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故事】为师有道:有一种温暖叫“冷处理”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9-05 发布于内蒙古

为师有道:有一种温暖叫“冷处理”

麻志远

开学季,收获季,念师恩,难忘怀——

-------

图文来源:楚文艺

当当当,上课钟声响起,这个声音来自我曾经就读的乡镇中心小学。毕业这么多年来,钟声仍然在耳畔回响。围绕这座校“钟”还有着一段温暖的往事。

学校的钟声,发自于一个金属轮毂和一根铁棍之间撞击发出的脆响,这声音就是全校行动的指令。这口校钟,是由三根木杆搭成“门”字形构造,中间横梁上系着几圈铁丝,用以悬挂这只圆形拖拉机轮毂。“钟”也就是这轮毂,在室外常年冷热寒霜,表面布满了绛紫色铁锈,分布着有规律性的孔洞,中间部位是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圆孔,估计是插入车轴的位置,周围分布着几个小孔洞,待风掠过会发出类似埙的声响。



-----

钟的“声源地”在校园的中心点,也是同学们经常逗留和游戏的地方。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小学,没有太多体育器材供孩子们运动、戏耍。于是有一些俏皮的同学,会玩点新花样,将一只手或连同手腕搭在轮毂中间的大圆孔里,灵巧地让身体腾离地面,把“钟”当作秋千一样荡来荡去的,颇有几分得意。这个圆孔的直径,只能免强伸入一个孩子的手腕,每个同学要玩这个“游戏”的时候,需要把手型缩成流线的筒状,从圆孔中间穿进去。几乎所有身边的同学尤其是男生,或多或少地都做过这个“小游戏”。但是学校不允许这样游戏的存在,大概是出于安全考虑,或者干脆认为是对“钟”的不文明行为吧,老师们也是强调了多次,也有几个同学受到了训斥。

图文来源:楚文艺

有一次,大家轮番玩得正起劲呢,这时我们的孔老师从办公室走了出来,直奔“声源地”而来,这节课是孔老师的数学课,看样子是来敲钟的。大家一看老师来了,就一哄而散地奔向教室。感觉还有个同学落在后面,赶紧返过头来提醒他“快点啊”,但见有位艾同学竟然还在那荡来荡去的,却不是悠然自得,手腕正插在圆孔里,因为太着急下不来了,秀了“挂钟”造型。当他和大家一样,看到老师来敲钟的时候,自然紧张的无以复加,脸色涨红,内心急切全身无力,越是着急,手掌越是卡在这个圆孔里,已经抽不出来了。情急之下很难把手型收得那么顺溜,所以卡在“钟”上,被老师抓了“现形”。

已经快跑到教室的同学,还不忘回过身来招呼他,有喊“快点,老师来了”,有喊“没事,别着急”的,有直蹦高、打手势的,只见艾同学满脸通红,额头也汗津津的,甚至眼睛都闪出亮亮的泪花,可身体还是“不争气”地继续晃荡着。老师离这座“钟”越来越近了,艾同学已经急得要哭出声来了。让大家深感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因为全班乃至全校的上课而去敲响钟声,貌似“视而不见”,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面色沉静、步履轻轻,静静的从“钟”的旁侧走过去了,并直接步入教室准备讲课了。剧情反转,艾同学竟然没有受到老师的责难,随即神情放松,手掌从原本穿过车轴的地方顺利地抽了出来,立即迅速跑进教室。

多年以后,我始终记得孔老师的身影,还有他对孩子们的那份关爱和真情,包容与鼓励才是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壮骨粉”。对孩童的一时顽劣没有横加指责,而是采取了一种“冷处理”的措施,给艾同学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在尴尬场景中,“无痛”地、非常有“面”儿地挣脱出来。老师静静地从少年身边走过,留下的却是温暖童心的终生记忆。

     温暖永驻芳华。每次回想起这个温馨场景时,仍然被为人师表的魅力深深地折服。多年以后,虽然孔老师已经先离我们而去了,记忆中老师言传身教的身影依然高大,他不仅是一位让我们熟练掌握速算技巧的乡村教师,更似一枚划燃的火柴,点亮我们心中的烛火。而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懂得如何“把自己的门前照亮”这些小事做好;在日常实践中佩戴党徽,我们懂得是模范带头更是亮明身份。那是因为您静静走过的身影,一直在温暖着我们。






图片|楚文艺/网络图文

编辑|小萨

审核|晗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