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3-09-05 | 阅:  转:  |  分享 
  
毛主席曾经在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回首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我们有流血牺牲,有
万里长征,有百团大战,也有人间温情,历经百年历史,中国的国土被割让,这是我们的屈辱,香港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缩影。今天让我们走入那
段历史。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与背景 结合课下注释①与《高考领航》“知人论世” 的内容(P39)
,自主学习,了解作者与背景。(要求:勾画关键词)学习任务二——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
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狭义——消息通讯广义消息报告文学特写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意义性新闻的主要
特征点:新闻的结构①标题(引题、正题、副题)是文章的核心。 ②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③主
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 ④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
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⑤结尾:新闻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要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构成新闻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 : 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 ④、what
(何事) ⑤、why(何因) ⑥、how(何果)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结果学习任务三——梳理文章结构1、朗读课文,根据新
闻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2、以时间为结点,梳理文章主体部分。主体: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学习任务四——文本研习1、作者
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体又典型的场景?2、前三个场景中出现了三次降旗,请分析各有什么意义?学习任务四——文本研习3、
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
度、厚度,因而虽然作者并不发表评论,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学习任务五——品味语言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请你谈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1)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与之永远告别
,不再相见的强烈情感。(2)借代,用“不列颠尼亚”轮船指代乘坐的英国人,进而指代英国,妥帖生动。(3)双关,表面含义是指,查尔斯王
子和离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4) “别了”,语气委
婉,诙谐幽默中,有对英国人黯然离场的嘲讽,带有中国人的喜悦。(5) 角度独特,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角度。作者说:“写英国撤离香港,既
不能喧宾夺主,只写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学习任务五——品味语言2、如何理解结语
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
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
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巧妙运用对比,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
欢庆回归使人们多么激动,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
,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小结: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要求字数不超过20字。28日,上海网红小吃
“阿大葱油饼”再度开业,店铺从上海名南路迁至上海瑞金医院附近的永嘉路上。新店开张以来人气依旧,闻讯而来的食客排起长龙,高峰时达到数
百人。据说,有黄牛凌晨就去排队,并将原价5元一个的葱油饼炒到50元。2.阅读下面一则简讯,为该简讯添加一条导语,不超过25个字。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百岁老人巴金先生留下《家》《春》《秋》《雾》《雨》《电》《随想录》等作品驾鹤归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用他的笔、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情操,引领着时代潮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巴金的逝世,无疑是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