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六章,如何理解“致虚极,守静笃”

 笔荷 2023-09-05 发布于河北
5月,大大小小的8个节日


《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经典,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其中第十六章的开篇语句“致虚极,守静笃”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学观点,引导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追求内在的平和和深度。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思:

达到虚无的极端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厚重忠实。在万物的生长发展中,我用虚静之境界去观察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天理法则必符合“道”,符合“道”就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险。


1.致虚极:追求内在空灵
"致虚极" 强调了达到内在虚空或空灵状态的重要性。这并不是指消极虚无,而是指在内心创造一片宁静、平和的空间。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繁忙、焦虑、杂念和物质欲望所困扰。"致虚极" 提醒我们要学会舒缓内心,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和压力所左右。这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冥想或与自然亲近来实现。
2.守静笃:坚持内心的宁静
"守静笃" 强调了在达到内在虚空后,坚守内心的宁静和专注。这意味着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冷静,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高压、快节奏的生活,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守静笃" 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部的波动所干扰,培养耐心和冷静,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3.现代应用与启示
这句经典的开篇语句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启示:
(1)心灵健康 在快节奏和高压的现代生活中,追求内在的平和和宁静对心灵健康至关重要。冥想、瑜伽和深度思考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2)情感管理 "守静笃" 提醒我们在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和宁静,不被情绪所左右,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冲突和压力。
(3)职业成功 内心的平和和专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生活满足 追求内在的虚空和平和有助于更好地享受生活,减少物质欲望的影响,重视内在的价值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致虚极,守静笃" 是《道德经》中的经典教导,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内心的平和、淡泊和专注。这一理念有助于提高心灵健康、情感管理、职业成功和生活满足。通过实践冥想、深度思考和放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古老的哲学智慧。

    点赞关注,订阅更多内容↓↓编辑:笔荷

    您可能还想阅读以下文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如何理解“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第十四章,如何理解“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道德经》第十五章,如何理解“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