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的皇宫 | 整理赵文魁诊治瑾妃的167则医案

 熙越 2023-09-04 发布于上海

再详实的网络百科资料,都比不过医家笔下的诊疗记录。

赵文魁医案中的皇室成员个个肝郁。其中最多的来自瑾妃,某度说她低调稳重平和,但从赵文魁的记录来看,应该只是这位女子在前半生迫不得已的自我保全罢了。

她的妹妹珍妃,与她一同进宫。妹妹外向活泼,才华横溢,备受恩宠,遭受嫉恨,加上支持戊戌变法,被视作眼中钉,最后投井而亡,自愿还是被迫,至今仍是历史之谜,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如此看来,无论谨慎持重是否是瑾妃的真实面貌,这都是她能平安度过宫中日子的必备。

赵文魁记录的瑾妃医案最多,达167则,当时正是她位列后宫之首、地位最盛之时。其中48则来自1920年,另119则来自1921年,赵文魁笔下分别写作宣统十二年和宣统十三年。

实际上,宣统初年已经是1909年,1912年则是民国元年,根本不存在宣统十几年。但一方面,在冯玉祥把皇室赶出紫禁城之前,皇帝嫔妃们仍住在宫殿里,一切照旧,另一方面城中的百姓尚未习惯用民国纪年。

1921年这一年,瑾妃荣升太妃,赵文魁对其称呼从当年九月初八日医案中的“端康皇贵妃”变为九月二十七日的“端康皇太妃”。另外在这一年里,她与溥仪的生母发生争执,后者感到备受屈辱而吞服鸦片自尽。

而三年后的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终年51岁。她去世后不到两周,冯玉祥便入了城。在她去世之前,始终心心念念于清朝复辟,没有经受彻底被赶出门的屈辱和绝望,或许也是命运对她的一种厚待。

某度说瑾妃最后死于胀证,结合赵文魁的医案来看,她应是早已有较为严重的肝病,最后也是亡于此病。

我们来看下这两年里,赵文魁是怎么处理瑾妃的各种状况的。

一、肝胃不和(常态)

这是瑾妃最后几年的常态。肝气郁滞,久而化热,气失疏泄,不能助脾运化,以致湿邪蕴生,形成木郁土壅的格局。且两者互为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常态下,她的主要症状为:胸闷、纳差、呕恶、腹胀、口渴、神疲、身倦(尤其食后)。

脉象为左关沉弦,右关沉滑。

赵文魁对其肝胃同调,处方组成为:

①肝:疏肝、清热

②胃:化湿、去滞、理气

如:青皮子三钱、姜朴三钱、瓜蒌六钱、沉香六分(研)、大腹皮子四钱、萸连二钱(研)、橘红三钱、枯芩三钱、炒枳壳三钱、酒军一钱五分、焦楂六钱,引用酒胆草三钱 、钩藤三钱

这个常态下,仍有几个变证:

二、郁热伤阴

郁热伤阴,阴不制阳。左脉多了数象。加生津养阴,偶有阳亢扰神,则再加潜阳,形成:

肝:疏肝、清热、养阴、(潜阳)

胃:化湿、去滞、理气

如:大生地六钱、杭芍四钱(生)、胆草三钱、生栀四钱(研)、牡丹皮六钱、姜连二钱(研)、牡蛎四钱(生)、青皮子三钱(研)、炙香附四钱、瓜蒌六钱(捣)、枳壳三钱、锦纹(即大黄)四钱,引用橘红四钱(老树)、焦三仙各三钱

如:杭白芍四钱、归身四钱、胆草四钱、竺黄三钱、大瓜蒌八钱(捣)、萸连三钱(研)、丹皮六钱、枣仁四钱(焦)、生牡蛎六钱、枳壳四钱、军炭四钱、郁李仁六钱(研),引用朱赤苓四钱、橘红三钱(老树)

三、郁火上冲

第二条偏肝阴虚,这条偏肝阳亢。“肝热上冲,目弦调动”,急急泻火抑亢。

清热、泻火、疏肝、潜阳

如:大元参四钱、甘菊三钱、薄荷八分、竺黄三钱、青皮子三钱(研)、胆草三钱、萸连、一钱五分(研)、炒栀三钱、羚羊角面六分(先煎)、橘络三钱、赭石三钱(煅),引用当归龙荟丸二钱(包煎)

四、结热阻络

有形之湿与无形之热互结,流窜经络,以致络脉流行不畅,呈现或酸或痛或抽搐等经络症状。大多位于胸膈胁臂,少数波及颈项和腰腿。

除了肝胃同调外,另加通络活血止痛药,如下方中的橘络、元胡、牛膝、防己、钩藤等。

如:杭白芍三钱、归身三钱、抚芎二钱、钩藤三钱、青皮子三钱(研)、胆草三钱、元胡三钱(炙)、沉香八分(研)、橘红络各三钱、牛膝三钱、枳壳三钱、酒军二钱,引用防己三钱、酒芩四钱

