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第一周

 昵称64307503 2023-09-05 发布于新疆

文一澄

孩子开学了,从假期状态回到了课业生活,许多矛盾和改变都在第一周发生了。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把一些好的、不好的以及煎熬的过程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家长们常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后来发现,长大后又会有新的矛盾,教育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家长就是不断的适应和处理新的问题,一件一件去处理,一桩一桩去思考。教育就是个过程,就像人生中的麻烦一样,每一个麻烦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有麻烦的这个困境,是永远无法消除的。与之相处,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了。

阳阳顺利步入了新的初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

军训是第一件需要面对的事情。

起初面对即将到来的军训,阳阳是拒绝和逃避的,好像有个退路在他身后,当父母在的时候他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以后不参加军训。再说就是装傻充愣,然后崩溃僵持。

当军训真的要来临时,阳阳好像变了一个人。走在路上,背时刻挺的笔直,一有空就出去跑步做操。

我问他怎么这么大转变呢?

阳阳说,没办法,不这样怕适应不了军训,我也没有退路。

看,孩子是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同时也有完整的事务认知及处理能力。虽然处理能力还比较初级,比如他只知道走路时把背挺直,下楼散步等这些方式去提前适应军训。

我觉得应该分两方面去看待这件事情。第一,对于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事务认知是绝对需要鼓励的,因为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带在身上一辈子不会被夺走的品质,牺牲任何暂时性的功利性目的都需要保住这个品质。第二,在理解第一条的基础上指导孩子怎么去做,才能更好的提前适应军训这件事情,他会非常愿意。同时注意帮助的范围千万不能越界,就是说不能包揽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尽量放手一些,记住,能让孩子长大的机会一定比什么具体的教育手段都重要。如何算是放手一些呢?可以这么去判断,就是在你不确定是否该放手的时候,请选择适当放手。

军训结束后的阳阳,像是变了一个人。一共六天,全封闭住校。我知道,这个军训的经历将会让他永远铭记。尽管,我同时也知道军训后的习惯,他可能保持不了几天,又会回到原来的基点。但即便如此,都不能否定这段经历的意义,它会在以后的某些时刻显现出来,这是一种品质。

阳阳自己先到家的,在小区借了电话打给我。当我回来的时候,他满脸的笑容跟着我跑到家门口,前面抱着被褥,后面背着书包。

我从骑行车上下来,问他要不要帮忙拿,他连说不用。

后来的这几天,他每次在路上走着,发现地上的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仍进垃圾桶。吃饭时一干二净,把桌子也收拾的整整齐齐。军训时教官和老师们的教导,他在跟我散步时经常提起,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一阶段的行为准则。

我开玩笑的喊:立正、稍息、齐步走。。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做,意志非常坚定,像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他说自己军训时因为反应速度慢被教官批评过,我理解了他之所以这么努力保持清醒。他还说自己这几天没睡过安稳觉,时刻准备着应急拉练。明显,他非常珍惜回到家的这种日常生活。

我确定了一点,孩子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充分承担因果并做出反思改变的能力。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我要让他记住,他是可以做到这些品质的。所以,我那些天不停的告诉他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对他自身品质的赞赏,而非一味的无缘由夸奖,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陷入虚无的自负情绪。

阳阳的新初中在市区里的另一个地方,大约三四公里路。从暑假一开始,我就已经带着他骑自行车去过好几次了。

路上的车比较多,我问阳阳害怕吗?

他说害怕。

我知道了,这个过程是有必要的。

接着我就继续带着他反复骑行这条路,直到有一天他具备了骑在前面的能力。

我刻意对他说,你骑在前面吧,我跟着你好不好?

