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她是贾府人人夸奖的苦瓠子,为平儿余生的命运早早做了铺垫

 姜子说古书 2023-09-05 发布于上海

  红楼梦:她是贾府人人夸奖的苦瓠子,为平儿余生的命运早早做了铺垫!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有一个人的一生,是平儿的模板,她就是周姨娘。周为周正,平为平正,这两个人,连名字的寓意都大同小异。

  只是书中贾政的另一位姨娘,也就是周姨娘,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透明人,大抵周瑞家的媳妇加上周姨娘,便构成了平儿的一生。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久病方愈,王熙凤拿喝茶说事,暗示黛玉要嫁给贾宝玉,作者写黛玉害羞要走,顺笔就提到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进来瞧宝玉。

  《红楼梦》故事里,宝玉挨打之后,薛宝钗被薛蟠说破金玉姻缘的那点小心思,哭红了眼,偏生被黛玉撞见了。接着作者又写周姨娘跟着荣国府所有女眷来看宝玉,唯独赵姨娘却不见人影,可知赵姨娘与贾母等人并不对付。

  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睛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后文中,作者继续强调同为贾政的姨娘,周姨娘比赵姨娘更孝顺,更愿意在长辈面前表现自己。

  少顷至园外,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王夫人便令丫头忙先去铺设坐位。那时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众婆娘丫头们忙着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

  当然,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银子是一样的,都是每月二两,只是赵姨娘多了贾环的二两银子月例。赵姨娘背后找王夫人抱怨屋里丫鬟的份例少了,周姨娘却是个省事的,不敢吭声。

  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凤姐忙笑道:“姨娘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

  毕竟,人微言轻,没有儿女的周姨娘哪敢多事,无论是贾府打饥荒,外头拖着不给,还是王熙凤拿去赚利钱,给晚了,周姨娘绝不敢有所疑问。若是有人抱怨,王熙凤一猜便知道是赵姨娘。

  当然,周姨娘作为贾政的姨娘,在荣国府也是受人尊重的,她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差,就比如众人吃螃蟹,史湘云还记得令人盛两盘子与赵姨娘周姨娘送去。而赵姨娘在芳官那里吃了亏,贾探春言语间也让她娘跟人家周姨娘学习。

  探春便说:“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看官听说,赵姨娘固然是个呆人,没少给贾探春惹事,但若是周姨娘也像赵姨娘这般,不肯煞煞性儿,到处争风吃醋惹气,没有丈夫给她撑腰,也没有儿女给她收拾烂摊子,只怕她早就在贾府混不下去了,就如王熙凤过生日,拉上二位姨奶奶凑份子,尤氏用“苦瓠子”三个字作评,写尽了周姨娘的一生。

  凤姐又笑道:“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

  王熙凤认为,赵姨娘有了钱也是贴补赵家,白送别人,原是活该。那么,周姨娘可有钱补贴周家?她的娘家人又是谁呢?

  《红楼梦》故事里,王夫人的陪房极多,赵家和周家都是其中之一,周姨娘大概率是周瑞的姐妹,起初也像平儿一般,是王家小姐的贴身丫鬟,后来成了贾家公子的房里人。

  兴儿道:“这平儿是他自幼的丫头,陪了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腹。他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他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

  《红楼梦》故事里,平姑娘和周姨娘一样,都是个正经人,不会挑妻窝夫,只会向着女主人,一味忠心赤胆服侍女主人,这才被王家小姐容下了。

  为了给女主人表忠心,周姨娘和平儿都远着男主人,也就都没有怀孕生娃。大抵周姨娘之前也是平儿一样的执事丫鬟,只是周瑞娶妻之后,周姨娘的嫂嫂代替她抛头露面,而她也就退居幕后,彻底当了隐身人了。

  《红楼梦》故事里,周姨娘一生只求讨好主家几代女眷以自保,平儿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便是如此,也有挨打的时候,可知姨娘不好当,她们是半个主子,却也是半个奴才。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贾元春封妃,到底是喜事还是悲剧?且看宝玉梦中事

平儿唯一一次爆粗口,却是对着宝钗,平姑娘反常言行背后有啥隐情

尤氏的眼光有多毒辣?小到人物的微表情,大到家国天下的症结,都逃不过她的目光

刘姥姥打秋风真的是穷苦人的不得已吗?贾蓉借屏风就是作者给出的答案

红楼梦:王夫人的陪房太不像话,贾府两次生日宴,他们家都是显眼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