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71)丨朱道南在周营抗日纪实

 微湖渔夫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

《薛城文史》第十辑,以记述发生在薛城的事件和人物为主,涉及领域和内容不限,反映薛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渊源。开设“古薛史话”、“往事钩沉”、“人物春秋”、“红色经典”、“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民风民俗”、“民族宗教”、“非遗传承”、“世家汇语”、“家乡味道”等栏目。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抢救、挖掘、收集、整理薛城的珍贵史料,做好《薛城文史》第十辑的征稿编辑出版工作,″是说新语'即日起陆续编发部分入选作品,以飨读者。″投稿邮箱:sunzhonglu888@163.com

——编者


作者:傅永顺

1930年夏,他历经周折回到家乡峄县,不久就来到周营。一颗红色的革命燎原的火种,落在了周营的土地上,燃遍了鲁南大地。

在周营,朱道南联合孙伯龙、邵剑秋等一些党外人士的团结,始终踏着“广州起义”的足迹走。在罗荣桓将军的关怀下,组建了运河支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黎明前的鲁南大地上,终于见到了曙光。多少年来,周营人民一直怀念着运河支队的老八路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称誉他们敬爱的朱道南政委,孙伯龙支队长和邵剑秋副支队长领导的运河支队是“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队伍”(罗荣桓将军语),因此运河支队的这三位领导人被人们称誉为“峄县三杰”。

我们不会忘记,六十多年前,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家乡的优秀儿女们,积极投身于民族自救的洪流,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这里,记述的是朱道南从广州回来后到周营发动、领导抗日活动的主要片段。

【踏上周营】

周营为一古镇,因元代广威将军周忠带兵驻扎此地而得名。周营位于原峄县西南,运河北岸,微山湖和津浦铁路线的东侧,历史上是苏鲁边界的交通要冲和商贸重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该镇庙宇教堂众多,中西方宗教活动交汇,但文化教育落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周营镇的一些有志之士,如镇上的华绍彬,单楼村的单庭兰都变卖家产,筹集资金,先后办起了私立小学,为桑梓培养人才。1930秋,朱道南从广州回峄县老家北于村后,便来到山前单楼村小学找到老朋友、好同学单庭兰。二人分手多年,相见后亲如兄弟。

单庭兰慷慨解囊,把朱道南安排在自己家里养病,见他穿的“寒酸”,给他买了一顶酱色的礼帽、一双礼服呢的鞋和一双红色线袜;之后又领他到周营街澡堂洗了个澡,理了头发,换好了衣服,还给他准备了被褥和生活费。几天后,通过他们的小学老师王伯元介绍,朱道南到齐村教学。从此,二人联系密切,共商抗日救国的大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共同号召和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秋,朱道南经当时在峄县教育局任县督学的张捷三老师推荐,到峄县教育局担任教育委员,实际上也做督学的工作,经常来周营地区查学。人们都称呼他为“朱老师”。他在巡回督导周营地区几所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去结交这些知识分子和当地一些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常和他们谈论国家大事和革命道理,这样他就团结争取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如单庭兰、邵子真、邵世澄、孙茂东、孙振华、傅北平、华绍彬、邵泽春、孙伯龙、傅元昌等人,都是经过朱道南做工作走上革命道路的。

另外一年两次评比教师,他对穷苦教师、进步教师向教育局上报时都说“好”,即使有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什么缺点和错误,他都是当面指出不上报。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对他印象都很好,都愿意与他交往。为以后周营地区抗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全县六个区都办起了“乡农学校”。周营乡农学校设在湾槐树村,校长是邵世澄,教员有华新一。在此之前的区政权设在周营西街傅家宅子,朱道南来周营查学时曾住在那里。区公所有公差,有电话,电话员是黄金山,有30门的总机通各区镇,旧时的武器很多,枪有“汉阳造”、“土压五”、“单打一”、老毛子的铅枪;有各种小土炮、小土手枪、“搓把子”、“拍嘴喂”和各种刺刀;各种剑,长短不一,还有匕首等等。为什么后来搬到湾槐树村办公了?这主要是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渠对国民党有点离心倾向,他们利用所谓的“梁漱溟乡建派”大搞农村自卫训练。意在把全省的壮丁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作为他第三路军的后备兵源,等日本人来了好倒蒋,好成立华北政府,好有本钱当汉奸!而周营这个地方又是个重点,根子就是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建派梁漱溟是邵世澄的老师,经他支持办的湾槐树乡农学校。

