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妈妈生下自闭症儿子,干预两年半“摘帽”,她分享关键一招

 北医脑健康 2023-09-04 发布于北京


孩子确诊自闭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包围着家长,令人苦不堪言。

孩子要怎么治?我该怎么干预?我们一家人的未来在哪……

但尽管如此,父母们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干预,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孩子,因为我们心里清楚,自己是孩子最后的防线,如果自己倒下,孩子就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No.1

打破干预瓶颈

在实际家庭干预中,瓶颈期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南京,已经带孩“摘帽”的核桃(化名)妈,尤其明白其中的煎熬。

核桃在2岁半的例行体检中确诊了疑似自闭症,这令已经育有一个孩子的核桃妈大吃一惊。

由于核桃太小,所以核桃妈就没有送去机构,而是选择了家庭干预。

博士毕业的核桃妈谈到学习自然不在话下,但每每一到动手给孩子实操时,核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突发情况还是令她犯了难。

“那会儿不仅我手足无措,孩子对我的干预也很麻木,他几乎不理我,更别说有什么进步”核桃妈说。

其实,这样的「打击」对于将家庭干预视作“救命稻草”的父母们来说是致命的。

但核桃妈并没有被压垮,她另辟蹊径,动员全家,找到了突破家庭干预瓶颈的关键!

全家一起合作,一方面最大程度保证家庭成员都有喘息机会,同时,重建孩子与每一个家人之间的依恋关系。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干预实操技能。

“引导式教学,先从提升基础能力开始,再到跃迁能力、高阶能力一步步深入突破.......”

就这样,在核桃妈与一家人坚持不懈的干预下, 两年半的时间,核桃的各项功能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成功加入到了“摘帽”的队伍中。

No.2
“直男”老爸,干预有奇招

对于核桃妈妈的两个干预思路,希希爸爸也十分赞同。

全家人共同参与干预对孩子的进步帮助很大,而且我作为父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会衍生出很多妈妈们想不到的思路”希希爸爸说。

一岁半体检时,社康医院的医生首先发现了希希的异常,被诊断为“社会交往障碍”,半年后,在广州中山三院,2岁的希希被确诊为自闭症。

为了照顾希希妈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希爸主动提出辞职,在家全职干预孩子。

秉持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希爸在干预之初就跟随了专业的康复师进行家庭干预的基础知识学习。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讲的游戏式互动,当然老师讲的内容还是理论偏多一些,所以还需要我在实际干预的过程中不断的琢磨和实践。

于是,不盲从的希希爸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为希希量身定制了一套干预模式。

比起妈妈的循循善诱,希爸的“直男式”干预似乎另有“奇效”。

希希不爱笑,所以希爸就专攻一切能让希希发出笑声的方式。

他时常和希希一起“打闹“进行体能游戏,在语言风格上,希爸会“刻意”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以此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转眼四年过去,希希不仅可以使用复杂的语言回答问题,澄清误会,而且各项功能也基本做到了“稳态”。

对此,希希爸爸特别强调:

“学习正确的知识,不盲从,保持坚定的信念,给自己也给孩子时间,坚持下去,只要方法对了,就一定会有效果的。”

No.3
家长在生活中如何进行训练?

其实无论是核桃的“摘帽”,还是希希的“稳态”,我们都不难看出,家庭干预在孩子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泛化。家长如果能在家里能够利用好所学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会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在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利用穿衣、吃饭、洗澡、游戏等生活环节,来帮助孩子干预。

一日生活之吃饭篇

① 精细动作

“吃饭”包含了许多精细运动,例如使用筷子、勺子夹菜吃等等。我们在选择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挑适合孩子的。

② 视觉配对

教会孩子在收碗筷时能把筷子、碗、盘子同样的物品放一起。也可以教会孩子关联关系,如:筷子要和碗放在一起。

③ 语言技能

每次盛饭尽量少盛,如果孩子不够吃的话,他会端着碗寻求你的帮助,这就是锻炼孩子语言沟通的最好的机会。即便是没有语言的孩子,也会用表情、手势等表达需求。

④ 食物多样性训练

针对挑食的孩子,可在就餐时拓展食物的多样性。如果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慢慢纠正。先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以特别少量给孩子,然后慢慢给予强化,逐步增加分量。

一日生活之穿衣篇

① 不同颜色的衣服识别

首先,要教会孩子识别,哪些衣服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可以协助孩子认识衣服上不同的颜色、标志物或玩偶。

② 语言技能

当孩子穿不进去时,教孩子提要求“妈妈帮我穿衣服”。

③ 人称代词

教孩子的认识自己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能够运用“我的” 、“你的”和“他的”来区分。

④ 天气和季节

根据天气和季节选择所需的衣服。

一日生活之洗澡篇

① 生活自理

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洗澡,但是有些孩子在触觉方面比较敏感,不愿意冲洗头或者无法忍受他人给自己洗澡,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教授孩子独立洗澡。

② 身体部位认知

识别自己的身体部位,如,身体、胳膊、后背、小腿等。

③ 性教育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如:明确哪些部位不能裸露在外面?哪些可以裸露在外?什么场合可以脱衣服?什么地方不可以脱衣服?

④ 形容词和副词

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用水感受水温是否合适,趁此机会也可以帮助他们增长词汇。如:理解水温凉/热、水盆里的水空/满、妈妈搓澡时轻轻搓/使劲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要用搓澡巾去搓孩子的背,因为孩子的皮肤很嫩,这样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同时,使用儿童专用沐浴露,避免孩子喝洗澡盆里的水。

一日生活之游戏篇

首先需要强调,我们所挑选的玩具一定要适合孩子。现在每个孩子都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声控的、电动的、塑料的等等,但我们不要全部摆出来,尽可能收纳在箱子里。等到需要训练时拿出一两样跟孩子一起互动。

① 功能性游戏

以积木为例,很多孩子只会“摞高高”,但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教会孩子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会画画的家长也可以将积木画在纸上,让孩子涂上颜色。还有一种玩法是,让孩子拿着积木在纸上描着画,画成不同的形状。

② 假想游戏

能够以物代物,玩出不同的花样。如,各种动物形状的毛绒娃娃可以组成动物园,教孩子画出来。

③ 社交游戏

可以利用家里的玩具或家居用品,创造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玩过家家、超市购物、医生假扮游戏等。

④ 语言技能

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机会对玩具或活动提要求,增加与他人围绕主题对话的机会。如,让孩子给爷爷奶奶拿苹果,引导他多询问“苹果甜吗?好吃吗?”这类互动性对话。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这段居家的时间里,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与孩子进行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