阳阳考虑了一下,说还是不行。

于是我说,那这样吧,我再骑一次前面,下次由你来带头。

他很高兴的答应了。

但是当他带头的时候,去的路上还算知道,回来就迷路了。这让我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态度和能力其实是两个层面,他觉得自己是否具备能力和实际是否具备能力也是两个层面,这并不能怪孩子。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呗。走错了路,就找路。

事实证明,这点是绝对正确的。错过了一次后,阳阳长了记性,后面记住了路。

所以,第一天开学的时候,阳阳自己选择骑车而非坐公交去学校。或许,这一点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情吧。

第一天晚上放学回到家,阳阳表现的一切都好,我出去散步,问他他说不去,我也没说什么。

问题出现在我散步回家之后,发现阳阳自己躺在沙发上,眼里有泪。看来,是刚经历过崩溃。

好吧,我当然熟悉这种状态,但绝不想再拉回这种状态里,因为我知道他已经比以前长大许多了,这个长大并非只是身体,应该也包括内心。

我知道冲他斥责,或者以成年人的视角去蔑视式的教导他,都会导致更加陷入这种不好的状态,甚至明天不愿意去上学,讨厌这所学校,等一连串的恶心效应。而非抽离。

想想都有点头皮发麻。

但要怎么才能抽离?好难。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先要抽离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我而言也下意识的陷入了愤怒的情绪。抽离很难,是因为抽离需要摆脱自己的固有情绪和行为模式,重新思考和梳理反思,这一切都需要消耗很大的经历和耐力。

但想到明天还要上学,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办。我是知道阳阳耍赖起来的能力的,见识过,很强大。同时我也知道这种能力,肯定是家长没有处理好其中的关系而一次一次加强的结果。

但因此而耽误明天上学这件事情,是不能以此为借口跟他做直接的思想工作的,因为矛盾点本就是这个,谈它只会激化矛盾。

那就只能先把自己的心结放下来,然后再绕路处理。

阳阳在客厅沙发上,我躺在卧室床上,静了几分钟时间。看看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

我冲着阳阳喊,来看看卢克文的最新视频吧?

这是他平时最喜欢看的视频,内容非常健康丰富(推荐给所有家长),但阳阳没有回答。我又叫了一次,还是没回答。

在这种时候一定不能啰嗦,我只简短的问了两次,不奏效便不多言。

拉他出去散步吧,我心里想着。于是穿好了衣服,叫他一起出去散步,顺便买点好吃的。他还是不说话,把头埋在沙发靠垫后面。我试着用手拉了一下他,再次说了一遍:走吧。

似乎,这一下身体上的触碰起了效果。有时候好像就是这样,话说的再多,不如接触一下更能改变态度。

阳阳起身,满眼通红,但还是拖着身体跟我出了门。

好的,到此刻我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至少没有再次陷入那种熟悉的崩溃情绪,两个人都是。

出门走到了商店,我给他买了一瓶最爱的可乐。这一点来说,他还是接受的。

但他似乎还现在那种不好的情绪里,有点深。因为即便如此,他还在不断重复一句话:”明天我不想去上学,不想上学。“阳阳表情僵硬,情绪也显得非常崩溃,看着让人心疼。

好吧,我也不生气。原因有两点,第一他是具备自主承担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这点已经证明过,不用怀疑。第二,他说这话既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如果是态度上的,那就说明最近转变有点过大了,需要缓一下,但不影响本质。逃避如果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话,那就更好办了,引导他说出这个问题,同时加以解决就好了。

继续走,继续聊天。我想尽办法聊他喜欢的话题,目的是帮助他抽离出这种情绪,因为在这种情绪下,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而且这种无意识具有攻击性,会把对方也拉入这种无意识无差别的攻击,同时拉入深渊。

所以,现在什么也不谈。不说上学的利弊,不谈学习的态度,更不能谈功利性的任何目的。

阳阳手里拿着可口可乐,我问他可口可乐是不是原先的全球第一,后来被百事可乐反超了?

