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第129师第6支队是何时成立的,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春城春短春芳 2023-09-04 发布于吉林

1944年12月初的一天,八路军第129师参谋长李达,突然找到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昌毅。

“昌毅同志,又有新任务了”,李达一见面就热情地说。一听到有新任务,刘昌毅的精神马上兴奋起来,急不可待地问:“什么任务?”

李达回答说:“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来电报了,命令我们再抽调精干部队和指挥员,参加开辟豫西根据地的斗争。”

“总部首长决定,以第385旅13团为基础,组建一个新的支队,由你指挥,要立即组织,迅速准备,深入动员,兼程赶到。”

提到13团,刘昌毅显得很高兴,他曾指挥过这个团参加林南战役。该团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有着很多光荣的传统,当年在百团大战中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如今能同这个团一起南下豫西,刘昌毅不禁信心倍增。

根据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领导的指示,刘昌毅立即开始了组建支队的工作,在组建过程中,他得到了军分区的支持。

第1、2、4、5军分区各抽调了1个连队,在13团2、3营的基础上,扩编为36、37两个步兵团,每个团编5个步兵连、1个特务连、1个机炮连,约900人。

支队机关和直属分队是在13团直属部队的基础上,加上从第129师和其他方面抽调的干部组成的,约400人。

这样,拥有2300多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第6支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完成了。

支队政委由张力雄担任,胡鹏飞任参谋长,陈文琪任政治部主任;刘胜斌、李定海分别任36团团长、政委,胡大祥、何德庆分别任37团团长、政委。

1944年12月中旬,第6支队在涉县的河南店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整训。其间,刘昌毅等人一方面组织部队抓紧进行军事训练,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同时还派出侦察小分队,对部队开进沿途的敌情进行周密侦察。

临出发前,八路军总部参谋长滕代远和第129师参谋长李达都来到了部队,代表党中央和总部做了指示。

滕代远说,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可以依托伏牛山,控制陇海、平汉线,牵制洛阳、郑州、许昌之敌,使鄂豫皖和华北的太行、太岳以及豫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

这样,既有利于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再次发动战役进攻,又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动。

中央要求你们严格尊重豫西人民的风俗习惯,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我军抗日影响。

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尽量减轻人民负担。

他还勉励部队说,你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只要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军民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6支队的2000多名抗日健儿听着领导的讲话,更加士气高昂,斗志旺盛。

1945年1月下旬,第6支队踏上南下豫西的征程。1月的北国,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裹着漫天的雪花,把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昏暗阴冷之中。

在行军路上,许多战士的衣服汗透了,稍一停下,被冷风一吹,就冻得浑身发抖,有的战士脚冻肿了,鞋底磨穿了,就找块布捆扎一下,忍着痛继续前进。

尽管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但全体指战员没有一个叫苦的,没有一个掉队的,大家顶风冒雪,以锐不可挡之势朝着既定目标疾驰。

从太行到豫西,为了避免与日伪纠缠,第6支队采取了曲折的行进路线,但由于是在敌我双方交错地域穿行,沿途不时遇到敌人的屯兵重镇和炮楼据点,不得不边走边打,走走停停。

2月中旬,部队到达河南济源县东西窝之间的黄河岸边。

这里河道较窄,水流较平缓,由于流沙大量沉积,有的地方已露出浅滩,如在平时,这里确实是渡河的理想地段。但在隆冬季节,情况就不同了。

当刘昌毅带着参谋人员来到前沿勘察时,只见河面完全封冻,宛如一条冰的锁链横隔在南北大地之间。

人在冰上走,站也站不稳,稍有不慎还会破冰落水,更何况对岸还有伪军防守呢。

这支2000多人、满载辎重的队伍,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顺利过河,并非易事。为了安全过河,在一个星昏夜暗的夜晚,刘昌毅先让少数人身上捆着绳子,探索过河,结果完全可行。

紧接着,侦察分队趁敌人不备,悄悄摸到南岸伪军炮楼跟前,搞掉敌人的哨兵。然后,八路军又派一个步兵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对岸,使守敌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被缴了械。

这一漂亮的抢占滩头的战斗,为大部队安全过河创造了有利条件,紧接着工兵分队用事先准备好的麦秸、苇草铺了一条冰上通道,整个部队迅速有序地越过了黄河天险。

当苍穹还未泛白的时候,第6支队已消失在豫西的旷野中,他们走高平,过阳城,越过王屋山,跨过陇海线,昼夜兼程,终于在3月初进入豫西渑池县境。

在这里,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第2支队司令员韩钧正在等着他们的到来,但他们不能停留,略做休整,就按照韩钧指点的道路,继续南下。

早春3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然而,部队沿途所见却是满目的残破凄凉。日伪军和顽军烧杀掳掠,给豫西人民造成的灾难举目可见。倒塌的房屋,被饥民剥光了皮的榆树,无家可归的逃荒难民……

1945年3月中旬,部队来到宜阳县境,经与地方党的负责人张剑石联系,刘昌毅决定在东赵堡做短暂停留。

东赵堡在宜阳城南10多公里处,附近有个姚村,盘踞着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团长是通日反共分子。该部到处搜刮民财,抓丁拉夫,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当地群众恨之入骨。

在地下党和乡亲们的强烈要求下,刘昌毅决定消灭这股反动势力。

经过一昼夜战斗,第6支队顺利歼灭了顽军两个营和团部一部,击毙其副团长,俘敌300多人,缴获武器200多件,子弹数万发,并从两孔窑洞里搜出许多粮食和数吨黄色炸药。

这一仗是第6支队进入豫西后进行的第一次较大战斗,当地老百姓看到八路军为他们除了一大祸害,无不拍手称快,敲锣打鼓,带着各种物品慰问部队。

姚村战斗之后,当地老百姓纷纷找到部队,要求第6支队继续打击西赵堡的土顽武装。西赵堡距东赵堡仅两三公里路,是当地土顽的一个大土围子。

这种土围子,犹如一个小盆地,四周都是用黄泥垒起来的土墙,几米高,数尺厚,围绕南墙围墙的是一条宽深的护城沟,围寨内有各种工事。

打西赵堡的难度比打姚村大了许多,整整打了一天,第6支队也未能将其拿下。第二天,他们正准备再组织新的攻势时,突然接到河南军区的指示,要求部队迅速东进。

第6支队只好遗憾地离开西赵堡,一路匆匆东进,与4月初到达登封县河南军区所在地。

这时,河南军区决定以第6支队为基础,在禹县的神垢镇建立第6军分区。军分区的任务是以神垢为立足点,以刘山为依托,逐步向西南方向发展,开辟临、郏、宝、襄等地区。

第6支队为了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在积极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广泛开展政治斗争。在友邻支队的配合下,帮助地方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7月初,第6支队终于在神垢建立了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禹郏县委,成立了该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神垢镇区政府。

在八路军南下豫西的同时,我军各部队以豫西为轴心,从多方面向心会聚:新四军第4师西进豫皖苏,新四军第5师北进豫中,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向水西发展,从而形成了各路兵马下中州的形势。

经过近一年的经营,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了300多万人口,部队也发展到了1万多人。

八路军挺进豫西,迫使日军由向国民党进攻,转而为对八路军防御。

日军发动河南、湖南和广西战役,原为控制中国大陆的交通线,但当其将国民党军击溃,占领平汉路南段时,八路军却尾随其后,挺进到豫西地区。

这样,八路军豫西部队就成为突入日军防御纵深的战略突击队,这对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抗日烽火【第283期】

八路军第129师第6支队是何时成立的,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刘昌毅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