“乡农学校”是凌驾于乡镇政权之上的上司,相当于区。它包揽着县级的一切大权:随意逮捕,任意吊打审讯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1937年底,朱道南到了湾槐树村见到邵世澄,对着邵世澄发火:“你们乡农学校这样纵容坏人(指邹坞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当时已被群众除掉),到群众起来的时候,非杀你们的头不可!”

朱道南这样不加区别地一摊伙子说,邵世澄听了并不生气,因为他思想比较进步。他说:“这里面也并不完全都是坏的,绝对不会挨个都杀!”这时周营镇的镇长是褚庆木。

此时,临沂第三公署专员张里元准万春圃在四县边联(指临、郯、费、峄四县的边区)搞联庄会。朱道南考虑到如果就此组织起一支人民自己的武装力量,将有利于以后抗日工作的开展。于是,他就发动群众大办联庄会,峄县“联庄会”总会长是田瑶峰和崔玉柳。抗日联庄会是枣庄地区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在周营地区来说,联庄会发动的比较好,各村都组织起来了,每天早晨出操练兵,很有纪律。单庭兰和邵泽善(李店村人)两人在这里面当上了大队长。这是我们周营地区一支人民武装的“先河”,后来这两人都拉起了抗日队伍,参加了八路军运河支队。

【联合抗日】

1937年冬,日寇长驱南下,渡过黄河,占领了济南。不久打到了两下店,倭刀屠杀着家乡的同胞!腥风血雨袭击着鲁南大地!这时朱道南已经设法和枣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会晤了何一萍、宋子成、纪华等领导人。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和枣庄党组织的指示下,朱道南拉起的联庄会武装编入“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后来于台儿庄大战期间,特委又把部队与郭致远所率大北庄抗日武装、丛衍瑞等率领的山区游击队等多支队伍整编为“第五战区人民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委,朱道南被编入第三大队里,特委委托他和纪华兼管 ,全大队共800余人,实际上朱道南还做他的“统战”工作。此后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朱道南开辟山前的抗日工作是以拜仁兄弟的方式 团结抗日志士,首先找到了单庭兰、邵子真、傅元昌兄弟俩和他的仁兄弟邵伯阳、丁广英,还有老朋友孙伯龙和邵世澄。为培养抗日骨干,朱道南介绍了傅元昌、曹召宪等5人去岸堤抗日训练班学习。那时候国民党和封建势力还占着优势。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遏制共产党的发展,也打着“抗战”的旗号,扩充武装。如国民党五O支队司令黄僖堂滥发委任状,网罗党羽,一度形成了“司令满街跑,队长如牛毛”的局面,以此与共产党争夺势力范围。这时候,孙伯龙、卲世澄和孙斌全等人写信给朱道南,一致要求当时在山里开展抗日工作的朱道南出山,出来观光一下这个近代怪现象。特委领导也觉得有这个必要。郭子化书记向他谈及批准他到山前各地去活动,并带抗日义勇总队三大队去,以我们队伍的优良作风去扩大影响。于是经过组织批准,刘景镇和李作森就率领第三大队随朱道南出山了。

