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逍遥_书斋 2023-09-04 发布于河南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二战日军89式坦克三视图

同许多国家一样,日本陆军的坦克化最早也是从引进西方国家的坦克开始的。在对国外坦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后,日本利用本国力量研制了89式中型坦克。尽管它并不先进,但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风冷式柴油机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该坦克在侵华战争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九一八事变期间,入侵中国东北的日军89式甲型坦克

先期的探索

世界上首辆坦克出现在1918年10月的索姆河战役中。随后,日本陆军敏感地认识到坦克的巨大价值,并马上引进了英国的Mk.IV重型坦克。为了组建坦克部队和研制本国的坦克,日本成立了由陆军省军务局长管辖的自动车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日本陆军辎重第1大队设立了一个军用车辆试验单位,日本引进的第一辆坦克就分配到这里。接收坦克后,该单位对坦克进行了包括各种地形的行驶和越障在内的严格测试和试验,同时还专门研究了对付坦克的反坦克障碍。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1922~1924年日本军队的庞大规模使国民经济不堪重负。陆军省被迫两度裁军。为了弥补战斗力不足,陆军打算装备国产坦克和轮式装甲车。而当时很多高官认为凭日本的工业技术自行开发坦克是完全不可能的。

此时法国正好要处理一批库存的“雷诺”FT-17型坦克,表示愿意向日本提供。陆军技术本部向陆军大臣建言说:用外国的老式坦克来装备坦克部队不可取。主要装备绝不能依赖外国,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因此日本在引进FT-17的同时,也着手自行研制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FT-17轻型坦克 是法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安装旋转炮塔的坦克,被著名历史学家史蒂芬·扎洛加称为“世界第一部现代坦克”。该坦克诞生于一战时期,在二战初期仍有使用。

1925年3月自动车调查委员会撤销。陆军技术本部车辆班成为研制坦克的具体负责部门。根据在陆军技术会议上通过的坦克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开始研制日本第一辆国产坦克。

1925年5月1日陆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正式成立。由于自己的坦克还没有研制成功,这支部队装备的是“雷诺”FT-17和英国的“维克斯”中型坦克。驻扎在久留米的第14师团第1战车大队和千叶陆军步兵学校教导队分别组建了坦克部队。前者辖一个维克斯中型坦克连和一个修理中队,后者辖5辆“雷诺”FT-17和3辆“维克斯”中型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日本陆军步兵学校装备的法制FT一17轻型坦克。其驾驶舱十分狭小,人员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日军步兵在一辆购自法国的雷诺NC-1型轻型坦克前留影(NC-1是雷诺公司为开拓海外市场在FT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后生产的一型坦克,为区别这两种坦克,FT被日军称为“甲型战车”,NC-1被称为“乙型战车”)注意这辆NC-1装备的是一挺三年式6.5毫米重机枪。

1925年6月陆军技术本部车辆班开始设计第一辆概念车。技术人员绘制了图纸、做出了模型委托大阪陆军炮兵厂(即此后的大阪陆军兵工厂)试制。日本为此动员了拥有大型机床的大阪机车厂、神户炼钢厂和大阪地区众多的私营企业。所有零部件完成后在大阪陆军兵工厂组装。

1927年3月第一辆概念车终于在大阪问世。它全重18吨。由于过于笨重,该车在富士山麓试验时没有达到预定的20~25千米/小时速度指标。

此次试验后第一辆概念车在大阪陆军兵工厂继续进行研究。火炮从57毫米的短管炮改成94式70毫米坦克炮,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95式重型坦克。由于此时日本陆军的坦克理论发生变化,这个型号仅试制了4辆样车就停顿下来了。其中的一辆后来改装成105毫米自行火炮。

89问世

1927年12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计划同时开发轻型和重型坦克。鉴于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坦克过于笨重,因此要求第二辆同时也是第二型绝对不能超过10吨。

最初的研制工作以英国C型10吨坦克为样本。为了减轻自重和缩短坦克长度,取消了第一型样车中的前后机枪架,并简化悬挂装置。装甲则采用了日本钢铁公司室兰钢铁厂生产的17毫米镍铬钢板。

1929年4月试生产第二型概念车的订单发给了大阪陆军兵工厂。这辆概念车在经过多次技术试验后,在日本东北地区进行了1000千米长距离行驶试验。陆军技术本部对它颇为满意。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室纪元的2589年,所以该车被命名为89式轻型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正在进行机动测试的89式中型坦克原型车。其炮塔形状和托带轮的数量与生产型有一定差别。

