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笔陶瓷墨水诞生五年记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3-09-04 发布于河南
距离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发明陶瓷墨水已经过去了5年,舆论界却鲜有提及,一个偶然的机会,这项发明被钢笔画家高承传以写实人物钢笔素描的形式,在陶瓷板上进行了完美地呈现,人们被这一从未见过的陶瓷艺术震惊、震撼。2020年8月14日,我在硅元公司见到了陶瓷墨水的三位关联者——陶瓷墨水发明的肇始者、推动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善习,陶瓷墨水主要发明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硅研院)原副总经理、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任允鹏,著名画家高承传,研发和应用陶瓷墨水的经历如在目前。

一、魂牵梦绕陶瓷钢笔画
董善习是整个发明的重要人物。
在此以前,我与董善习大师从未谋面。见面这天,通过两句话,我知道董善习是一位真诚、仁厚的艺术家,一句是,我是张明文先生的学生。已经古稀之年,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这与艺术界某些人物一旦成名便将导师弃如敝履立分天壤。也难怪张明文先生曾几次嘱咐我,要关注一下董善习的艺术成就。另一句是,当下大有发展前景的陶瓷花釉,都得益于朱一圭先生当年的黑釉立粉。董善习没有漠视朱一圭发明立粉花釉的文化贡献,这又与许多所谓鲁花釉后来者闭口不谈朱一圭形成巨大反差。通过交流,我眼里的董善习大师不仅有德行,还极智慧,可以用德艺双馨来形容。
说董善习是陶瓷墨水发明的推动者,在于他几十年来对陶瓷钢笔画的探索研究。

图片

董善习大师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淄川,1972年就职于淄博瓷厂,历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等职。1984年,董善习去中央工艺美院进修,跟着老师外出写生,回来进行图案变化,老师就要求必须用钢笔。过去写生都是用铅笔,错了可以用橡皮擦巴擦巴,钢笔落笔必须准确,一笔出错,全纸俱废。那时候是针管钢笔,画了以后,当场把色彩记录下来,也可以加以简单创作,加以图案化,装饰化。后来看这批写生作品,效果竟然不错,为何不直接植入陶瓷装饰上?从这里,董善习冒出一个灵感,要在陶瓷上画钢笔画。

图片

董善习钢笔画

1987年开始,董善习开始尝试钢笔陶瓷绘画。陶瓷颜料有水色、油色,先用水色,把陶瓷颜料研磨得细一点,加一点胶,灌到钢笔里去,趁它不干的时候画几个盘,烤出来一看,效果还行。1990年写了一篇总结,叫《钢笔绘画艺术在陶瓷上的应用》,在第二期《山东陶瓷》发表。但那不是陶瓷墨水,只是一种颜料,把钢笔艺术的效果用在陶瓷装饰上,总体并不成功,颜料磨得再细也会凝固,不再接着画,就沉淀,画不成了。那个尝试做过了,很快也就放下了,但那个想法一直都在。

二、突破的方向在哪里?
2012年,董善习被聘为硅元公司陶瓷艺术顾问,工作室也由淄川迁到张店。2016年,再一次拾起多年前那个想法,就和硅元公司副总任允鹏说,能不能把钢笔画在陶瓷上的应用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研究?任允鹏一口应承。当时商量的课题名字叫“硬笔陶瓷彩绘”。

图片

图片

董善习陶瓷淡彩钢笔画

用什么办法把硬笔彩绘艺术弄到陶瓷上?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得搞一种墨水,没有陶瓷墨水光用陶瓷颜料蘸着用、灌上用,不长久,不流畅,达不到效果,也没有推广的价值,只能画几个赏玩。任总是搞材料、工艺的,硅元公司这边还带着一个科研小组,就开始琢磨这个东西,一种颜料怎么达到在钢笔里头不凝固,非常流畅,还能够长期使用。从2016年初开始,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验,初见成效,终于搞出了钢笔陶瓷墨水,打进钢笔里也行,蘸水笔也行,竹笔也行,非常流畅实用。2016年9月参加省陶瓷创新评比,结果获了个金奖。

图片

董善习陶瓷淡彩钢笔画

董善习又不满意了。陶瓷墨水很好,但是看上去还是国画写生的效果,画点风景啥的,还不能引起很大的震撼,既然这个工艺成功了,还得想办法推广出去,不仅让淄博知道,全国的陶瓷界都得知道这个事,因为其他瓷区没有,就一直琢磨。到了2017年,正好淄博新建一个陶瓷琉璃馆,划出了300多平方,董善习决定要捐献一批东西共计216件作品,有刻瓷、彩绘,其中有24件作品就是钢笔画,大家反响良好,但仍没有引起很大的震动。董善习意识到,这样的钢笔画还是没脱离中国传统的线意识,国画风格依旧,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呢?

