板做作,有失自然。好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条件十分优越,随着考古的发掘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得以从出土的汉简中,看到两汉时期的墨迹,体会到古人书写时的畅达之感、意蕴之美。在刻石与简牍两相参照之下,我们的隶书可以既有气象恢宏的金石气,同时又不失意蕴鲜活的书卷气,达到一种深沉而自然的书写状态。
《礼器碑》和《张迁碑》都以法度为主要的形态表现,但它们的背后又有气象做风骨支撑,更体现出了意蕴的神采飞扬,因此成为千古名碑。
《礼器碑》集隶书之大成,清人王澍曾把它提到了“汉碑第一”的高度。《礼器碑》书法是规律性与变化性的高度统一。而其中体现出的汉隶当中的普遍共性,使其成为适合初学者入手的最佳范帖,也可以说是隶书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用笔上,《礼器碑》中的文字看似笔画瘦细,但是实际上笔锋却像刀锋一样,可楔入纸内,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使笔画劲挺,而且还有一个向下的纵向延伸。我们在临习书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用笔的深度这一问题,而《礼器碑》恰恰在此给出了领悟的空间。结体上,《礼器碑》看似平正,但当你深入学习后,就会发现其内部仪态万千,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另外,《礼器碑》碑阴、碑侧有些字直接与出土的汉简中书写的墨迹相契合,更见其意蕴生动之美。
有别于《礼器碑》,《张迁碑》中方笔更多一些,用笔以铺毫为主,相对来讲方圆兼备。反观《礼器碑》,则用笔挺健,线细劲,笔锋入纸甚深。两者对比可以发现:《礼器碑》的用笔强调纵深开掘,《张迁碑》的用笔更强调横向展开。在书写中,把两者的用笔特征有机结合,用笔就变得立体而多变。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字形结体上看出,《礼器碑》与《张迁碑》之间存在一正一反、相互呼应的关系。《礼器碑》中的文字呈上紧下松、中宫紧缩、内收外放的状态,体现出一种由内往外放射的、发散的力量;而《张迁碑》中的文字则是上松下紧、中宫宽和、内放外收的体势,有种由外往中心聚拢的气息。

图片

《礼器碑》《张迁碑》两者比较而言,一个是入帖,一个是出帖。《礼器碑》是入,《张迁碑》是出。我们也可将《礼器碑》理解成一个常数,与之相对的《张迁碑》就是变数。有人认为《礼器碑》是规范的,《张迁碑》是不规范的;也有人认为《张迁碑》是比较稚嫩的,是一个不成熟的书家书写的;还有人认为是刻工有问题,再加上后来风雨侵蚀、自然斑驳等各方面原因,才使得《张迁碑》形成朴茂雄强的艺术特点。实际上,我认为《张迁碑》对文字的处理方法,是一种艺术的自觉表现。它是在《礼器碑》的常数基础上的变化、延伸与升华。我们应该在有了《礼器碑》的常数的基础之后,再去关注《张迁碑》中无尽的变数。 
另外,《礼器碑》和《张迁碑》是具有庙堂之气的隶书经典,所以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两件碑刻的整拓来学习。我们现在学习的范本都是割裱本,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是错位的,割裱在一起之后会给人以突兀跳跃、不和谐的感觉。这一点在《张迁碑》中尤为突出。在割裱本的印刷品中,因为它的字形很方正,或者说是拙朴,容易给后人造成笔画生硬的印象。但实际上,如果观察原碑整拓,它则是很平稳、很平和的。所以,无论是读帖还是临帖,我们都需要兼顾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我们临帖,实际上写的是你对它的认识,而不是局限于再现某个字形。

图片

对于经典范本的临习,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和绕开;当然也不能对着某一个字帖,一写就是多少年。经典范本应该常读常新、常写常新。《礼器碑》和《张迁碑》虽然都很有特点,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着力于某一个方面,时间长了,也就感觉麻木,视而不见。很多人在此时就失去了书写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我们除了毅力,除了坚持,更为重要的是梳理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诚然,《礼器碑》和《张迁碑》是学习隶书必须掌握的两个经典范本,但是仅仅学这两件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两汉时期的其他汉碑,都可以作为借鉴的学习素材。我们要把这两块碑刻作为基本的取法对象,搭一个架子,然后去丰富它、壮大它。事实上,对其他书体的练习对于隶书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篆书的字法与高古的气息,给隶书以源头的滋养;行草的意蕴和书写的畅达,也会对隶书起到润色的妙用。

好书推荐

图片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王学岭《详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刘颜涛《简析〈墙盘〉与〈毛公鼎〉》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石门颂〉》

管峻《详解褚遂良、颜真卿字法》


图片

每一章节配备独立教学视频二维码,

图片

图片

临习示范,图例清晰,

可直接对照临习

名师专业指导

图片


图片

配备六家所讲经典书作的通临与经典书作的译注

图片

经典书作通临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共分为九章,王友谊老师从《大盂鼎》铭文的八种笔法、结构、字形处理,以及同期铭文对比、金文的发展与演变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讲解。书中尤其强调了字的大小安排要得当,通过笔画的穿插避让,使其俯仰自得,并充分运用避就、挪让、疏密、收放等方法来处理这种章法的统一与和谐。


图片

图片

《王学岭详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共分为十章,王学岭老师分别从《孔子庙堂碑》字法、结字、临摹技巧、章法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虞书之美。王学岭老师尤其强调了读帖的重要性,提出字结构需“中宫稳健”,所写之字当有“风樯阵马”之势,并借用数学上采用的“分形规律”来解释书法,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交融行进,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之法由此而明。本书还增加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译注,重点分析了不同碑帖中的异同与审美。


图片

图片

《刘颜涛简析〈墙盘〉与〈毛公鼎〉》共分为十章,刘颜涛老师在对《墙盘》与《毛公鼎》以及篆书的特点、学习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先后分别从《墙盘》和《毛公鼎》的基本笔法、结构、章法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其中尤其强调了篆书用笔应遵循“平、圆、留、重、变”五字法,持“察之者尚精”的态度,做到“拟之者贵似”,并以静态工稳型笔法和动态写意型笔法分别对二者进行临习。


图片

图片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共分为九章,张建会老师以《礼器碑》为主,对此碑中字的具体点画写法与例字结构逐章分析,进而选取《礼器碑》与《张迁碑》中的部分相同例字,对具体点画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隶书的特点。


图片

图片

《张继简析〈石门颂〉》共分为九章,张继老师选择了《石门颂》中具有代表性的字例来分析讲解此碑帖的特点。书中尤其强调在用笔方面应注意:提按微妙,轻重统一;点线圆劲,无有雕饰;用笔纵逸,偶尔夸张;藏露结合,刚柔并济。而在结体方面注意:横式为主,体态舒展;疏密大小,一任自然;造型生动,不失稳妥;多收少放,偶尔恣肆。


图片

图片

《管峻详解褚遂良、颜真卿字法》共分为九章,管峻老师分别以褚遂良与颜真卿二位书家的经典碑帖《雁塔圣教序》和《多宝塔碑》为主,进行相同字的对比分析,兼带有褚遂良小楷《千字文》、颜真卿《千字文》与《勤礼碑》的辅助分析,从而体会二位书家相同字的不同处理方法,总结二位书家书法结体特点的异同,进而体会二位大家书法的通篇气势特点和唐楷之美。

 编辑:张雪怡 

审核:李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