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因素有什么,想要减掉腹部脂肪需要怎么做?

 十月知行 2023-09-05 发布于河北
说起来,对于大多数减肥人群来讲,最想减的部位就是自己的小肚腩,也就是腹部脂肪,但是,对于减肥而言,只能从全身做起,而不能做到局部。但是,对于腹部脂肪而言,却非常顽固难减,不但如此,当我们胖起来的时候,腹部却是非常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

那么,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减脂过程中,如何才能相对快地减掉腹部脂肪呢?

第一:腹部容易堆积脂肪的原因

可以说腹部是最容易堆积脂肪的原因,因为相比其他部位腹部脂肪更容易存储多余的热量,所以导致腹部堆积脂肪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热量冗余,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因素也会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比如:
1.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在日常饮食当中,摄入适量的碳水是身体所需,但是,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当胰岛素分泌时,就会促进脂肪的存储,特别是存储在腹部周围。

2.激素水平
对于男士来讲,当他们变胖之时,脂肪会更倾向于堆积在腰腹部,而对于年轻女士来讲,则更倾向于堆积在臀腿部,但是,对于更年期女士来讲,脂肪堆积的部位就会从臀腿处向腰腹部转移,因为当更年期到来之时,雌激素水平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导致脂肪向腰腹部堆积。

3.压力水平
长期的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因为当压力水平过高之时,就会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当皮质醇水平持续较高之时就会导致脂肪分解困难,和肌肉合成困难,更会导致向心性肥胖的发生,也就是胖肚子。

4.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不仅会导致到内分泌的紊乱,还会影响日常的饮食与运动,也就说会导致食欲增加和运动量减少,因为睡眠不足会导致饥饿素分泌过多,并且身体会感觉到疲劳而不想动,这就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消耗的问题出现,从而让我们变胖。
另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身体无法恢复,从而导致身体所承受的压力水平无法得到缓解,从而导致皮质醇水平比较高。

5.久坐
久坐也是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不但如此,久坐还会导致内脏脂肪增加,即使我们有着规律的运动习惯,也不能抵消久坐带来的问题。

第二:如何减掉腹部脂肪

当了解到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从以上几点出发来考虑如何减掉腹部脂肪的问题。
当然,想要减掉腹部脂肪的第一步就是有效减脂,通过对饮食与运动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热量缺口,因为即使是要减掉腹部脂肪也要从全身出发去做,所以这是减掉腹部脂肪的大方向。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加速腹部脂肪的分解。

1.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在减脂过程中,建议的碳水化物的摄入量在全天总体热量摄入的45-55%左右,所以,如果在你的饮食结构当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比较高就要合理控制。并且,从种类上来讲,要主动增加粗粮的摄入比例,并且要做到多样化。粗粮的升糖指数低并且具有较强的饱腹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日常热量的摄入,还可以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不必要的进食时机。
当然,还要考虑的是,在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同时,还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样可以降低肌肉流失的风险,从而降低基础代谢下降的速度,从而更好地减轻并控制体重。

2.主动释放压力
在减脂过程中,由于饮食的控制与运动量的增加,身体本身所承受的压力水平就比较大,所以我们要主动释放压力,除了要做到热量缺口不要过大(300-500大卡为宜)以外,就要在生活当中放松身心,比如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等。

3.重视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为肌肉的生长创造条件,从而降低肌肉流失的风险,而留住肌肉就可以稳定基础代谢,从热量消耗的角度来讲,基础代谢产生的消耗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基础代谢的稳定,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发福的风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体重。

4.重视运动强度
与不运动相比,加入运动的减肥方式更有利于腹部脂肪的分解,与低强度运动相比,高强度运动更有助于腹部脂肪的分解,所以在运动方式,要有意识提高运动强度,突破自己的运动舒适区。当然,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高强度就好,另外,在尝试高强度运动之前,还要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不是盲目为之。

5.重视睡眠
良好的睡眠习惯与高质量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食物、使得日常活动量有保证,更可以让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与放松,从而降低身体的压力水平,进而提高减脂的效率,并降低腹部脂肪堆积的风险。

6.避免久坐
久坐也是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即使有运动习惯,也要避免久坐的问题,因为固定的运动习惯并不能抵消久坐带来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和工作的间隙,每隔30分钟起来活动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总结:

虽然长胖(热量冗余)是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主要因素,但是,还有其他因素也影响着腹部脂肪的堆积,比如压力水平过高、睡眠质量差、久坐、缺乏运动,等。所以,想要减掉腹部脂肪,首先要让自己变瘦,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其他因素的调整,比如保持稳定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重视力量训练和运动强度、避免久坐,等。
作者:十月知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