三、一拍即合,联手钢笔画家高承传
陶瓷墨水问世4年以后,董善习终于等来钢笔瓷板画的新机遇,便是他与钢笔画家高承传的偶然相识和深度联手。
高承传,著名画家,1951年出生于博山,自幼酷爱绘画,1968年以美术专长特招入职淄博电业局, 1977年调入淄博市工人文化宫从事美术工作。期间魯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进修一年,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进修两年,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展、两次参加国展,曾任淄博市油画壁画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调入淄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任淄博市职工书画院院长。迄今,高承传浸润于素描、油画艺术领域已有50年之久,在魯迅美术学院宋惠民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张洪祥教授及李振才教授引领下,钻研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对自已艺术理论和实践影响很大,继而对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如伊利亚·列宾、卡尔·布留洛夫、苏里科夫、萨克·列维坦、克拉姆斯柯依等等产生浓厚兴趣。

图片

高承传陶瓷钢笔画作品

图片

董善习陶瓷淡彩钢笔画

2011年,在某杂志偶尔看到钢笔画美展,深受震憾,又亢奋不已,由此对钢笔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专注于此,一上手即无法搁笔。硬笔画在西方历史悠久。由于东西方文字造型特点不同,西方人一直使用硬笔如芦苇笔、羽毛笔,我们的祖先多使用毛笔。十九世纪初,西方人发明出钢笔,分为蘸水式钢笔和自来水式钢笔、墨囊钢笔,书写圆滑流畅而富有弹性。十九世纪末,钢笔画在西方硬笔画传统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立的画种并迅速在欧洲普及。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用钢笔画了大量素描,以交叉重叠的线条交织出明暗色调和光感。在高承传的钢笔画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列宾的影子。

图片

高承传钢笔画

高承传的钢笔画得到了李渝基的注意。
钢笔画的表现难度大,一旦画上不能更改,再大的作品只能一气画完,中间不能出错,要求有足够的功底。高承传接触钢笔画,已经具有40多年扎实的西画基础。钢笔画有现场写生、素材创作与素描。尽管钢笔画界直呼高承传钢笔画恪守写实风格,“疏密有度,高氏一绝;笔触练达,国人佩服!”但他自认为钢笔画意境深奥,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尤与国外的大家相比望尘莫及。高承传认可新钢笔画理论,认为适应于中国的审美要求,应该吸收俄罗斯绘画的影响,演变成中国人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他说,国外的钢笔画十分讲究线条,直线也好弧线也好都很讲究,我们的钢笔画对线也讲究但不那么严格。高承传自己的技法是无序线条,看起来没有秩序,实际上寓有于无,笔下无序,序在心中,线无序而意有序,先无序而后有序。画起来比较自由轻松,酣畅淋漓,不那么刻板,比较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是自己性格性情的即兴发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善于观察、捕捉人物造型、动作的独特瞬间,尤其注意人物瞬间的表情神态,笔下的人物极富个性特征。他熟练运用短、细、乱的线条,多次反复重合使用,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中生发线性之美,直抵线条造型的最高境界,让他的人物画充满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张力。他的钢笔画早已突破黑白分明,在画中铺陈多个灰度层次,显示出作者对光线的高度敏感。

图片

高承传陶瓷钢笔画

李渝基,中国钢笔画联盟主席,钢笔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吸纳国内最顶尖钢笔画家加盟国内新钢笔画艺术的权威殿堂——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他挑剔、谨慎、宁缺毋滥,全国仅有19位画家被接纳注册。2017年,李渝基浏览网上,发现高承传人物钢笔画作品水平极高,亲自打电话邀请高承传加盟,以壮大钢笔画高端画家阵容,高承传遂成为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山东省唯一进入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的画家。

