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涿州水灾有感:为什么不在北方大力修建水库?

 涛儿—taoer 2023-09-0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知乎提问:
国家为什么不在北方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网,暴雨来临时蓄水,干旱来临时放水,以此应对水灾和旱灾?别扯什么2023年暴雨是台风杜苏芮引起的、是小概率事件、是百年难遇的暴雨等等;说的冷血残酷一点,如果不算人命账,只算经济账,至少从现在的情况看;本次洪涝灾害,导致河北94个县、826个乡镇受灾,难道建造水利工程的成本,会比洪涝引起的经济损失还多?我虽然不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更不是水利工程师,但是光靠生活常识推测,都能得出结论:建造水利工程的代价,远远小于这么多乡镇和县受灾的代价!这还只是直接损失,还没算间接损失,而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和影响,往往会持续多年,难以估量,但一定远大于直接损失。从经济上说,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恢复,如果说修建完备的水利系统的代价是1,那么直接经济损失,代价可能是5,间接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50甚至更多。更何况这次受灾,还有很多人伤亡,刚才说了,不算人命账,那只是偏激的说法,也是为了突出,就算忽略人命账,光算经济账,建造水库也非常必要,现在把人也算上,那就更有必要了。
所以,请问各位知友,修建水库到底值不值得?哪怕是为了应对百年难遇的大洪灾?哪怕水库修建好之后,几十年都是干涸的?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洪涝灾害,会不会因为提前做了准备而显著降低损失?

回答:
我河北保定的,护城河都他n的干了多少年了,东湖有水才几年,环城水系修出来冬天还经常没水呢。
400等降水量线是斜穿河北的,如果你初中地理课没神游的话,应该知道这事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正常情况下,河北地区的降雨量救灾300-600之间,前一阵这是极端情况重的极端。
当然,我们要未雨绸缪,我们知道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
问题是华北目前以及以十年计最大的问题还是缺水,而不是水多。
而且我说直白一点,前一阵河南大理石河道的问题不就是在打造水系吗?不就是在造海绵城市吗?
用的材料和公园里的“大理石”有区别?
不就是普通的建筑材料?
修,媒体骂,不修,媒体还骂,该挨骂的是媒体。
作者:蓝拳圣使

没那么多说头,最直接甚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北长年干旱,地表根本没水。在地图上标示的所有河道,如果去实际看一下,就发现全是干的,别说水了,一点湿土都见不到。  河道里长满杂草,不少都开垦了农田,甚至修了建筑物。  第二,河北人(包括北京人天津人),五六十岁了都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雨,在他们一生的经验中,都是干旱、缺水。最多的是抗旱经验,是怎么打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机井抽水。河北人记忆中的雨,下一会儿就停了,也就湿个地皮,第二天去田地里一看,还是干成末的黄土。一点水都存不住。
 就这种自然条件,导致河北人根本没有洪水意识和抗洪经验,从上到下从官到民都没有。碰到洪水大家都懵逼,反应迟钝,不知道该怎么办。出一系列的状况可以预见——都没见过啊。  所以河北人为什么不修水库,不筑河岸,不建水网?因为根本没这意识。五六十岁的人都没见过暴雨,根本没有紧迫感,这才是各种建设落后的心理原因。  雨下不大,河是干的,土都是粉末,所以为什么要建水库?
作者:天生吾侪

修了。
后来干旱,包产到户,把不少排洪渠和储水池给填了,很多河道和水渠的清淤工作也没人做了——要花钱了。
甚至还要侵占河道的。
以前在知乎上面看到过,有个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好像就是华北的),申请了一片地搞特色种植,结果被当地村民反对了,只好作罢。
还发到知乎上面抱怨穷山恶水出刁民。
人家为什么反对呢?因为用的就是快干涸了的河道。
不知道他和批给他那块地的领导有没有感到庆幸或者感谢当地村民,变相地救了他们。
投资下去一年没事,两年没事,追加投入,扩大规模,洪水一来,全完。
还造成了河道拥堵,搞不好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有些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当然,作为以前长期受洪涝灾害之苦省份的人说句个人的观点。
涿州这次的事情,其实也是没辙,径流量太大了。
作者:良马逐利艰贞

