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脐针学习总结

 春华秋实1488 2023-09-0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易医道八卦脐针”公益课于7月1号开始,为期23天。为此特买了一本齐永的《脐针入门》,以更深入了解脐针的机理。学习期间自己没有如其他学员那么精进——每天做功课、做实操,但每节课都听了几遍,老师和学员们分享的每条信息都看了,重要的保存到自己的系统中,对每天晚上的脐针课还是蛮期待的。脐针确实给了我另一种很不一样的针法的认识和实践,在此真诚感谢陈老师的公益传播,让脐针这个特殊的针术能够发扬光大,造福于千千万万的生民。

        作为中医公益传播者,我也顺势提纲挈领地简单介绍,目的是让更多有心人、有缘人自己去学习实践,因为这个针法特别适合自己给自己扎。

    古人认为,脐为人体先天之结蒂,位居腹部中央,名为神阙,又称为脐中、气舍、维会等,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故曰:“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生长,五脏六腑形成之根柢也。”“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汤丸,下至涌泉。”

图片

    可见脐与人体内各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因其地位特殊,故在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别的组织器官不能替代的作用。传统脐疗以艾灸和丸药纳入肚脐(常用辛香温热类药物)为主,对脐(神阙穴)更多是禁针的记载。随着人对自然、对自身认识的不断进步,方法也在不断传承发展中,齐永先生的脐针是他多年在人体医学上不断实践探索,并结合先人智慧的结晶,其理论基础包括:易学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先后天经气学说、经络走行、六经辨证)、脐全息理论(洛书全息、内外八卦全息)和时空相关理论(十二地支与经脉流注顺序等),根据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辨证、组针方、定位下针。以下就是以上理论的组合图,理解这张图所有信息,你自己就能辨证、组方。

图片

取针之法

单针用法(如选疼痛的最敏感点对应全息定位下针)、双针用法(如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既济)、三针用法(如生阳三针、滋阴三针、健脾三针、补肾三针、青龙/朱雀/白虎/真武三针)、四针用法(如四正位、四隅位、左升四针、右降四针)和多针用法(如五行针法)。

临床治疗原则

一、行针顺序:脐针治疗时不必急于下针,需要“一看二摸三探四扎”,相当于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这也是考验为医者的功夫,需要经常练习积累。

二、治疗顺序:“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这里取系统,就是脐针中的“落脏”(定位在具体脏腑)。

三、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在脐针疗法中,进针方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四、治疗中出现的反应:跟中医其他内外疗法一样,在用脐针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排病反应,应事先告知患者。常见的有:排宿便、出汗、多尿、发痒、出疹、想睡、分泌物、月经大量血块或异物、病位疼痛加剧、冒凉气、冒热气、发出臭味、矢气多等,不同个体出现的排病反应也不同,这也是老师经常说的“挖病根”。但也要注意与脐针副作用的区别,如果针后反应过大,比如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甚至呕吐等,所以尽量避免强刺激。

脐针疗法

几乎涉及所有内外源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性疾病、发热、感染这些我们称之为外源性疾病的,涉及生理内科疾病的九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此不一一列举,反正中医看病不是听病名来治疗的。

    对于阅读《脐针入门》和陈老师公益课的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理解:

1、脐是先天和后天的连接通道,又是人体这个小宇宙的中心点,且属于人体敏感部位,所以治疗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其治疗作用毋庸置疑;

2、书上对于进针深度的要求是宜浅不宜深(斜刺0.1-1寸),进针深会加大出现副作用的风险;陈老师要求我们用1.5寸针(除非特别瘦的用1寸),胖人根据脂肪厚度可以用到2-3寸针。我想一是因为现在的胖人占比大,大多是营养过剩,需要长针深刺才能抵达病灶;二是现代人求速效,强刺激疗效快。

3、书上没有说到打枪疗法,陈老师特别提到打枪技术在疗效中,和辨证组方处于一样重要的地位。我的理解:我们进针是一个方位,相当于平面上一条线,而打枪法可以从一点进行360度的扫射,是立体的,打击病灶病气的效率大大提高。

4、书上说到临床最多用的是二至三针,大多在五针之内。陈老师讲课中涉及的病症治疗,大多在五-七针。

       我想主要是齐永先生《脐针入门》这本书的写于2001年,那个时间段以前,人们的健康问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目前80%以上的亚健康人群,呈现的疾病症状常常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原发性的,常常是几个系统都存在问题。这也好理解,身体本来就是整体的、系统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也表明了,那个脏腑功能有问题或弱了,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我想陈老师的针法就是根据当前人们普遍的体质特征而传承发展出来的吧。二是作为书本,是给广大人群阅读和参照使用,要确保安全无误,让使用脐针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样必然会影响到疗效。而人们普遍喜好速效,反正比起化学药、手术,这个脐针强刺激风险还算低的。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轻量级刺激,特别是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脐针本身也是带损伤性的治疗,在脐壁用针的过程中可能会调动先天之气,这样老调动肯定不是长久之法,也不符合中医的中道思想,较好的选择是在保证当下病症的疗效时,尽可能对其他的伤害降到最低。

以下为老师和学员分享,摘录一二以示针法和疗效。

“四正位”和“四隅位”针法:

以肚脐为中心八等分(即八卦图),“四正位”就是在横向和纵向直线位置,即坎震离兑;四隅位就是对角斜线的位置,即艮风坤乾

图片

截图来自培训课程

今天是两个补针合并在一起的组卦。两个卦合并在一起就有六针变五针了。变成补脾补肾五针。

女的是 震 离 坤 乾 坎,男的是 巽离 坤 兑 坎

图片

截图来自培训课程

一统中原13针。是泄针。脐针需要打枪。腹针也需要微打枪。也可以微调下针位置和方向。专门中焦郁堵的。认真扎一统中原13针。每个人都会受益一辈子可以加艾灸关元和中脘

腹针可以微打枪。可以调整角度深浅。

脐针要打枪的。肚脐中心不艾灸。艾灸在上下位置

胃寒的艾灸中脘。宫寒的艾灸关元

此针法是两种针法的完美结合。易医道——独家创意组合。没有人不受益的

旁开五分或者旁开一寸都可以,旁开四隅位。旁开四正位都可以

腹针的深浅度要自己去感悟

天枢和大横的位置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感悟。目前的定位尚未确定。

每个人都要先扎自己三次以后。才能去扎别人

特别是喜欢吃荤菜的人。肥胖的人。经常扎。好处多多

中庭穴要找准。中庭到神阙穴的一半位置是中脘。中脘穴刚刚好在胃上面。中脘穴是治疗所有腑病的辅助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