图片

高承传陶瓷钢笔画

陶瓷墨水与高承传的邂逅,使中西方美学相呼应,真正使钢笔瓷板画出现了空前的震撼!董善习大师瓷板钢笔画的线是基于中国传统技法又升华了的硬笔用线艺术,他画面中的线,抑、扬、顿、挫,寓情于线,以情造线,以线抒情而置于线的高境界。旁观绘画过程,他画面的构图,轻轻松松看似随心所欲,最后却呈现无可挑剔完美致臻的画面,可见其中国画传统功底之深厚。高承传的钢笔瓷板画则令人耳目一新。第一个,大家都没见过这种形式,高承传的钢笔瓷板画是以线条为绘画语言,建构三维空间关系,为西画的理念、技法找到了一个新的介质和载体,将实物的明暗机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看就是素描的黑白灰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如此,钢笔画在瓷板上的应用,还为创作者提供出不曾有过的技法,是钢笔画表现方法的进一步开拓,比如加减法。

图片

高承传陶瓷钢笔画

瓷板不吸墨,在瓷板上用钢笔画比较细腻的画面、画出很明确的关系很难。纸上,墨容易沉淀,用不同粗细的钢笔较容易表现各种关系,有余地有空间叫你叠加。瓷板不行,高光的部位留出来,不要污染了它,这个好说,暗的部位下笔就是一样重的墨色,逼得没有办法,就想,等它干了刮刮试试,一试,出现了一个奇迹,只有在陶瓷产地才有可能出现的奇迹。

图片

高承传为任允鹏画像

画的时候是加法,可以过一些,然后再用减法。墨水在瓷板上干了以后是一层凝固的粉末,需要做减法的地方可以使用尖锐的工具对瓷板上已有的墨色进行剔除、刻除、刮除,让层次关系更加理想,无形之中给钢笔画增加了一种崭新的技法,是纸上的钢笔画所无法做到的,比如人物画里老人的白发苍苍又不至全白,银丝在黑发外层飘散,在纸上几乎无法实现,即使勉为其难,不知要耗费多少工夫,因为钢笔的笔触落笔既是永恒,没有更改的机会。而在瓷板上,先画好黑发以后,再用尖锐工具剔除,划出白发痕迹,露出瓷板的白色,可以得到惟妙惟肖的缕缕银丝,这样的审美体验不仅叫创作者颇感意外,也让观赏者大呼神奇!现在,有了陶瓷墨水这一制胜法宝,无论什么形象,都可以刻画到不能再细的程度,出现人物画相当强烈的质感、体感,风景画的空间感。

图片

图片

董善习陶瓷彩绘作品

陶瓷墨水的发明,被高承传视为陶瓷革命,他说陶瓷板上画钢笔画在国外也没有,这在国际上也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是对世界钢笔画的巨大贡献,一旦普及开来,将为更多钢笔画大师在陶瓷上发挥艺术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共同开拓钢笔瓷板画艺术上,董善习与高承传一拍即合。从2019年底动议到今年8月份,一直在为第二十届陶博会创作作品,将以100个平方的展位面向世人,致力于把钢笔画这个艺术效果在瓷板上充分展示出来。

四、刻瓷烤彩,终结300年刻瓷敷彩
董善习是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思考的精髓在于务实,也就是实事求是。多年来,他先后参与了“滑石瓷泥料增塑”“鲁青瓷一次施釉”“滑石瓷二次烧成”“注浆泥加工工艺改革”等多项工艺技术创新,而“刻瓷烤彩”新工艺更是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在一次陶博会上,还是省级大师的董善习携刻瓷作品与观众见面。一位老先生走上来问,人家送我一个《百寿图》刻瓷盘,颜色咋还都掉了?董善习问,你是不是经常去擦擦?是啊!这个行行还不能擦吗?这个东西,是刻了以后上的颜色,不能光擦,更不能使湿布子擦。颜色都掉了咋治? 

图片

董善习陶瓷烤彩画

这个问话引起了董善习的警觉。自从清代乾隆年间刻瓷产生,300年来始终就是刻了以后上墨汁,上印泥的红色,慢慢有了国画色、油画色,一直这么沿袭下来。这个事不改变不行,董善习说,自从七十年代张明文老师搞了刻瓷之后,我又跟张明文老师学了刻瓷。最早就是上国画颜色,容易掉色咋办?就把瓷盘烤巴烤巴,趁热打一层蜡,把颜色封住,再用刀片把上面一层蹭蹭。以后觉得太麻烦,用油画颜色试试。油画颜色涂上以后有个好处,干得慢,还容易调和,调得颜色非常均匀,还挺好上色,三年五年不会看出有什么变化,不擦不洗,放在那里基本没有事,如果到了二三十年,颜色就不行了。不光有掉色,还会变色,除了黑色不怎么氧化,凡是带彩的颜色,红、黄等都会氧化变色。
用非陶瓷颜料给刻瓷敷彩,也备受专家学者诟病。许多瓷区的陶艺家们也对这种“工艺”持否定态度,坚定恪守陶瓷是火与土的结合这一铁律。董善习就与硅元公司人员合作,发明出了刻瓷烤彩。刻完瓷以后,上一遍陶瓷颜料,再烧一遍,用陶瓷的语言表达陶瓷艺术才是正道。这事发生在2012年,新工艺当年即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图片