海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已经修了很多了。
涿州、野三坡、十渡和紫荆关的水灾,恰好就是没有水利工程的地方。
借用一下星球研究所的这张图。
图片
这张图把主要的干流河流标了出来,许多细微的小河流和没标。
关于京津冀的水库和湿地也没标出来。
我把这些水库和湿地大致标了一下,仅供参考。
图片
黑色的是水库,没有标全,还有很多的小水库。
红色的是留存的自然湖泊,橙色的是已经消失的湿地湖泊。
事实上,除了部分河流上游没有水库之外,其他容易引起洪灾的河流,在上游都有水库,下游也都有泄洪区
涿州水灾的这条河流,按照正常来说,是在下游进行泄洪、蓄洪和分洪的。
图片
因为这条北拒马河上游没有水库。
也正因此,这条河流如果发生水灾,常规的做法就是,尽量把水向下引,然后呢,在雄县新盖房枢纽进行分洪。
新盖房分洪道面积巨大,平时是农田,分洪的时候直接被淹没。
该区域一直在进入霸州市境内,才开始出现第一个村庄。
虽然在官方表述中,这几个地方统称为蓄滞洪区
但是实际上,新盖房分洪道是一个分洪的区域,而东淀,其实在过去是和白洋淀一样的湖泊,所以这一区域本身应该是蓄洪的区域,而兰沟洼,则是一个泄洪的地方。
如果上游的水能够顺利流到下游的话,那么这三个区域中,新盖房分洪道首先成为分洪区域,如果新盖房分洪道水量过大,那么东淀区域就要蓄洪,而如果东淀都承接不了,那么没办法,只能在上游把大堤挖开,在兰沟洼进行泄洪。
涿州这次的水灾如此严重,是因为洪水不要说在下游如何进行分洪、蓄洪和泄洪,洪水直接在上游出不去了。
之前几天的言论是,为什么不直接水淹白洋淀。
这个说法直接指向了,因为雄安地位高。
包括胡锡进带的那个节奏,什么上游下游,这完全就是混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
大清河本身和白洋淀无关联。
拒马河、白沟河、大清河,一段一段,在过去是汇聚到东淀去的。(白洋淀是西淀)
为了给白沟河与拒马河做部分分流,曾经在70年代开挖白沟引河,洪水不大时,可以做部分分流。
但是,这次洪水太大,导致根本没法分流。
甚至很多人说,直接让水往低处走,淹了白洋淀。
甚至有人说,为什么8月1日淹了涿州,没有淹白洋淀。
设想的特别好。
但是很多人根本不去想想,河流和铁路完全不一样。
火车刚开行的时候,时速只有30公里,但是在当时,这个时速都已经很快了,因为水路曲曲折折,并且速度不定,综合考量下来的话,想着在两地之间30公里运行,都不可能。
而何况现在高铁350/300的时速,的确北京到雄安按照高铁速度的话,半小时就能到。
但是你要按照水速的话,这根本达不到。
白洋淀的洪水,从他真正的上游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安稳流到白洋淀,花了4天时间。
这个落差还有几百米。
从白洋淀到天津,估计还得需要两三天时间,这个落差只剩了10几米了。
落差越小,水速就越慢。
包括很多人说天津、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靠海,水可以直接排。
实际上,这种海拔只有1——2米的城市,排水很慢,如果不借助密布的河网和设备,根本没法那么快把水排出去。
圣彼得堡和阿姆斯特丹都有大量的人工运河,天津河网也密布,因为他想排水,只能这样做。
引用一张图。
图片
天津的河网在京津冀城市很不一般,因为他需要大量的排水工作,所以必须保持密布的河网。
和天津海拔差不多的阿姆斯特丹,也是如此。
图片
一般来说,各地的地形不同,水系不同,所做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对于雄安和天津这类海拔较低的城市,想要建城,水网肯定得做好,否则的话,城市很容易遭遇排水不畅的困境。
而对于山前平原有大河流经的城市,上游水库是保障安全的一道枷锁。
比如石家庄所在的滹沱河流域,上游直接建了两个大型水库,黄壁庄和岗南,等于上了两重枷锁。
涿州上游的拒马河,没有水库,是这次水灾爆发在此,而其他山前平原城市并没有遇到的最重要区别。
而拒马河上游水库的建设和选址,肯定是有争议的。
包括很多人说的张坊水库,肯定不是最理想的选址。
因为张坊水库最多能保障下游的涿州和房山部分村镇,但是张坊更上游的野三坡和十渡还会继续面临拒马河的水灾,甚至因为张坊建了水库,水无法排出去,导致野三坡和十渡不仅仅是水灾,可能会面临被越淹越深的局面。
作者:荀晓

