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有关十二生肖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但诗经中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 (三)寅虎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生肖虎与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寅”相对应,所以称为“寅虎”。 从属相相生相克的角度来说,虎与马、狗为三合,与猪为六合,为大吉,其他次之;虎和猴、蛇相克。 ![]() ↑吴金星和田玉籽,《猛虎下山》手把件 规格:6.0×2.8×2.2cm 54g 一、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周易·革卦》中记载,“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以及“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何谓“大人虎变”? 所谓“大人”,是指掌控大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大人物。他们的举动如同老虎,迅速而有力;他们主导的变革如同老虎的斑纹,美丽而醒目。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老虎就是王的存在,等同于主宰者。 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虎元素,从古至今,各种成语、诗词、寓言、传说中的老虎数不胜数,十二生肖之一的“寅虎”也是排前三的存在。 ![]() ![]() 代表着古代天文学中的四大神灵形象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唯有老虎是这个空间真实存在的动物,其他的三个都是想象中的神兽。 ![]() ↑杨三喜 作品《上山虎》 中华几千年文明中虎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研究中国民间对虎的崇拜要早于对龙的崇拜。由于先期的狩猎生活,人类对老虎形成了敬畏与崇拜,后来,民间对虎的崇信逐渐与对龙的崇信混合,进而被龙文化所取代。这也是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着农耕转化的一种必然的变化,狩猎产生的对山林的崇拜和敬仰,人类畏惧老虎,将老虎封为山神是必然的;而农耕毕竟要靠天吃饭,祈求雨水才会获得丰收。 玉虎造型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虎头和凌家滩出土的玉虎首璜。殷商妇好墓共出土八件玉虎,四件圆雕,四件片雕。《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魁。”西周时期虎为六器之一。夏鼐认为考古发现的玉虎应为装饰品,可分为陈设和佩饰。商代玉匠利用概括与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追求神似,通过虎张口翘尾的姿态,把虎之凶猛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造型生动,纹饰绮丽,为妇好墓出土动物玉雕中珍品,有很高的造型艺术审美价值。 ![]() 高3.1厘米,长14厘米,宽1.9厘米 二、玉雕虎的寓意与佩戴禁忌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已发现的大约一万年前的岩画中就出现虎的形象。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历经1300多年,虎的装饰主要为上层统治阶级所享用。大概从汉代以后,虎的装饰普及到民间,逐渐成为民间习俗,绵延到了今天。几千年来,人类赋予了虎丰富的寓意。 ![]() ![]() ↑如虎添翼,材质:翡翠 常见吉祥用语:金虎献瑞、虎闹新春、虎报佳音、福虎呈祥、瑞虎运财、金虎进宝、金虎纳福、金虎旺财等等。 ![]() ↑洪鸿裕《虎虎生威》 4、玉雕虎佩戴禁忌 虎与马、狗为三合,与猪为六合,因此,这三种属相的人最适合佩戴与摆放与虎相关玉雕饰品;虎和猴、蛇相克、相冲,所以这些属相的人不适合佩戴与摆放与虎相关的玉雕饰品。 三、古今玉雕牛作品欣赏 ![]() ↑妇好墓出土虎符 ![]() ↑周代玉虎 ![]() ↑春秋虎符 ![]() ![]() ↑西周·《卧虎》,12X1.8X2.9cm。 白玉虎呈匍匐状,口大张,虎目圆睁,凝视远方,粗尾后延,尾稍上卷。两侧以一面坡阴线饰云纹,脊部饰短阴线及变形雷纹。造形蓄势欲博,威风凛凛。 ![]() ![]() ![]() ![]() ![]() ![]() ![]() ![]() ![]() ![]() ![]() ![]() ![]() ![]() ![]() ![]() 当代玉雕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雕刻题材,好的玉雕虎,重在力量感,能在玉上显示出充满力量感的肌肉骨骼和炯炯有神的双眼。精细一些的玉雕虎,还会体现出老虎的皮毛感,在玉上雕刻出老虎的根根毛发,使整个作品更加刚柔并济。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