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美元化为何逐步成为市场共识?

 安喜的空间 2023-09-05 发布于上海
随着近期人民币国际化讨论的热度越来越高,此前分析了美元为什么能够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以及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抓住了什么。
而本次我们将从四个角度入手,为各位读者总结分析为何逆美元化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原因一: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减弱
美元只是美国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其信用基础主要在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如何。
美元指数(衡量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力强弱的指标)的长期走势与美国与全球GDP的增速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美国经济增速越高,其占全球GDP比重越大,美元的在全球的公信力就越强。
图片
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的态势,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元的公信力。
图片
原因二:页岩油崛起破坏了原本的美元循环体系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美元石油'协议,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并将出口石油所获得的收入扣除进口开支之外,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则将向沙特提供军事援助,并担任该国的军事武器供应商。
由于石油是全球最主要的资源,而要购买石油又必须使用美元进行交易结算,这就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绑架”了起来。
图片
自此,'美元-美债-贸易'的循环体系形成。在该体系下,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对外购买商品的方式输出美元,然后又通过发行国债吸纳海外投资的方式使得美元再次回流至美国,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了购买、使用美元的需求。
图片
美国页岩气革命后,其原油产量开始快速上升,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据BP数据,2021年美国石油产量就达到了1658.5万桶/日。截至目前,美国原油产量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了18.5%。
图片
图片
这就导致美国的石油不但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原油净出口国,严重倾轧了沙特等OPEC国家的利益。
图片
而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也严重冲击了美国原本构建的美元循环体系。此前,美国主要通过对外大量进口石油,以贸易逆差的方式来输出美元。
而在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后,美国贸易逆差有所收窄,减少美国对全球的美元输出需求,降低了全球美元储备的积累,进而导致全球其他国家购买美债等资产的能力、意愿下降,进而变相削弱了此前美元循环的影响力。
原因三:美元霸权的滥用影响了美元的信用
一方面,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将美元'武器化',暴力将俄罗斯逐出SWIFT系统,借此来打击俄罗斯经济。这一行为无疑给全球所有国家都敲响了警钟,毕竟谁都不喜欢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反复收割全球的优质资产。而过去几年中,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也导致全球各国苦不堪言,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全球“逆美元化”的进程。
可以看到,短短一年内,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数额就减少了6440.3亿。
图片
根本原因:逆美元化的本质是逆全球化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美元能够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市场需要一种相对可靠的货币来进行结算,进而来降低贸易成本、避免汇率风险。
而在二战以后,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对全球影响力等角度来看,唯一有资格且有条件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也只有美元。
所以即使过去那么多年里,美元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但是全球其他国家却只能使用美元进行交易结算——不是想用美元结算,而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只能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如果不使用美元结算,造成的隐形损失可能会更大。
这就导致了美元在使用美元霸权时更加的'肆无忌惮',甚至美国的官员会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一直处于全球化浪潮中,只要没有一种新的货币可以替代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元再怎么“作死”,我们都依旧只能使用美元。
但是,现在真正动摇美元根基的是,我们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逆全球化'的浪潮中。
图片
本轮逆全球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坚信自由公平的贸易、自由公平的市场是所有国家都应该采纳的经济政策(也是本轮全球化的重要根基之一)。
但当金融风暴发生在美国金融中心纽约时,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带来的问题,让市场开始担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未必是最稳定的经济政策。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以看到在2008年以后,各国政府开始更多参与市场、参与经济(新冠疫情后,美国积极救市;SVB危机爆发后,美联储迅速反应等),使得经济全球化变得没有那么的“自由、公平”。
此外,在2008年后由于缺乏新兴技术革命,全球生产要素效率提升缓慢、劳动生产率无法有效提升、导致全球整体的新增有效需求增长有限。全球经济的增长变得乏力。
图片
在没有办法把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的背景下,'分蛋糕'成为全球各国的主要矛盾,如何在一个相对“存量的市场中”分到更多的“蛋糕”就成了各个国家主要考虑的问题。
自此,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掀起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进程。
图片
俄乌战争的爆发更是使得'逆全球化'趋势愈加凸显。原本俄罗斯是全球最主要的资源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暴力驱逐'出了其构建的全球贸易体系,随后频繁的对俄制裁让所有国家都明白了,现有的全球化是'欧美的全球化',只要你拂逆了欧美国家的意愿,这全球化就'容不下'你。
这也使得原本追求“效率”优先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彻底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各经济体在小团体范围内(欧盟、东盟等)的'抱团取暖'。
只要在这样的区域性经济体中,同时包含消费国、资源国、生产国,能够较好的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那么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自然,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必要性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图片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在特朗普掀起去全球化浪潮后,全球美元储备占比就开始快速下降。毕竟连全球贸易体系都不存在了,还要统一的货币(美元)来干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