董善习刻瓷烤彩画

2014年,为了总结刻瓷烤彩新工艺,董善习将2000年出版的《刻瓷艺术》一书进行补充完善后再版。董善习终结300年之传统刻瓷敷彩模式,与董善习相识40余年的张守智先生极为认可,并欣然为之作序。他在序中说,“作为淄博最具特色的陶瓷艺术,20世纪70年代方被引入……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声誉全国,走向世界……二版《刻瓷艺术》有两大亮点,一是将刻瓷的起源理得更详尽,用众多难得一睹芳容的证物,将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宫廷艺术的刻瓷根基加以夯实,使发展脉络更加明晰。二是2012年善习与硅元公司研究员任允鹏等人一起共同研创的刻瓷烤彩新工艺,完全用陶瓷的语汇丰富完善了刻瓷艺术,前年在淄博,我看到了他们按此新工艺镌刻制作的系列刻瓷作品,其特点是既保持了传统刻瓷刀法的金石韵味,又解决了传统刻瓷赋彩上存在的不足,使刻瓷成为真正与火相融的陶瓷艺术,是刻瓷近三百年来一次质的飞跃。”
这项成就的取得,真得感谢几位陶瓷界泰斗级人物的臧否和刺激。过去一说刻瓷敷彩,其他瓷区的同行只是笑笑,不好意思说破。现在,再说刻瓷敷彩就有底气了。刻瓷,实际上刻的就是陶瓷的釉面,在上陶瓷颜色的时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一旦过高釉面就会发生融动,一融动,刻瓷刀法就没有了,要保持刀法不变,颜色还要与陶瓷紧密结合,高温低温、各种材质,他们都做了试验,然后用800度温度一烤,找到最合适的升温曲线,不能太急,慢慢升温,慢慢降温。改用陶瓷颜料,刻的时候要注意用刀不要太急太狠,陶瓷怕惊,上油画颜色没事,用陶瓷颜料还要进窑烤,一烤就会炸裂。
刻瓷烤彩新工艺没有做大的宣传,只在2012年的淄博日报上登了个豆腐块,留下一个记载,为什么?考虑到整个市场,考虑大家生存的需要。董善习说,大的陶瓷厂倒闭以后,下岗工人大多不具备有窑炉的条件,十来天才辛辛苦苦刻出一件瓶子,进了窑炉再炸了,这10天他吃啥?董善习的想法是让专业人士慢慢接受,同时也让社会慢慢接受。当时淄博日报要拿出一个整版来做推介。董善习没有同意,说下岗职工都在指望这个吃饭,不能砸大家饭碗,时间过去了整整8年,今天算是对刻瓷烤彩新工艺的正式推介。


五、钢笔陶瓷墨水,是终结也是开始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任允鹏从淄博市第二十届陶博会动员大会来到采访现场。任允鹏,男,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导,齐鲁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外硕士导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淄博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陶瓷技术研究和国瓷艺术设计开发工作,致力于陶瓷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从陶瓷工艺技术研究到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再到工业设计理念引入陶瓷艺术设计,多次跨界融合、主持或参与了中华龙国宴用瓷等国瓷、国礼等的设计研发创作工作。著有《骨质瓷生产技术》《简明陶瓷技艺》等专著,起草《高石英瓷器》国家及地方标准各一项。
这位同样是第一次见面的学者型专家一落座便侃侃而谈。