五月下旬的一天深夜,星光闪烁,万籁俱寂,敌人已龟缩在据点里,朱道南带着队伍悄悄出山。战士们都全副武装,一律背着“八言钢”枪,子弹充足,跨过临枣铁路,直奔周营。这是我们的一个工作点,孙怡然和孙伯英都是本地工作的同志,老党员。在周营一带活动的抗日游击队有孙伯龙部、邵世澄部、孙云亭部,还有鲁南抗日自卫军董尧卿部。在这四股游击队中,董尧卿在抗战一开时就接近我们党,孙云亭部队里有共产党员孙怡然、孙伯英在进行工作。需要朱道南直接做工作来争取和我们党合作联合抗日的就是孙伯龙和邵世澄二人了。

先说孙伯龙,他是周营西中李庄人,是朱道南在济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后来在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了国民党,1928年随北伐军抵达家乡,留任峄县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1937年冬,他在家乡发动组建了一部分抗日武装,一度与黄僖堂搞到一起,被委任为“国民党军委别动总队五O支队”参谋长,因不顺从黄僖堂的反动立场,从中析出,仍以国民党五O支队的名义活动。

再谈邵世澄,字剑秋,周营南侧湾槐树村人。他父亲邵仲礼,1932年因遭他人陷害被捕入狱,最后被韩复渠杀害了。此事使他深深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1933年,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通电抗日。邵剑秋考入同盟军干部学校,在该校接受过共产党的教育。冯玉祥一失败,邵剑秋投入到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成立乡农学校时,朱道南在邹县曾经与邵剑秋见过一面,他们俩一见如故。到1937年冬,日本鬼子打到山东,政局起了变化,他回到家乡,组织武装抗日,并对付土匪和封建势力,他联络了地方联庄会的几个大队,队伍中有单庭兰、邵泽善、孙筱鲁、邵子真和邵世清等人。这年12月,他接了梁继璐的委任是一个大队的名义。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跟日本鬼子、汉奸打了几次小仗,都取得了胜利。因此,许多群众都挺拥护他。

只因这些缘故,这两个人就成了朱道南的统战对象。所以朱道南来到后,便召集了孙伯龙等四股部队的领导人到白楼村开了个会,会上由朱道南提议成立一个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取得大家一致拥护。大家公推朱道南为联合委员会主任,孙伯龙为副主任,其他人为委员。从此,运河以北的峄、滕地区出现了新的抗日局面。


根据邵剑秋的要求,随后又请特委派文立正到该部做政治工作。文立正是辅仁大学的学生,共产党员,到邵剑秋部队后,他积极开展工作,在朱道南的建议之下,他与邵伯阳(邵泽春)一起在白楼村主持举办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的抗日青年训练班,梁巾侠协助他们进行工作。

为了尽快提高这批学员的思想觉悟,文立正以一位老师的姿态,坚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述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讲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他见战士们文化程度低,就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给他们上文化课。没有纸笔,他就叫大家围成一个圈,用树枝当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带大家认和写。他见战士们年轻活泼,就教战士们唱最简短易记的歌,让大家在唱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

“阴湿的地方需要太阳,

苦难的中国需要共产党;

太阳照着万物生长,

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得解放!”

这种寓教于歌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战士们从学唱中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抗日到底的决心。

后来由于敌人扫荡,训练班只进行很短时间就结束了,但为各部队培养出了一批抗日骨干,在这个地区撒下了抗日救国的种子。在受过培训的人之中,有些成了领导干部,像曹杰、孙振华等。在周营期间,朱道南率领的部队,始终武装整齐、军纪严明,到处唱抗日歌曲,歌声嘹亮,震荡四方。招引着许多群众,还和孙、邵部队一起开联欢会。目的是新鲜群众耳目,振奋群众精神。朱部真成了地方抗日部队学习的榜样。不久,朱道南率部奉命东移去了。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的各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利用人地两熟的有利条件,高举抗日旗帜在运河北岸跟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拼死拼活斗争。1938年的杨庄战斗,烧毁日军汽车,消灭日寇一个小队,在峄西打响了抗日第一枪。1939年7月的曹家埠战斗,消灭以四支郎君为首的22名鬼子,开创了峄县地区全歼敌军的战斗范例。1939年夏打垮了日寇特务王亚平的反动迷信武装红枪会2000余人。除奸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孙伯龙还组织了“抗日宣传少年少锋队”,到各村大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各村群众都发动起来了,抗日热情高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周营抗日局面的黄金时代。到1940年元旦,他们高举义旗参加了八路军的战斗行列。