89式轻型坦克试生产后主要配发到千叶的陆军步兵学校战车教导队和久留米的第1战车大队。部队根据其使用情况相继提出了改进意见——强化主要部位结构和提高逾越壕沟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坦克自重超过了11.5吨,使89式从轻型坦克进入到中型坦克的行列(日本的标准),名称也相应改为89式中型坦克,这就是后来批产的89式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经过完善,89式中型坦克全重达12.7吨,长4.3米,宽2.15米,高2.2米,车身离地面高度为350毫米,装甲厚度为10~17毫米。89式最初配备37毫米坦克炮,后来为了有效支援步兵作战,改为90式57毫米短管炮。该炮于1926年3月设计,4月由大阪陆军兵工厂试制,10月完成后又经过修改和重新试制,1930年4月正式定型,炮弹装药量为2.58千克,初速350米/秒,最大射程5.7千米。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89式坦克装备的57毫米平射榴弹炮往往也被日军作为步兵炮投入战场,来打击中国军队的坚固工事,图为日军使用57毫米平射炮对中国军队阵地实施火力压制89式坦克的战斗历程。

坦克辅助火力为两挺91式6.5毫米机枪,其作用是打掉对方的机枪据点,而不负责对付反坦克武器和攻克工事。由于室兰钢铁厂当时没有大型轧钢设备,因此要将钢锭从海上运至北九州工业区,在东海钢铁公司轧制后再运回室兰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硬度。89式采用铆接方式,炮塔部位和车身的装甲厚度为10~17毫米。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坦克的动力装置最初是87千瓦的串联式6缸水冷汽油机。动力舱位于坦克后部。1935年7月后期型89式开始使用风冷柴油机。原先采用水冷汽油机的坦克被称为89甲中型坦克。

89式中型坦克主要由大阪陆军兵工厂试制,大阪机车厂、日本钢铁公司武藏炼钢厂、三菱东北机器厂参与了部分试制,定型后由三菱重工的大井制作所(后改为东京制作所)丸子工厂负责量产,在1930~1935年期间共生产了220辆。这些坦克参加了“九·一八”、“一·二八”和“八·一三”等侵略中国的作战。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一·二八抗战”时横行上海街头的89式中型坦克。中国军队虽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但仍击毁了数辆日本坦克

风冷柴油机

陆军在引进坦克不久后就发现汽油机有不少缺点。1932年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对英国C型10吨坦克分析试验时发动机起火。在“一·二八”抗战时,我19路军用迫击炮轰击日军坦克修理厂。一辆三轮摩托被击中后流在地上的汽油引燃了89式坦克。此外在战场上坦克也经常被击中起火,甚至因发动机回火而导致坦克起火。另外,随着陆军机械化装备的不断增加,缺乏石油的日本如何节约燃料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陆军决定采用热效率高、不易起火的柴油发动机。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在对英国C型10吨坦克进行试验时发动机起火。此后日军开始关注汽油机的易燃问题。

同时陆军根据车辆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实际使用发现,水冷式冷却装置容易损坏,冬天易结冰,而且在荒漠地带无处取水。最终陆军技术本部下决心研制和装备风冷柴油机。

1933年陆军技术本部委托三菱重工研制柴油发动机。该公司的名古屋航空发动机制作所大江工厂参考英国风冷式汽油机,研制出三菱A-66120VD型柴油机。1934年装备该发动机的89式坦克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耐寒试验。1935年3月三菱重工对其进行改进,同年7月在千叶的坦克2团训练部进行最终试验后定型。装备这种发动机的89式便被命名为89式乙中型坦克。

89式乙型与甲型在外观上稍有区别。乙型炮塔的圆柱形车顶盖带有铰链并且前后开口;坦克前面的首上装甲由过去的两大块改为带倾角的整块平面结构;坦克驾驶室从左面改到了右面,车载机枪改到了左面;在前面装甲右侧驾驶员舱口处装了一个带了望孔的单开口防弹遮板。两种坦克的车体在尺寸、结构、功能和装甲方面完全相同。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乙型坦克的主炮与甲型一样,辅助机枪则改为两挺东京陆军兵工厂生产的7.7毫米车载机枪,分别装在坦克前装甲左侧和炮塔后部。这种机枪采用30发底卸式弹夹,射速500发/分。坦克携带炮弹100发,机枪子弹2745发。

量产型A6120VD风冷式柴油发动机在1200转/分的转速时可以达到88千瓦的额定功率,转速为2000转/分时可达到99千瓦(最大功率)。柴油发动机采用直燃、直喷、4冲程串联6汽缸,汽缸旁设有风扇,汽缸的内部尺寸是130毫米×180毫米。其主燃料箱的储油量为100升,辅助燃料箱70升。坦克储备行程170千米。

