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雪战网可以Steam登录,是否表示开始榨取剩余价值了?

 正经的米饭 2023-09-06 发布于辽宁

各位读者老爷日安,我是正经的米饭,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昨天聊了一下当前游戏行业的窘境,其实多数小伙伴也都比较赞同我的观点。放眼这个社会,其实哪儿都一样,都是靠前期捞名气,火了之后就开始啃食自己的资本。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暴雪战网在8月19日左右支持Steam登录后,是不是预示着它开始要榨取自己暴雪这个招牌的剩余价值了?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先要揭晓一下上期互动竞猜的答案。

野球拳

恶魔战士

战国之刃

竞猜名人堂

Very Niu Bi's Dude

状元:

榜眼:才语游言

探花:
进士: 汪俊亮

正文开始

发现没有,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衰的这么一个过程。按《三国志3》游戏开头的那一段文字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就挺有道理的。

人从出生到成长,进入学校学习,学成了步入社会谋生,其实这就是一个建立资本然后靠资本吃饭的过程。N多年前的德国和日本,不也是靠山寨起来,然后在山寨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创新的么?那么游戏呢?游戏其实也是如此,有了好作品,不仅可以带来好的收益,还能收获大量的拥趸,而在这所有之上最具价值的,是招牌。为什么在很多年前,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暴雪出品,必属精品”,那就是暴雪这家游戏公司靠自己的几个作品奠定了自己的业界地位。

其实按老话儿讲,赚到的第一笔钱才叫第一桶金,而我在这里觉得,那些赚到了名声,立起来的招牌,其实才是真正的第一桶金。那么在所有收获了第一桶金的这些游戏厂商都是怎么玩好手里拿到的资源呢?

他们有的可以把第一桶金当做石子儿,在雪地上越滚越大,甚至明知道游戏方面不行就往社交属性和文化输出属性上靠,总之那叫一个伟光正。而有的则是靠积累起来的粉丝,拿越来越糊弄的续作来割韭菜,割到最后实在无韭菜可割了,就把IP版权啥的卖给其他厂商,等于是酒喝完了卖酒瓶子的做法,反正不亏。看到这里我要问了,暴雪这次支持Steam登录呢?

Steam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游戏发行平台,游戏制作人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游戏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卖,然后平台要抽取一定的分成。有朋友可能会问,在这之前暴雪战网也支持谷歌、脸书、苹果、XBOX、PS和任天堂登录啊,咋支持Steam登录就不一样了呢?

其实从8月11日Steam上可以绑定战网账号玩《守望先锋》就知道了,以暴雪目前的游戏研发能力,恐怕招牌要砸在这一届手里,而支持Steam平台后,暴雪那些人气下滑的游戏也许还能迎来一些转机。

但是,这真的可能么?

暴雪游戏人气下滑的关键是什么?有没有人知道?其实这问题不用问,都知道。暴雪游戏人气下滑的关键原因是——游戏不好玩——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而不是什么你的平台用户少,这个那个的。一个游戏不好玩,那么就没办法长期地吸引住玩家。回头看暴雪这些年,从魔兽世界的衰落就看得出来,暴雪在开发游戏方面真的是有些不太行了。魔兽世界的衰落是从4.0之后开始的,到5.0靠熊猫人又坚挺了一波,然而6.0开始又衰落。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或者是印度那帮人来做开发的缘故,反正魔兽世界也好,暗黑3也好,暴雪下面的哪个游戏也好,几乎都是每有大版本更新(暗黑3是赛季)就会引起一部分玩家回归,而新内容每每都是虎头蛇尾,用不了多少时间大家就玩过了新鲜感,于是再度AFK。

似乎暴雪的游戏从那之后就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我本来没想到这一点,写到这里的时候冷静回忆了一下,还真就这样,暴雪的所有游戏都是给大家那种曾经挺好玩的,出新内容了,去看看,试过之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于是又搁置了……

暴雪支持Steam登录,其实也有可能是一招规避国服代理的好棋,毕竟找国服谈代理,还要面临诸多限制。既然怎么都是跟别人分成,直接找游戏发布平台不就完了么?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最近新出的游戏,大部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像是那个《星空》,如果没发售,单看宣传,已经被吹到秒杀塞尔达、拳打永劫无间,脚踢给他爱,撞飞大表哥……反正已经达到了郭德纲说的那种“一想之美”,然而这个“美”最终被证明,真就是一想。

冷静吧,虽然还不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地步,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乖一些,知道预购的游戏都别碰。

至于暴雪是否已经开始想要扩张自己的用户群体,从而榨取品牌最后的剩余价值,或者说单纯地为了避开国服代理的麻烦,这个还真就得蹲个后续才知道了。别人我不管,看到这篇文章的咱们小伙伴,不要冲动被骗就是了。哦,还有那些个杀人不眨眼的手游,一定一定要冷静啊!看着是免费,实际上氪得更猛,毕竟同一个游戏,充几千几万的如果游戏体验和零氪的一样,那谁还充钱?所以哪有什么公平啊,扯特么毛蛋!

不聊了,开始本期互动竞猜,咱们还是猜游戏,都是小时候在电脑房里最爱玩的哦,你能认出来几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