【组建运支】

1939年9月初,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领下,向敌后挺进,抵达鲁南,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会师,开辟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不久,义勇总队归115师建制,改编为苏鲁支队。此时将山外抗日武装改编成八路军的问题,已提到115师与鲁南特委的工作日程上来了。

这时,原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的几支部队和另外 几支地方武装负责人,经过文立正等同志一年多的工作,对党的政策更相信了。'团结抗日”的思想也更坚定了,一致要求参加八路军。邵剑秋等人并向特委写了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罗荣桓政委听取了各方面的汇报,认为巩固和发展峄南抗日根据地,可与新四军苏北根据地联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从华中经华北到延安的交通联络。为此鲁南三地委根据罗政委的指示,派朱道南出山考察。这时的朱道南刚调回峄县,任峄县民众抗日总动委会主任。朱几次出山,分别找到各个武装的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认为他们参加八路军的态度诚恳坚决,经过培训骨干和抗日战争实际锻炼,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认为改编为八路军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他怀着胜利的喜悦返回山里。

11月中旬,朱道南在山里参加了“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大会。大会在滕县的七里河召开,开得相当隆重,到会人也相当多,115师陈光代师长在大会上讲了话,罗荣桓政委作了报告,孙伯龙代表国民党表了态,表示国共合作坚决抗日到底。各界代表都发了言。选举的结果,朱道南跟潘振武的票一样多。这个县长让潘振武当,朱道南当民政科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设各区、乡(镇)抗日民主政府,四区(周营)区长孙景杰(孙怡然),牛山(菜园)乡长单庭兰。会议结束后,朱道南于12月初到抱犊崮山区的大炉村会见罗荣桓政委。

罗荣桓政委住在大炉开明士绅 万春圃的家里,看到朱道南到来,便说,你来得正好,师领导正在研究峄南几股部队的整编问题。朱道南汇报了峄南运河两岸抗日武装的工作情况和打算,得到了罗荣桓的鼓励和支持。罗荣桓政委告诉他,师部决定将他们现有的武装力量整编为运河支队,并决定由他担任政治委员,朱道南觉得自己没有参加过八路军的正规训练,有些为难,罗荣桓亲切地鼓励他说:“你参加过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家乡又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各阶层人士中对你的印象都较好,在部队中也很有威望,相信你一定能把工作做好的。'

年底由115师正式颁发给关防印记、委任状,由朱道南带着来到周营,召集孙伯龙,邵剑秋等部的全体干部会议,宣布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正式成立。孙伯龙任支队长,朱道南任政委,邵剑秋任副支队长,胡大勋任参谋长,文立正任政治部主任,孙筱鲁任供给处主任,傳元昌为军需主任,单庭兰为牛山乡长兼军需主任,梁巾侠任宣传股长。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独立营,活动在运河北岸的邵剑秋部为第一大队,邵子真任大队长;活动在运河南岸的孙斌全和胡大勋部为第二大队,孙斌全任大队长;两个大队共1200余人,他们过去曾各自为战,在同敌伪顽英勇搏斗中发展起来,如今他们合成一个拳头,将在运河两岸,在敌人的心脏继续拼杀,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反击“扫荡”】

