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藏楼诗笺注》0312

 毕天增 2023-09-04 发布于黑龙江

0312-1

循龙州城垣遂入同风书院访仙岩

登可思亭九月十六日也

筑城于今二十年,我来登之秋凛然1)。山围溪抱藏万户,西南水声长潺湲2)。北郊荡荡为平原,稍广可容千骑盘3)。东城里许得精舍,仙岩奇巧如倒悬4)。摩崖题名纪万历,新亭秀耸嵌其巅5)。亭名可思思底事,戎首海城留此言6)。倚栏总目何所见,惟有飞鸟投穷边7)

【笺注】

据《郑孝胥日记》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十六日(10月24日)记载,郑孝胥“登龙州城巡阅,从南门绕西门、北门、东门而下。过同风书院。游仙岩,甚奇;登可思亭,李秉衡所易名也。复过天后宫、龙神庙而返”廿一日(10月29日)记:“作《行城》古诗一首。”当即此诗。同风书院,清光绪十九年(1893)为思顺道兼南关监督蔡希分、边防督办苏元春及文武僚属集资创建,原址即今龙州中学。仙岩、可思亭均在时同风书院内。

此诗描写了郑孝胥登龙州城,所见龙州的地形面貌以及东登山路来至同风书院所见的仙岩、摩崖石刻以及可思亭的景象,表达出了身处荒寒边境的苍凉之感。

    1)“筑城”二句:建城到今天二十年了,我来登上它,感到了秋天的寒冷。

凛然”,形容寒凉。唐孟郊《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首二句交代自己秋来登城。

2)“山围”二句:山峰围绕,溪水环抱,藏着万户人家,西南方江水流淌,长期有水声。

3)“北郊”二句:北边郊外广阔,是平原,再稍广阔,可容纳千匹战马盘旋。

荡荡”,广阔。《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颜师古注:“荡荡,广大貌也。”

从第三句到第六句,描写龙州的山环水抱,只有北部平坦的地形。

4)“东城”二句:东城外一里左右,是一个学校,仙岩奇特巧妙,如像倒悬。

精舍”,学舍;书斋。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谓之精舍。” 此指同风书院。

5)“摩崖”二句:摩崖的石刻,题名记载着万历年间,新亭子秀丽,嵌在山顶。

新亭”,郑孝胥自注:“光绪十一年始筑此亭。”

6)“亭名”二句:亭子的名字叫可思,思念的是什么事?海城主帅留下了这个名字。

戎首”,军队的主帅。《晋书·谢玄传》:“復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

海城”,郑孝胥自注:“李秉衡。”李秉衡,海城人。光绪十年(1884)任广西按察使,中法战争时,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

从第七句到第十二句,描写自己向东来到同风书院,所见仙岩、摩崖与可思亭。

7)“倚栏”二句:倚靠着亭栏,放眼看去,能看见什么?只有飞鸟飞落在荒凉的边境!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宋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穷边苦寒地,兵气相缠结。”

诗的最后二句,描写自己在可思亭上远望所见的荒凉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