别阴阳怪气白洋淀了,和雄安新区有什么关系。
63年大水之后全民动员,挖了无数的沟渠,如果这些沟渠还在,这次的洪水根本不成问题。
问题是60年来一年比一年旱,这些沟渠除了浪费土地影响耕种一点儿好处都没起到,所以大部分被填没了。
作者:痴笑

题主所说的是防洪用的水库,对于华北地区来说是奢侈品。
华北地区的长期问题是缺水,因为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超过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水库一旦修成,利益分配的麻烦事很难扯清楚。
当年为了三峡电站是建立了重庆直辖市的,而且长江流域的洪水压力远大于海河,即便如此,鄱阳湖,洞庭湖每年的干旱问题还时常被炒作。
这次洪水的规模并非五年一遇,而是自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结结实实的六十年一遇。很多人说现在气候变迁,洪水频率变密了,但是大多数人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洪水。
就目前情况看,未来可能会修建其它防洪设施,比如拓宽河道,拆除违建,但是修建水库,估计很难。
作者:初学分布

海河流域的水库数量其实并不少,比如:
永定河上游的官厅、斋堂水库(永定河水系),下游城市北京;
 潮白河上游的密云、怀柔水库(潮白河水系),下游城市北京; 
漕河上游的龙门水库,(大清河水系)下游城市保定;
 唐河上游的西大洋水库,(大清河水系),下游城市保定;
 滹沱河上游的岗南、黄壁庄水库,(滹沱河-子牙河水系),下游城市石家庄;
但具体到本问题,如果说涿州,以及拒马河上游的涞源、涞水、房山,很不幸的就是,由于拒马河流域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拒马河流域很难修建水库,地质条件不允许修建大规模的蓄水设施。
此外,太行山和燕山地区,在华北一侧的落差较大,基本上从山区下来马上就是平坦的华北平原,而水库大致修建在山中(如斋堂)或者山后地区(如官厅)。这样,就算水库能够调水,但当降雨位置落于太行山、燕山东南方向的山前冲积扇时,水库基本起不到蓄水的作用。比如这次永定河流域的门头沟洪水,即使永定河上游已经有了官厅和斋堂,但由于降雨落在斋堂下游地区,导致水库只能拦截上游来水但对下游暴雨则无法发挥作用。
应对这种规模的洪水,单靠上游修建水库是不能救命的。平原地区必须做好河道保护,建好堤防,预留出足够宽的行洪河道,堤防之内一定不能开发楼盘。可能这些工作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用到一次,但是掉以轻心不当回事的话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作者:多多·阿鲁卡

维护水利系统很费钱的,每年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应对五六十年才遇上一回的水灾?
以乡下老家的小镇为例,2023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是1660万,其中农林水的预算是878万,但这只是农林水职工的工资、补贴什么的,如果设施有损坏必须维修、河道堵塞必须清淤则另外申报专门的项目。
南方每年都有可能发生水灾,这个钱咬咬牙花了就花了,能保一方平安也是好的。放在缺水的北方也这么干怕不是疯了。  当然了,如果雨线持续北移,也不排除将来北方也得这么干。
作者:笨笨