运河支队的建立威震运河两岸,直接威协着津浦、陇海两条铁路交通要道,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必将消除心腹之患。他们调集徐州、枣庄、临沂、兖州等地的日军,对抱犊崮山区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为避其锋芒,我主力部队东撤滨海,运河支队奉命仍在运河两岸与敌人周旋,牵制袭扰敌人。1940年2月中旬,我运河支队一大队三中队以40余人的兵力,打退了400多名敌军的进攻,取得了首战杜庄的重大胜利。之后,运河支队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大小十余次战斗,歼敌近千人,粉碎了敌人数次“扫荡”,开辟了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10日,苏鲁日军联合行动,调集3000余人,后又调增2万余人,采取南北夹击、多路进攻的战术,对我运河地区(津浦铁路线以东,马兰以西,牛山以南,韩庄、涧头以北,中间即是我们周营、阴平地区)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妄图把我运河支队一举歼灭。战斗首先在库山打响,运支二中队与日军激战一天。傍晚,运支甩掉了敌人。

当夜张光中在涧头召集运河支队、苏鲁支队及峄县党政机关负责人朱道南、孙伯龙、邵剑秋、孙斌全等人开会分析敌情,研究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运南地区狭窄,敌强我弱,形势严峻不可坚守,决定第二天部队跳到运北,甩开敌人。并决定由朱道南立即进山,向鲁南区党委和115师后方司令部汇报,不料朱道南进山期间,运支转到运北后,连续发生了朱阳沟战斗、巨梁桥惨案。朱阳沟战斗,部队在孙伯龙、邵剑秋的指挥下,激战一天,我军以50人的伤亡代价,击毙日军联队长佐藤以下400余人,傍晚胜利突围。运支一大队在巨梁桥过运河时31人被俘,28人壮烈牺牲。

在敌人的蚕食下,以至运北地区形势开始恶化。10月下旬,朱道南从山区返回,带来了鲁南军区要求运支主力进山休整的命令,他自己和邵剑秋、孙怡然、华新乙、褚雅青等一个中队留下,在鬼子的“扫荡”部队缝隙中坚持战斗,他们神出鬼没,在鬼子的头上跳舞,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

1940年11月7日晚,朱道南、邵剑秋率部转移到离韩庄据点仅有4公里的湾槐树村。当时朱道南正患疟疾,身体不好。邵剑秋决定唱一出“空城计”,四门大开,只设暗哨,不放明岗。离敌人这样近,料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但狡猾的敌人嗅觉很灵,他们得到了汉奸的报告,跟踪而来,天未明便包围了村子,运河支队100余人被千人的日军团团围住。整整一天,日军组织发动十多次冲锋,两次使用毒气弹,但始终未能攻克村庄。

看看天色已晚,敌人使出最狠毒的一招,他们抓住农民刘世卿和他的子女,掩护进攻,并逼迫刘老汉向我军喊话劝降,但刘老汉宁死不屈,他大声告诫儿女:“孩子们,运河支队都是咱的亲人,咱死也不能说一句投降的混帐话……”刘老汉话音未落,就被鬼子刺死了。他的儿女们拼死扑向鬼子,用牙咬,用手撕,疼得鬼子连声怪叫,好几个鬼子连开数枪,他们倒在了血泊之中。战斗坚持到月亮东升,单庭兰带领13人前来救援,敌人用牛车拉着百余具尸体撤回据点。这次战斗击毙击伤敌人200余人,但我们30多名战士和连长邵泽连光荣牺牲,损失很大。朱道南、邵剑秋率部和周营区、乡党政机关撤到抱犊崮山区休整,只留下胡大勋、胡大毅等少数同志坚持地下斗争。

朱道南率部北撤走至周营西侧的沙河崖村时,路遇出外“扫荡”的韩庄日军返回据点,我们部队立即在路两侧沟崖卧倒,一排枪打过去,鬼子措手不及,死伤10余人,剩下的敌人狼狈逃窜。我军进山后,运北地区全部伪化。敌人乘机在周营按上伪区据点,伪区长孙景义威逼我周营镇长华绍彬任伪周营乡长,他坚决不干。后来经过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运河支队领导同意后任职,地下情报员傅郁亭(原名傅士密)担任乡助理员,协助华绍彬开展抗日工作。此时刚刚接任县长的朱道南指示他们:“作为我内线人员为我办事,掌握乡政内务为妥。”