图片

图片

董善习刻瓷烤彩作品

陶瓷墨水的缘起是董善习大师提出。陶瓷艺术就要用陶瓷语言,在陶瓷上尝试钢笔画,用什么墨水?既要与陶瓷粘接牢固,与瓷板、花瓶等瓷器结合要牢靠,自然状态下还要满足绘画的过程,画的时候还得很流畅,粘度和干燥性能要求苛刻,干得太快太慢都不行,因为瓷板不吸水,纯水性的留不住,色彩表现不出来,我们几个商量,做了好多试验,必须是陶瓷颜料,能耐温800度左右,画上以后经过一定烤烧度不变色。就是说这个墨水既要有色料又要有溶剂, 2016年初开始试验,做了近一年时间才基本成功。董善习大师还结合传统彩绘,做了扩展,加了钢笔淡彩。最近一段时间,钢笔画家高承传老师创作了一批钢笔瓷板画,又总结出来一些新的技法,陶瓷墨水实际上就是一个材料和艺术的结合。新的材料又能产生一些新的技法,去表现创作者的一些灵感和思想。说起来比较简单,做的过程还是反反复复试验,有一些周折,既要满足烧成以后的性能,还要满足绘画的时候的实用,烧出来和创作时候基本差不多,达到一种平衡。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做陶瓷实际上是很难的,火中取财,不论什么东西都得烧一下,才能把它定型,成败方得显现。它的自然状态和烧成以后的状态,是有一定差别的,怎么把这种差别缩小到最小,怎么把这个技巧掌握了,作为一个搞材料的人,一定要去研究,去吃透,搞创作的人也要去了解所谓材料的泥性,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出现比较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那么,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呢?这是作者的疑问。

图片

董善习陶瓷彩绘作品

陶瓷敷彩因为是表面装饰,相对于材料本身的研究要简单一些,但也有难点。任允鹏举起一只杯子,做一个杯子,又有透光度,半透明性,还又不容易变形,做这个坯体配方就比较难。当你的透光度好的时候,玻璃相多,就容易变形。不能让它变形,又想让它透光度好,最后要找一个平衡点。墨水也是,既要让它用起来流畅,舒展,还要留住墨迹。陶瓷表面有釉子,很光滑,纯水性的墨是留不下的,很薄的水迹上不去颜色,怎么把颜色留住,要加一点油性的东西,提高它的粘度,往往这种油性的东西不易挥发,干不了,破解这个矛盾,找这个平衡,为什么叫难题,这么一弄就过,那么一弄就缺,就解决不了。油还不是彩绘上用的油,不是乳油香、樟脑油、煤油、松节油啥的,油多了不行,少了还不行,必须找到那个最佳点。

图片

自右至左依次为任允鵬、董善习、作者、高承传

任允鹏坦承,客观上说,陶瓷墨水只是一个初期的探索,只是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黑色一个颜色,后面我们肯定要再出更加丰富的颜色。墨水不能光是一个黑色,其他颜色都要开发,一个新东西出现,确实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比如怎么不干笔头,现在没有问题,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沉淀现象,怎么克服,怎么让它更持久,不沉淀不可能,怎么尽量把时间延长,在一段时间之内让它保持一定的均匀性和悬浮性?陶瓷颜料是颗粒,密度、比重还是大,与比重小的东西在一块,时间一长是要要沉降、沉淀,怎么去做?就是性能的改善,悬浮性,滑性,干到这个速度上是不是最合适,可能会出现这种A类B类C类,速干的什么样,慢干的什么样,弄出三种来,大家可以去调,有人画得很快,画完接着烧出来。需要慢的,也有,中档的也有,不同的性能可以用不同技法,去表现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个性。再一个是品种的丰富,颜色的丰富,会陆续开发,像墨水,最早是蓝墨水,黑墨水,蓝黑墨水,碳素墨水,红墨水,陶瓷能不能这么做,同样可以做,我们能做黑的,其他也能做,只是精力上一下子还做不来,要有一个过程。第三个就是配套。比方说一个陶瓷墨水你画完了,不是说所有人都有窑,这个是怎么办?这要是需要考虑的,能不能弄个快捷式的小型的窑炉,用220V电压,烤一块板、两块板,很简单,投资不大,这类东西下一步能不能一块开发出来,需要做的东西实际上很多。陶瓷墨汁画上以后,再上淡彩,没烤以前的自然牢固度,排他性,不容易与其它颜色混合,怎么解决,画完了,还没烤,另外再用毛笔上点颜色,如果排他性不行,一上颜色就把原有的笔画浸润、模糊了,也不行,后头有大量的细致入微的工作在等着,陶瓷墨水仅仅是个开头,从毛笔彩绘转向硬笔彩绘,是一次终结,也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在艺术家眼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新材料的发明、一个新技法的发现,在任允鹏眼里,则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产业即将诞生。

图片

陶瓷上的梦

对话朱一圭

朱一圭的文化贡献

朱一圭釉上彩欣赏

北方陶瓷彩绘的“博山派”

朱一圭交往过的大师们·吴竞与顾群

朱一圭交往过的大师们·侯一民与邓澍


图片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

博山文化研究院顾问

博山地区作家协会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