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读书时

 王兆善 2023-09-06 发布于安徽
  孙晶宜/文 周围/摄   每次填写自我介绍时,我都会在爱好栏填上“读书”两个字。从实体书到电子书,从书店购书到看循环图书,在我与书结缘的20多年里,生活方式改变了。我在书中读到了市井百态、山河大川,我陪着书里的主人公们走过一生,他们就像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最开始,读书是以数量来衡量的,比如,将读书排行榜上的作品逐一阅读,再完成一篇读后感。后来,我读书越读越慢,也开始有针对性地阅读。自学新闻写作时,我手捧着徐泓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看展览时买了何多苓的《带阁楼的房子》;写论文时,看余华的《活着》,紧接着就翻开他的《兄弟》……   几年前,我开始做读书的专题:寻找100个读书的地方。从上海到南京,包含图书馆、书店、公园、自习室、共享休息区、咖啡馆等,我还给自己画了一张自己喜欢的《读书地图》。   之后,我加入了上铁“青”听,开始把我喜欢的一本本书朗读给更多人听,参与录制的第一个作品在“上海铁道”微信公众号发布后,阅读量惊人,也认识了许多同样喜欢听书、看书的人。   我喜欢和书友们交流,发现我们喜欢看书的地方都是图书馆、书店,带着水壶,在这两个地方,一坐就是一天。除了书本身,借书卡也是我喜欢研究的物品之一。后来,电子书兴起,我和书友互相分享不同格式的电子书和阅读软件。   “喜欢同一本书”往往能让我和他人走到一起。近年,循环商店开始流行,上海安福路上有一家主营“循环图书”的商店,是我常去的地方,到今年9月1日,我循环买卖的图书就超过70本了。   我曾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丈量。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书可以相遇。通过读书,我看到了过去和未来。读书是一种遇见,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