五、外邪侵袭

由于肝胃不调,气机不和,郁热内扰,阴分亏损,导致瑾妃时常易受外感。书中涉及的外感有:风热、风凉、风湿、暑热。

相应的症状有:牙龈肿痛、烦急、便秘、皮肤痒、面浮肿、头闷、头疼、肢倦、咽痛、咳嗽、胸满、音哑、头晕身热等。

除了常态的弦滑之象,另添左脉数象与右脉浮象。

素体气机郁滞有热,外淫袭表后,卫气更闭,郁热更甚,赵文魁在医治瑾妃的外感时仍顾及其内之偏。

在疏风之余,加大清热化滞。

如:苏子叶各四钱、杏仁三钱(炒)、薄荷二钱、防风二钱、炙桑皮三钱、前胡三钱、橘红三钱、酒芩四钱、生石膏六钱、知母三钱、枳壳三钱、酒军一钱五分,引用鲜青果七个(打)

如:粉葛根二钱、薄荷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苏梗一钱五分、生石膏六钱、知母三钱、川连二钱(研)、橘红三钱、大腹皮子四钱、枳壳三钱、酒军二钱、枯芩四钱,引用滑石块六钱、灯心草竹叶水煎药

六、外感后遗

气机不畅,胃有积滞,那么必定在外感中以及之后留有痰饮问题。

对此,浮风解后,赵文魁会主以理肺清热化痰。

如:南苏子三钱(炒)、杏仁四钱(炒)、瓜蒌六钱(捣)、桑皮三钱(炙)、旋覆花三钱、枯芩四钱、羚羊角六分(面)、生栀四钱(仁研)、青皮子三钱(研)、枳壳三钱、橘红三钱、酒军一钱五分,引用法半夏三钱(研)

是不是167则医案之后,此证就此了结?肯定没有,从反反复复的发作,以及三年后死于胀证来看,瑾妃此病缠绵已久。

赵文魁记录的最后一则医案是:

十二月二十九日亥刻,赵文魁请得端康皇贵太妃脉息:左寸关弦而微数,右寸关浮滑。肝肺有热,外受浮风。今拟化风清肝抑火之法调理。

香白芷三钱、防风三钱、薄荷二钱、僵蚕三钱(炒)、生赤芍三钱、丹皮三钱、生栀四钱、连翘三钱、炒枳壳三钱、酒军三钱、酒芩四钱、橘红三钱,引用生石膏六钱、胆草三钱

端康皇贵太妃化风消肿药酒方:元明粉一钱、樟脑一钱五分、冰片三分、麝香少许共研细面,用烧酒淬化,随时擦之。

疏风同时,清抑肝火,即对应上文中的第五条。同时外用消风祛肿之药。

从这最后一则医案也可以看出,瑾妃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逆转。

赵文魁的水平已属一流。宣统初年,年仅36岁升任太医院院使(正院长)。院判(副院长)2名、御医20人、吏目20人、医士20人、恩粮生20-30人、肆业生5-10人。整个太医院百人左右,入选时以及之后,每年都有各种严格的考试筛选。且从赵文魁医案来看,脉诊以及处方水平极高。

然而,人各有命。或许自瑾妃入宫那天起,或许自瑾妃恪守谨小慎微起,或许自光绪与妹妹珍妃先后离世起,或许自各种外来侵略割据与内乱变革起,或许自末代皇帝三岁登基起,或许自封建王朝被戛然而止起,或许自谋求复辟而不得起……

瑾妃一生看似锦衣玉食,实则时时处于焦灼之中。王朝数千年,如她这般生活在抑郁惶恐中的,恐怕数不胜数。命运风雨飘摇,岂是药食可疗?岂是医者可救?

多年来,常见各种穿越剧,以及被美化的宫廷剧。真实的皇家生活,可能还不如每天挤地铁的打工族。如今生活在我们这世界的人,至少还能自主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即便在一定范围内。但瑾妃她们,从出生开始,便不由自主。所谓人生的可能性,压根不存在,也想象不了。

附:赵文魁治瑾妃用药一览表

外淫

荆芥(穗) 防风 薄荷 羌活 葛根 白芷 独活 藿香 苏叶 豆豉 辛夷 威灵仙 菊花 桑叶 僵蚕 蝉衣 连翘 银花 西瓜翠衣 六一散

化痰

瓜蒌 橘红 半夏 陈皮 旋覆花 天竺黄 苏子 金沸草 浙贝母 川贝母 海藻 前胡 桔梗 竹茹 一捻金

理气

枳壳 香附 乌药 佛手 姜厚朴 厚朴花 青皮(子) 川芎 枳实 木香 沉香 郁金 元胡 薤白 没药 丁香 苏梗 柴胡(醋制)

清热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羚羊角 萸连 姜连 黄连 黄柏 夏枯草 苦参 白鲜皮 桑白皮 钩藤 茵陈 地骨皮 鲜青果 胖大海 莲子心 生石膏 牡丹皮 竹叶 茅根

生津养阴

生地 玄参 芍药 石斛 花粉 枣仁 当归 麦冬 知母 丹参 玉竹

潜阳

代赭石 牡蛎 珍珠母 磁朱丸

化湿利水

郁李仁 槟榔 赤苓(皮) 茯苓 木通 防己 泽泻 灯心草 滑石 苍术 砂仁 白术 白蔻仁

通络活血

犀黄丸 牛膝 泽兰 秦艽 钩藤 天仙藤 丝瓜络 清风藤

泻火去滞

大黄 元明粉 风化硝 番泻叶 当归芦荟丸 朱衣滚痰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