该坦克由三菱重工东京制作所丸子工厂量产,共生产了184辆(一说200辆)。直到1938年3月97式中型坦克装备前它始终是日本陆军的主力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日军侵占南京后,89式乙中型坦克驶过中华门。

89式坦克在中国

89式甲型坦克和乙型坦克随日军先后参与了对华热河之战、徐州会战、南昌之战、湘桂之战、老河口之战等一系列侵略作战。

1932年上海“—·二八”抗战中,重见大佐率领的独立战车第2中队参战,支援日军第9师团和步兵第24旅团。中队下辖4个小队,装备有10辆“雷诺”FT-17坦克和5辆89式甲型坦克。第1小队和第2小队分别有3辆和2辆89式坦克。在第一次总攻结束后,有两辆89式甲型坦克被中国第19路军击毁。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徐州会战期间,日军利用铁路运输89式坦克到达前线

在1933年3月的热河之战中,日军战车第1中队充当了第16旅团川原敢死队的先头部队。中队辖2个战车小队、1个重型装甲车小队,辖8辆89式坦克和2辆92式重型装甲车。他们在山区长距离穿插220千米。国民党军汤玉麟部闻风而溃。日军占领了承德。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入侵中国乡村的日军89式坦克纵队

1937年7月日陆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独立混成第1旅团派遣第4战车大队第3中队的12辆89式甲型坦克前往察哈尔作战。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展开,日军战车第1和第2大队都得到了加强,各配备了36辆89式乙型坦克,其中队部3辆,3个中队各10辆,修理中队3辆。

战车第1和第2大队均隶属在中国北方作战的第1军,此外在战车第1师团编制内又组建了装备36辆89式乙型坦克的第5大队。第1大队随第20师团、第2大队随第14师团分别参加了保定会战和切断陇海线的作战。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徐州会战中,正在清理89式坦克履带中的淤泥的日军坦克兵,此时,日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一个巨大的战争泥潭中。

第5大队隶属华中作战的第3师团,参加了进攻上海和南京的战斗。在此后的徐州会战中日军先后投入上述3个战车大队。第5大队第3中队第1小队队长西住中佐在徐州以南150千米的南平镇北面侦察时被击毙。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于南平镇西北地区的日军战车王牌,被称为“军神”的日军坦克兵军官西住小次郎大尉,他乘坐的89式坦克正面遍布中国军队重机枪扫射后的弹孔,一些子弹穿过装甲击毙了机枪手和驾驶员,西住本人在下车侦察时被中国军队发现并击毙。

1939年3月,在中国中部作战的日第11军为了进行南昌战役,组建了石井战车支队(第11军临时坦克团)。它由支队部、第7大队、第5大队以及独立轻型装甲车第9中队组成。第7大队和第5大队分别辖76辆89式乙型坦克。此后又以第7大队为主组建了第1坦克集群,以第5大队为主组建了第2坦克集群。

临时组建的石井战车支队在8天的南昌战事中平均每天推进25千米,快速穿插到国民党军队背后,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防线。这使南昌之战的时间比日军先前预料的缩短2/3,部队的战损也仅为预料的1/9。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在中国战场的泥泞道路上行驶的89乙型中型坦克

在1939年5月的诺门坎事件中日军参战的坦克部队有战车第1团、第3团、第4团。第3团是先头部队。日军在苏军和蒙古军队的反坦克障碍和BT-5、BT-7型快速坦克的打击下伤亡惨重。日军坦克在火力和装甲上都不是BT-5、BT-7的对手,一交手就被击毁了10辆89式乙型坦克、3辆97式中型坦克、2辆94式轻型装甲车和2辆97式轻型装甲车,包括团长在内的15名官兵丧命。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日军侵略东南亚时正在追击盟军的89式中型坦克。因当时盟军在此地没有坦克部队,日军坦克才得以逞狂。

侵略南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线部队第14军在向菲律宾吕宋岛发起攻击时,配属了战车第4团和第7团(38辆89式乙型坦克)。12月23日第7团在林加延登陆后与第4团一起改编为园田战车支队。第7团在攻克马尼拉后先后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达延作战以及攻陷科雷希多要塞的战斗。第7团在攻陷科雷希多之战中用97式中型坦克取代了89式乙型坦克。89式乙型坦克从此不再是日军的一线主力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二战结束后,法国负责接管日本在东南亚的占领区。因装备缺乏,法军先行接收日军的重型装备来武装自己。图为法军装备的89式中型坦克。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图示:时至今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战车教导大队仍然保留了一辆保存完好且可以开动的89式坦克,在陆自的开放日活动中也经常亮相。

日本89式坦克小传

保存在美国阿伯丁战车博物馆的日军89式坦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