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养生新知勤捕捞/刘如春(广东)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9-0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刘如春,记者、客座教授、跨界作家、高级政工师,广东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专家会员、广东省科普讲师团专家与科普创作“突出贡献奖”获奖者、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原副秘书长、广东省地质学会科普委主任、《岭南地质》杂志执行副总编、广东地质科学技术专家库专家。发表各类作品近千万字,出版散文、诗歌和科普、新闻、养生等图书20部,获奖数以百计。目前已在线上线下举办各类科普讲座,诸如中医养生(各类人群养生等)、地学养生(富硒与健康等)50余场。


         

养生新知勤捕捞

                      

  /刘如春(广州)


作为一名研究“大养生”的科普专家,笔者并未趟在原有养生保健知识的“功劳簿”上,而是践行伟人关于“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追踪学习主流界最新的养生知识,以为自己养生知识的科学传播提供源源不断、鲜活有趣的动力。

一,硒氢为养生世界前沿大法

当前世界最前沿的养生大法,莫过于补充硒元素和喝氢水吸氢气,这不仅是《柳叶刀》等全球主流医学的认可,亦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医学大咖的鼎力推介。硒氢二者,不约而同的最神奇之处,就是在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方面,具有他物不可比拟的非凡能力。国际上有位著名的医学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患的疾病概括起来就是一种病:是氧化及自由基侵蚀五脏六腑所造成的。
近日,笔者从一则“美国对动物与人群补硒实验结果”的世界报道中,又喜获令人欢欣鼓舞的信息。一是通过对3000名美国人历时13年补硒临床实验得出结论,补硒能降低肝癌发病率50%以上;二是用白老鼠实验表明,补硒白老鼠的寿命超过了鼠类最高寿命。由此推算,人类寿命有望活到170岁左右。

二,晚餐吃得越饱死得越早

晚餐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这句警言最近在网络频频出现。有人以为是笑话,也有人认为是危言耸听。其实,这是智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诠释当下国人生活中随心所欲不重视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健康问题。
医学家们向来建议,每天吃七分饱最健康,尤其晚餐不能吃得太饱。君不见,凡病诸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大肠癌、急性胰腺炎、尿结石等都是吃出来的。我们聪明而智慧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前就根据“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规律,提出了“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养生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逆行其道者比比皆是。特别是违反“晚吃少”者多如牛毛。中医有句经典话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天亦分四季:早晨春中午夏下午秋晚上冬。之所以要“晚吃少”,就是因为晚属冬阴气重,难以消化食物,故要少吃。否则,晚上吃得过饱,食物长时间淤滞在脏腹,极容易变成有毒的垃圾。久而久之,自然便成“吃得越饱死得越早”的“短命鬼”了。

三,十年内健康活着走向天年

天年,是我们古人界定的120岁。最近,网络有这么一则令人振奋的帖子,称:“好好活过10年,你将会轻松活到120岁。”
该文论据主要有三:首先,科学进步持别是生物医学的发展(尤其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我们可以逐步突破根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器官衰竭等威胁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其次,纳米机器人的智能化技术,将会引发一场医疗糸统的重大变革。科学家设想,到那时,医生只需在人身上注射一管含有几十万、上百万纳米机器人溶液,人体健康就无忧了。因为纳米机器人可昼夜在体内巡查,把体内各项数据精准传到体外;同时纳米机器人还能随时清除血管垃圾。此外,对于人体器官的衰竭,医生可以提取胚胎干细胞,直接复制人体的大型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
科学家预测,按照目前的科学发展与进步,上述技术10年内完全可以突破并成熟应用。由此可见,未来10年只要健康地活着,人类活到天年不是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