他平时看的书多,对这些问题简直是熟稔于心。他点了点头,小声说是的。

我说,那百事好厉害啊,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都不清楚。

阳阳又说了几句话。

说的什么不重要,但我知道,这种情绪已经抽离出来了。

到了十字路口,我问他往康都小区那边走,还是往回走。

他说,往康都走。

我心里挺高兴,说明想散步。我看看表,时间已经十一点半了,这样肯定会影响明天早起,但那又有什么呢?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睡得晚就睡得晚呗,升入初中本就面临身心上的挑战,他需要适应和调整,一起呗。

继续走,继续聊着。我试图猜测了很多他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但都被否定了。

然后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没有去打破这个沉默。

阳阳低声说了一句话,”我的语文书不见了“。

我一听,意识到可能这就是问题的钥匙了。连忙说没事,这好办,立刻就给朋友打电话借书,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件容易解决的事情。

后来没借到,但我想了想,又问了问他,书应该还在家里。

我告诉阳阳,你回家就睡觉,我负责找书,第二天你起床就能看到书。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就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不会责怪你。

阳阳的疙瘩被解开了许多,说话时的神采也好了起来。

他又说,可是就算有书了,我的预习作业也没来得及做,这是明天早读就要检查的。

我听明白了,这件事情有两个疙瘩,一个是书丢了,一个是因为没书而导致作业没来得及写,可能会面临老师的批评。

这是好事情。为啥呢?有两点。第一,说明阳阳有荣辱心,在意老师的看法,想做一个优秀的孩子。第二,问题出在了技术上,而非态度,解决起来容易。

孩子之所以选择崩溃,而非表达出来,这件事情是需要我去反思的。或许是平时要求太严厉,不够温柔和理解,这让他不敢说出问题所在,阻碍了孩子内心的出口。

我告诉阳阳,下次不会再批评他了,因为他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表现的很好,没有哪个人是完人,都会犯错。

阳阳听完也接受了。

我觉得事情已经差不多了,说那就回家吧,赶紧睡觉。

阳阳使劲点头,看来他也知道明天要早起。

疙瘩一旦被解开,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时,我才意识到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就是老师在群里发的消息,说有兴趣的同学拍一个朗诵视频参赛,截止晚上十二点。

我问他,想参加吗?

他说,可以的。

其实,自从上初中后,我就很多次鼓励他多参加学校活动,多交朋友,他是听进去了的。

于是我问他,有想要朗诵的诗歌吗?

他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我说,需要提词器吗?

他说,我会背。

看吧,他心里早就安排好了。只是小孩子的内心跟大人是不同的,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打开,这也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

我看了看表,十一点四十多,还有时间。阳阳拿着我给他的钥匙,飞速上楼换了校服,带上红领巾。我给他看了两个演示视频后,他就开始了朗诵。

阳阳朗诵的时候极其认真,气势也很强大。跟之前的他判若两人。

整个录制过程只有43秒,后面经过探讨,又录了两次。总共几分钟的时间,搞定。

发给老师的时间是11:56,没超过12点。

阳阳很开心。

老师很快回复了消息,先提出表扬,再提出两点意见。我给阳阳看了,他迅速从床上跳下来,接着录了一遍。

再次发了过去,老师说非常好。

阳阳也安心的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果然他叫了两次也没起来。再起来时,时间已不多,他拼命的预习昨天落下的作业,而这本语文书也是我在一个桌子上找到的。其实就是陷在情绪里了,而是与非之间就差了一眼,但小孩子就是需要这一眼小小的帮助。

写完了作业时间不多了,他说头晕骑不了骑行车了,其实就是没睡好。然后开始不停徘徊,不肯出门。我看着刚起床的老二欣欣,也快迟到了,再看看自己,上班的时间也已不多。

怎么办?一个一个的解开呗。

车上,我视频指导老二找校服,准备书包,再去上学。旁边的阳阳不停的预习着背诵课文,积极的完成着落下的功课,看着他自己拼命努力的样子还是很欣慰。虽然过程曲折,但觉得值。这时,我告诉他以后一定要提前准备,遇到问题要说出来,他态度极好,每一句都认真的听进去了,然后点头回应。当然,点到即可,不必恋战。吸取过教训,他也一定会记住的,就像骑车认错路了以后,就记住了路。

路上虽然堵车,但还好没有迟到。到校后,我返回单位,也刚好没有晚点。再看看摄像头,欣欣也及时去上学了。一切还不错。

我不知道明天还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但这条路就是如此,也就是一起长大的全部内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