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言行如一”?

 行为逻辑 2023-09-05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3137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做到言行如一?

可能有人会说对自己能力评估不足、事情变难了、意志力薄弱、懒惰等等。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崔琰出自河北大族,清河崔氏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世家大族,其势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任何一个当政者都不敢轻视,故而建安九年曹操拿下了邺城,将冀州从袁绍手中收入自家囊中之时,特意招揽了崔琰。

崔琰名气很大,在士人间很有号召力,早年学剑术,剑术出色,后来读书,同样出类拔萃,曾是经学大师郑玄的弟子,可谓是文武全才。

他被称为四世三公,毫不夸张的说,崔琰乃是魏晋时期天下文人墨客的领袖,是不可多得的能看透王朝未来的真正才子,更是所有主修文学者的领袖。

崔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除了他的才识和势力外,更重要的是他为人诚信,说到做到。他爱惜自己的羽毛胜过爱惜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他对自己名声有“洁癖”。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言行如一?

因为他看重自己,尊重自己。

大家可以内观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也看重自己,也很尊重自己?

看中、尊重自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不欺暗室。

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不放纵自己。

也就是说,在没人的地方也如平常一样约束自己。

仔细想想就知道,言行不一的人,在前人后大概率是不一样的。

我们言行如一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自我的要求。

当你做到“不欺暗室”,你就没有了侥幸心理,你也会变得很坚定。

所以,“言行如一”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有人会问:说言行如一是对自己负责,其实不就是清高,不就是太自爱了吗?

并不是。

长期做到言行如一的人,心性会变得平稳、清静。

接着以崔琰举例:

曹操晚年,究竟选择谁立为储君,一直犹豫不决,便私下向群臣征求意见,很快接到许多意见信,无非有人支持曹丕,有人支持曹植。

而崔琰的态度却完全出乎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崔琰公开旗帜鲜明地支持立曹丕为储君,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这样合乎立嫡长子为储的传统。

按照常理,崔琰侄女嫁给曹植,他支持曹植才是人之常情,但他毅然决然,个人感情让位给法统规矩,崔琰大公无私的做法,自然引来众人的敬佩。

然而,尽管崔琰做人无可挑剔,但此事做法却不恰当,本来是曹操私下征询,你却公之于众,夺嫡之争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肯挑破。崔琰做法无疑是将曹家家庭的权力斗争公布于天下,这是触犯了曹操大忌。

历来帝王自然希望臣下忠于自己,但是却不希望过于“邀名”,崔琰的公正无私,坦荡利落是他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这也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并因此对崔琰所的拥护的人曹丕产生了些许厌倦之情。

但是曹操生性多疑,崔琰这么一个有学识和智谋的人,怎么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

所以,很可能他是故意的。

那么,曹操因为这件事而愤怒,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是曹植!

所以,这很可能是崔琰的一个小计谋。

崔琰是拥护曹植的。

曹操恍然大悟!

后来司马懿看出了崔琰的真实意图。

崔琰真正拥护的人就是曹丕。

这是计中计。

崔琰就是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了计中计。

甚至为此不惜赌上了自己全家的性命。

曹操果然上当,对曹植有了戒心。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更是杜撰出了一件崔琰陷害曹丕的事情。

其逻辑依然是计中计,而且这个计谋无解。

因为,曹操哪怕最后醒悟过来,也不会自己打自己脸。

崔琰光明磊落一生,但是为了未来储君事情上,做出了阴险的行径,但他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坚信: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

崔琰这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人,为了国家稳固,为了天下苍生,他做了“卑鄙的事情”,哪怕晚节不保,哪怕被人唾弃,哪怕搭上全家人的性命。

所以,崔琰即便看起来言行不一,但是他的内心一直是坚定的,是言行如一的,敢于舍身取义。

那么,你还觉得崔琰是一个过于清高,过于自爱的人吗?

最后总结:我们不要看别人说了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言行如一的关键是“不欺暗室”,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又是对自己负责。

    欢迎交流,可加微信号:haoyunbaozeng

灵气道学院招募合伙人!
合伙人享有五大权益:
权益一:免费学习所有的在线课程(价值10万以上)。
权益二:50%的线上课程推广返佣 (预期年收入20万~100万)。
权益三:学习合伙人的专属课程(快速提升营销技能)。
权益四:链接高质量人群。
权益五:零风险承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