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中国大陆拍到 900 种鸟(鸻形目 6)

 天童老僧 2023-09-04 发布于上海

此文因涉及大型鸥,所以争议一定多。

小鸥属Hydrocoloeus )是单型属,只有小鸥一个种。

01、小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27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06)。

夏季繁殖于内蒙古的东北部额尔根河,迁徙季新疆西部天山、河北北戴河江苏镇江香港等均记录,常年越冬于德阳、绵阳城内河流中。

非繁殖期栖息于海岸、河口和附近湖泊与沼泽中,在水面寻觅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无脊动物。

楔尾鸥属Rhodostethia是单型属,只有楔尾鸥一个种。

02、楔尾鸥

图片

单型种, 种群规模上限 1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6)。

漂鸟于辽宁旅顺。

非繁殖期栖息于靠近浮冰的开阔海洋上和冰上,冬季栖息于开阔的海洋,寻觅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水生动物。

三趾鸥属Rissa )有 2 个种,在中国有分布的是三趾鸥。

03、三趾鸥

种群规模上限 1570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6)。

2 个亚种中的 pollicaris 越冬于辽宁至江苏,不常见。

非繁殖期栖息于海洋上,是典型的海洋鸟类,在水面寻觅小鱼、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每年冬天来四川德阳旌湖越冬的是哪个亚种呢?不知道。

叉尾鸥属Xema )是单型属,只有叉尾鸥一个种。

04、叉尾鸥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下限 34 万只成年鸟(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迷鸟于南沙群岛。

环物种是指生物学中一个物种因地理区隔(如湖泊、山岳、峡谷)等因素而沿着该区隔繁衍产生多个亚种,各相邻亚种之间有着连续性的基因变化,连续亚种之首尾物种亦相邻,首尾两亚种却因差异太大而不进行杂交繁殖的现象。 此物种整体分布型态正如一圆环状,故名为环物种。 环物种展现了临域性物种形成的一个过程,也成为物种演化的证据。

银鸥和小黑背鸥的分类很复杂,不同的学者分拆出 2 - 8 个物种。它们是围绕北半球的环物种,在这个环中,物种差别很小,且循环已完成,最后的成员就是银鸥和小黑背鸥,它们都是明显不同的物种,至于美洲银鸥、里海鸥、西伯利亚鸥、黄腿银鸥、蒙古银鸥等等都是这个环的成员。

最早分子遗传学主要依据 mtDNA,后来有扩展到核基因,基因之间的差异称为遗传距离,遗传距离达超过一个公认的阀值,就可以拆分成独立物种,问题是那么多基因(而且在不断扩展中),遗传距离是基于哪些基因(或者基因组合的,又每个基因的权重占比是多少),目前没有标准,所以出一篇新的论文,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系统发育树、分类建议,这个现象估计还要持续很常时间。

抛开形态差异,为了基因差异而寻找差异,有意义吗(有意义呀,因为存在趋同进化)?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个体的基因也不会完全相同,本来学者们可以筛选基因来确定究竟是那个基因(或者多个基因组合)实现了生殖隔离机制,但 自1950 以来淡化生殖隔离后,种与种之间的决定性差异究竟是什么?如果这个没有标准,选择不同的基因组合来进行物种分类研究自然也就没有标准。

HBW/BirdLife 至今也不接受渔鸥属、彩头鸥属,他们认为属于鸥属,至于对银鸥的拆分,至今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黑嘴鸥属Saundersilarus )是单型属,只有黑嘴鸥一个种。

05、黑嘴鸥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2.2 万只(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1)。

繁殖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盐城的河口地区,越冬地分布于江苏沿海以南。

栖息活动于近海、滩涂等湿地,寻觅小鱼、甲壳类、蠕虫、昆虫。

彩头鸥属Chroicocephalus )有 11 个种, 其中 4 种在中国有分布。

图片

06、红嘴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89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库、河口、渔塘、海滨和沿海沼泽地带,寻觅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07、棕头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2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8)。

主要繁殖于青藏高原,越冬于广东、广西沿海,甚常见。

繁殖期间栖息于高山和高原湖泊、水塘、河流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栖息于海岸、港湾、河口及山脚平原湖泊、水库和大的河流中,寻觅鱼、虾、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水生昆虫。

08、细嘴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38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在中国的越冬地是不确定的,除了德阳的旌湖。

非繁殖期几乎完全是沿海活动,经常出现在浅海岸和浅滩,通常避开港口。违反常理,每年来德阳旌湖越冬的细嘴鸥从哪里来的?或许是跟着红嘴鸥来的。

09、澳洲红嘴鸥

图片

拆分自红嘴鸥,分布于大洋洲。

迷鸟于澳门、广东汕头。

豚鸥属Leucophaeus )有 5 种,其中 2 种在中国有分布。

图片

10、弗氏鸥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 149 万(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8)。

分布于西半球,迷鸟于台湾。

11、笑鸥

图片

2 个亚种。

分布于西半球,迷鸟于台湾和上海东滩。

渔鸥属Ichthyaetus )有 5 种,其中 2 种在中国有分布。
图片

12、遗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3 万只(IUCN 2017)。

繁殖于内蒙古尔多斯高原、陕西榆林、河北康宝县等地,越冬于渤海湾和山东沿海。

繁殖期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越冬时栖息于海滩,寻觅水生昆虫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13、渔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11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繁殖于青海东部的青海湖扎陵湖及内蒙古西部的乌梁素海,迁徙经过新疆西部、四川、甘肃、云南、西藏及珠江两岸,有少量冬候鸟偶尔见于香港