 看看这一堆水库,泄洪通道是自己长出来的吗?
图片
天津一圈分洪泄洪通道,闸口不是水利设施?
图片
京津冀的河都快成季节河了,经常断流,雨季才有点水。常年有水的拒马河日常流量5立方米/s。大名鼎鼎的永定河年均径流量0.3立方米/s,而泄洪标准是6200立方米/s,本次暴雨流量是3700立方米/s,所以永定河只启用了蓄洪,没泄洪。对比一下,长江南京段年均径流量29000立方米/s,历史最高92000立方米/s,3倍多点就全域告警,早早的让安徽分洪蓄洪了。为啥不把长江泄洪能力提高个几十倍,非要淹安徽那?是不想吗?  
涿州被淹的原因: 
1 上游没有水库拦洪。这是涿州最大的失败,太行山麓从北京到鹤壁,只有涿州在太行山麓没建水库,所以很容易被山洪一波流推了。根在拒马河的流域的行政归属,不说地质问题,涿州一个河北县级市想修水库淹掉北京的地,但凡动动脚趾头想就知道有多难。北京修张坊水库把水截流引到北京,涿州往下没水了,那河北也不干。河北就剩拒马河一条还能常年有水的河了。  现在南水北调解决了北京的引水,这个水库反而有希望修起来了。 
2 涿州的泄洪通道设计流量不足,多年挤占河道严重,缺少蓄洪设施。这是涿州的锅。  3 小流域超量降雨叠加。这是天气原因。
对比北京有钱,有意识,可以建水库拦洪,建永备蓄洪水库分洪,拓宽河道行洪。所以同样小流域超量降水流域,北京没事儿,保定没事儿,石家庄没事儿,涿州出事儿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现状是涿州修不了水库,没钱修永备蓄洪,没意识修泄洪通道,只好拼天灵盖,靠头铁。  以后怎么办?还是要修水库,修蓄洪区,修河道。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是钱从哪儿来?不知道。
 要彻底解决本次级别的洪水(张坊流量6200立方米/s),防洪库容差不多就得4-5亿立方的级别,要总库容8亿水平去了,张坊水库规划的5亿库容都不够。一个2亿立方库容的水库差不多百亿别了,(参考綦江藻渡水库,总库容2亿立方米,总投资102亿元)。假设我们要花200亿建这个水库。涿市年财政收入32亿,每年拿出10%建水库,不算利息要攒60年,得从1963年开始攒到今年。嗯,1963年张坊流量是9920立方米/s(历史最高记录),还是防不住,是不是要再加大力度?修到什么程度算满意?  涿州就一个县级市,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慢慢修就是了,先修到十年一遇,然后修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遇慢慢挖,能防到哪儿就算哪儿,千年一遇的累死他也修不起,也轮不到操那个心了。
 PS,  按现在的人均寿命和概率算,人死于癌症的几率挺高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就买个百来万的重疾保险防范一下风险。现在有120万一针的特效药,肯花个几千万癌症治愈的希望还是有的,为啥大家不都买他一个小目标的保险那?是不想活得更久点吗?50万重疾一年也就一万多块,5000万重疾一年一百多万。不香嘛?可钱谁出啊?
作者:寒号鸟

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的就是毛时代兴修的水利灌溉系统是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包产到户后,这块资产无人问津,年久失修。
 这个言下之意:1、旧的已经处于半荒废,甚至毁坏的状态。2、新的,大型的国家投资的有。小型的可能就没有了。 
进入2023年投资乏力,往年每每带动经济发展的逆周期调节的公共基础建设投资疲软了。大家都说,路修完了,高铁都修多了,这方面的已经到头了,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改变。我当时就想,一是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不是能简单扭转的,二是水利灌溉系统修了吗?咱是呆在城市里的小社畜,见识短,不知道。如果还没修,那么这就是一个方向。(说不定早修完了,河北是漏网之鱼) 
另外1,如果需要修,那么不是说要给低端劳力一口饭吃吗?不如让只有一把力气的人上去手提肩扛修水利,拉高一把就业率。 
另外2,如果需要农民牵走,这不正合适吗?反正集家并村,农民失去土地是趋势。就势大家全进城农转非呗。打破二元体制,全变成无产者打工去也。 
另外3,一直想不通,近几年各种灾害不断,为什么不把紧急救援部门建成一个有编制成建制有人员队伍有应急储备的部门?军队医院转民,消防转民,交通水电转民,转民了又凭什么能命令人家呢?凭什么叫人卖命呢?然后总是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序救援吗?送来救灾的粮食都糟蹋了,谁来统筹管理?谁的责任? 
 另外的另外,我不信没有投资的地方,只有不得利的地方。  说旁边就有一座空城,搬进去就好的人,在我这里请慎言。否则我就跟你说:前些日子铺天盖地的“丑陋的无特色的北方城市”我深以为然。所以凭什么要搬到那个地方?大家都是人,按你们的路子,要搬就办长江以南的,美丽的有特色的南方城市。按你们IP去你们城市呗。
作者:硕鼠

三天下了两年的雨,这种程度的降水在南方都少见,更别说过去一直强调抗旱的北方了。你不想听什么百年难遇,可这是事实啊。
水库倒是有积水的功能,但你上游把水拦了,下游就要有意见了。你不拦水,水库就没办法发挥作用。水库容量都是设计有标准,不可能直接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那不现实。
说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我们对抗大自然的经验,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作者:菜取厝师爆护字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