回到抱犊崮山区后,115师和鲁南军区党政军领导罗荣桓、陈光、赵镈、张光中等同志分别接见了朱道南、孙伯龙、邵剑秋、孙斌全以及峄县县委书记纪华等同志,罗荣桓听取了运河支队的情况汇报后,他既肯定了运河支队成绩,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方向,他说:“运河支队好比在鬼子头上跳舞,鬼子能让你们跳吗?”“运河支队前段打了一些胜仗,打死了日军联队长佐藤,消灭了敌军一千余人,这给根据地减轻了很大压力,但却暴露了目标,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部队遭受损失较大,应引为教训。”对此,鲁南区党委和115师领导充实和调整了峄县和运河支队的领导:孙伯龙调任鲁南军区副司令,邵剑秋接任运支支队长,孙振华接纪华任峄县县委书记兼运支政委。这时潘振武调走,朱道南接任了峄县第二任县长。带领县府在青石岭一带坚持斗争。

【再次出山】

峄县县政府和运河支队及峄南地方武装在 山里度过一个冬天。1941年2月,为了打开运河南北的局面决定重新出山。这时孙伯龙认为自己在高级领导机关工作,不如到地方搞武装斗争作用大,也要求出山。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遂任命他兼任抗协军峄山支队支队长,彭畏三为政委,率部一起出山。

1941年2月10日,朱道南率领峄县机关和运河支队在教导二旅五团三营的配合下出山,首先长途奔袭攻打了周营伪据点。根据单庭兰区长的侦察,使部队对敌情了若指掌,于2月11日夜半1时许,到达周营据点外围,夜三时打响,不到两个小时,攻克了周营据点,俘虏伪军200余人(枪),生擒了伪区长孙景义,打退了韩庄日军的增援。13日与坚持在运南的胡大勋、胡大毅的运支二中队会师。接着运支又连续两次粉碎了日伪对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随后占领微山岛。运河支队重振雄风,新的局面被重新打开。1942年,日军纠集了五万人对我鲁南、鲁中山区进行疯狂扫荡,第一仗集中1000余人,于1月2日长途奔袭我军运河南的毛楼防地。峄山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等19名同志壮烈牺牲。支队女秘书梁巾侠指挥24名战士英勇抗击,激战一整天,打退了1000余日伪军的进攻,毙敌百余人,梁巾侠因此被称誉为“巾帼战士”。毛楼战后,形势急剧恶化。这年春天,孙振华调走,鲁南第四军分区政委纪华重返峄县,任峄县县委书记兼运支政委。这时运河支队支队长邵剑秋鉴于形势的需要向县委领导建议主动让贤,推荐胡大勋任支队长,孙斌全任副支队长。经县委研究同意邵剑秋的建议。同时批准邵剑秋同志多年的申请,由朱道南、纪华介绍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任命他为运支政治处主任(不久改任副支队长),这样既促进了领导间的团结,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对部队度过难关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1942年秋,鲁南区党委调朱道南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临走时他到了周营北王楼村找周营区长单庭兰等人开会,研究了周营区的教育工作,着重研究了如何以伪区学校为名来培养抗日救国人才的问题。1943年朱道南又回到鲁南专署工作。1944年夏,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周营王楼村秘密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朱道南作了指导报告,现场进行教学表演,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在抗战形势下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1950年5月,朱道南调到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工作,9月又调往上海工作。从此,他离开了周营地区,离开了鲁南大地。

作者简介:傅永顺(1927——2009),又名傅永训,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人,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入党。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历任枣庄市委机要秘书、市档案馆副馆长、市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等职,1991年离休。2009年5月10日病逝。

附记:本文写于2002年4月,根据朱道南同志五次回忆记录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