栖息于海岸、海岛、大型湖湖泊和河流,寻觅鱼、蜥蜴、昆虫、甲壳类。

鸥属Larus )有 27 种,其中 13 种在中国有分布。
图片
这个系统发育树和现在鸥属的分类的差异有点大,灰林银鸥不再属于小黑背鸥(中国不再有小黑背鸥,替代的是灰林银鸥),蒙古银鸥也不再属于西伯利亚银鸥。

14、黑尾鸥

单型种,种群规模下限 110 万(Dlany & Scott 2006)。

常见于渤海湾至台湾。

栖息于沿海海岸沙滩、悬岩、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在海面上寻觅鱼、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

15、海鸥(普通海鸥)

种群规模上限 37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3 个亚种中的 kamtschatschensis 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台湾,越冬于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冬季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和港湾,迁徙期间亦出现于大的内陆河流与湖泊中,寻觅鱼和虾、其他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

16、美洲海鸥

图片

1995 年,Zink 发现 brachyrhynchus  kamtschatschensis 之间 mtDNA 的遗传距离为 2%,2021 年,AOU 鸟种名录(流行于北美观鸟圈),将海鸥的 brachyrhynchus 拆分出来作为美洲海鸥(英文名直译为短嘴海鸥),也有人认为 kamtschatschensis 也应拆分为独立种。

brachyrhynchus与海鸥另外三个亚种之间的差异可参阅《Mew Gull is now two species! How to identify Common Gull and Short-billed Gull – Sibley Guides》。详尽的形态学研究可参阅《 Identification of the Larus canus complex 》,由 Peter Adriaens & Chris Gibbins (2016)发表在 Dutch Birding 上。

美洲海鸥分布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不清楚为何中国鸟种目录里会有美洲海鸥。

17、灰翅鸥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下限 57 万只(Delany & Scott 2006)。

漂鸟于福建、香港。

栖息于海岸、近海海岛的悬岩、海滨沙滩,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

18、北极鸥

图片

种群规模上限 150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

4 个亚种中的 barrovianus 冬季常见于东北各省、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和香港也有零星记录。

非繁殖期要栖息于海岸,迁徙期间偶尔进入内陆河流,寻觅鱼、水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

19、西伯利亚银鸥

单型种。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台湾越冬。它们也去阿拉斯加,并可能在那里繁殖。

腿亮粉色。与银鸥相似,但背上颜色略深。

西伯利亚银鸥的头部在冬天有明显的棕色条纹,尤其是脖子的后部和两侧形成了一个项圈,经常被误认为是长相非常相似的灰背银鸥(L.splitisgus)和西方海鸥(L.occidentalis),但西伯利亚银鸥的灰色比这两个相似的鸥更浅。

0 - 1 岁冬天的西伯利亚银鸥几乎全身都有深棕色的斑点和条纹,比类似的蒙古银鸥更黑,尤其是在头顶上,即使在第一和第二冬,蒙古银鸥也有点苍白。

20、蒙古银鸥

单型种。

蒙古银鸥繁殖于蒙古、俄罗斯的邻近地区(如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如呼伦湖),在中国南部和东部以及韩国过冬,少量去日本。

腿亮粉色,非繁殖季头和颈部带微弱的纵纹,繁殖季头和颈白色。

1 - 3 岁蒙古银鸥身上有深色的斑点,0 - 1 岁大部分身体和翅膀上都有厚厚的棕色/灰色条纹和斑点,很像西伯利亚银鸥,但没有那么黑。

21、黄脚银鸥(里海银鸥)

图片

单型种,欧洲的种群规模上 17.5 万只(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在中国仅限于新疆西部,常见。

栖息于内陆湿地、海洋浅海、海洋潮间带、海洋海岸、岩外群岛、人工陆地和人工水域,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

与蒙古银鸥相似,但腿是亮黄色。

22、灰林银鸥

原为小黑背鸥的一个亚种。

越冬于中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较常见。

栖息于开阔的海滩、河口等沿海水域,寻觅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腿亮黄色、喙黄色(下喙端带红斑)、外上下白眼眶、黄白眼、深灰色背。非繁殖季头和颈带深纵纹;繁殖季头和颈无深纵纹、内红眼眶环。

5 岁成年,幼鸟及亚成鸟很难于银鸥幼鸟和亚成体区分,1 - 2 岁幼鸟亮白色的头,眼睛周围带污斑。

23、灰背鸥

图片

种群规模上限 100 万只(Delany & Scott 2006)。

冬季不常见于渤海湾至广东沿海(越往南越少)。

栖息于海滨沙滩,岩石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带,迁徙期间也见于内陆河流与湖泊,寻觅小鱼、虾、螺、蛤类。

24、银鸥

图片
在 IOC V13.1 中,有 2 个亚种,分布于欧洲西部及西北部。

以前 taimyrensis 属于银鸥( Larus argentatus ),冬季常见于华南沿海,中国观鸟名录里便有了银鸥,拆分后,taimyrensis 是织女银鸥(现在的西伯利亚银鸥)的同义词。一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小黑背鸥,以后也可能是灰林银鸥的一个亚种,因此中国应该没有银鸥。

25、环嘴鸥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 255 万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8 )。

分布于西半球,迷鸟于台湾。

鸥科(下)鸟类拍摄难易程度:

美洲海鸥、银鸥:不知道中国鸟种名录中为何会有它们,★★★★★。

叉尾鸥、环嘴鸥、弗氏鸥、笑鸥、澳洲红嘴鸥:迷鸟,★★★。

楔尾鸥、灰翅鸥:漂鸟,★。

灰背鸥:不常见,★。

小鸥、三趾鸥、细嘴鸥:数量少,冬季去四川德阳旌湖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