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屠隆|晚明时尚Icon

 shineboy1 2023-09-06 发布于加拿大
图片



图片

《销闲清客图》局部 明 孙克弘
在暄桐教室的课堂上,林老师给同学们引荐过历代有名的书家,有趣的作者,今天这一位,也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他的话常常被引用,成为林老师的碎碎念。
比如这句,“身坐几席而神驰八荒”。林老师说,大家一定记得每天静坐一刻钟,不然看上去人坐在那儿,但神不守舍,早已飞驰到四海八荒了。
又如这句,“心有所寄,庶不外驰,亦清净之本也”。林老师的碎碎念是,这和写字好像,心有所寄,先聚焦在一个点上,专注力,心力才会慢慢练起来,所以写字日课不要偷懒。
还有一句,“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平时只自悠然,遇境未免扰乱”。林老师转译过来是,人生没有排练,平日里随处都要看作正式演出,凡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有逍遥的可能,否则就是手忙脚乱,处处慌张。
说这话的人,是明朝大才子屠隆。在暄桐教室的线上课上,大家会逐句学习他为高濂《遵生八笺》写的序,以及《娑罗馆清言》。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他的故事吧。 
图片
暄桐教室的必读书《遵生八笺》里,有屠隆为之写的序

图片

隆出生那年,到今天有480年整了,他生活在晚明的浙江宁波。晚明时期,江南富庶,经济发达,文学作品触及的范围较广,言论自由程度也开放,很多今天看来比较超前的事,晚明人都已做过了。屠隆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
他小时候去参加童子试,提学官看到他的名字:屠龙,并没有像前朝人那样大吃一惊,因为龙在历代都是君王的象征,只是笑着说,“龙岂可屠耶”。于是他回家就改名为:屠隆。
图片
《盆菊图》局部 明 沈周
屠隆的祖辈都是布衣,未在朝中做官,父亲也没有让他走仕途的打算,虽然他小时候就很有读书天赋。父亲是位商人,生性豪爽,千金散尽。尤其喜欢花木,家里超过百种菊花,有些还非常名贵,他常常担心菊花被偷走,以至于夜里都不回屋睡觉,在室外院子里看护,有一次着凉感染风寒,没多久就去世了。
父亲有一句话令他终生难忘:“勿以浮躁凋玄真之心”。你要持守住自己天真纯然的心,不要被世俗的浮躁给磨花了。

图片
王宠莫是龙不一样的是,屠隆科举考试很顺利,万历年间进士,也做过几任县令,而且官声不错,关心百姓疾苦。去其它地方上任,当地百姓总是舍不得他走。
他做官也是举重若轻,常和当地名士登山临水,饮酒赋诗,却能做到于吏事不废,他称自己为仙令。由于政绩突出,提拔到京城,做礼部主事,多年后被人诋毁罢官。回家路过曾经做县令的青浦县,当地父老乡亲集资要为他买下千亩田地,请他迁居,他没有接受这份好意,只是和大家欢聚了三天后,回家了。
离开京城,对他而言是精神解脱。繁琐的官场礼节,森严的等级制度,让他不自在。京官太多,只要上级官员驾到,他都要跪拜逢迎,慨叹道:丈夫之气,摧颓尽矣。 
图片

《金昌送别图》局部 明 唐寅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

这是他在京城时写给友人的书信,450年前的北京城,在他眼里到处都是灰尘,出街骑马的话,就更不要提了,鼻孔就像两个黑烟囱。街上的人走在马粪沙土混在一起的地面,下雨时,没过膝盖和马鞍。如果遇到官员出行,那就太惨了,赶紧要跑到小巷子里避让,跑得汗流满面,英雄气短。
他叹息一声说,京城太喧嚣了,环境太不好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太不平等了,就是这样不堪的况味呀。

图片

晚明才子辈出,袁宏道,张岱,汤显祖等等,就是在这样一群特别有才华里的人中,屠隆也是熠熠生辉。

屠隆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创始人。在他那个年代,戏剧都是有曲有唱的,他是当时著名的剧作家,自己写戏,编戏,演戏,还在家里自办戏班,聘请当时的名角。他曾经写过整出无曲的戏,全靠宾白(对白)演出,这就是今天的话剧雏形。
图片
林曦老师拍下的昙花
他最出名的戏剧,有《彩毫记》《昙花记》等。《彩毫记》一共42出,根据《旧唐书》“李白传”演绎而成,写李白一生的坎坷遭际。彩毫,彩色的毛笔,寓意为绚丽的文笔。李白因为才气出众被唐明皇招入宫中,后来失去恩宠,再后来流放夜郎。屠隆写李白告别家人时说,思量一生,都被这管彩毫作祸。
屠隆在写李白,也是写自己,满腹的才华,一样的被人暗算。

图片

文学史上,屠隆地位独特,是明代文学从前后七子时代走向公安派时代的一个重要过渡。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自己写文章,从来不需要构思,都是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他有很多文集,《栖真馆集》《由拳集》《采真集》《南游集》《鸿苞集》等,刊印成册,当时文人争相买来读。《四库全书》都收了他不少作品。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明朝印刷业出版业比宋朝发达,不少书商也在找畅销书作者,屠隆的名字总是被盗用,安放在本不是他的伪作书封上,他知道了也莫可奈何。这也给两三百年后的文人增加了考据工作,因为他们发现,甚至连有些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书里,居然也有好几十卷假托他名的伪作,混入他的作品中。
可见他的文字影响力在他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很大了。

图片
我们今天读到古人的生活经典丛书,不少是晚明人写的,比如,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等,晚明文人既追求闲适的江南乡村式生活情致,也善于将日常生活艺术化,这是晚明文人特有的文化气质与处世态度。
屠隆也是那个时代知名的文人生活家,在如何把生活过得有情致有雅兴上,特别愿意花时间研究。他专门写过一本书,讲长途旅行,短途游玩,春游秋游时,该带些啥用品,还画图讲授如何制作,书名叫做《游具雅编》。
里面详细说到出门要戴的各种帽子,登山杖,钓鱼竿,以及春夏秋冬的衣匣,满足不同人数的多层食盒,方便携带的茶具,酒具,药篮,甚至乘坐什么样的船,工具箱里放什么等等,他一边画图一边文字说明,形制,规格,功用,如何穿戴,使用,制作,以及注意事项。
图片
《春游晚归图》 宋 佚名
《明史》说他生有异才,在博物学领域极有造诣。他还有一本专门写生活小品的书,《考槃余事》,书里专门讲文房清玩,谈书版碑帖,评书画琴纸,论笔砚炉瓶等生活学习器物。
里面有一篇文章《盆玩》,描写案头盆景,他这样写松:

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最古雅者,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其本如臂,针毛短簇,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郭熙之露顶攫拏,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似入松林深处,令人六月忘暑。

他说,放在案头最古雅的,就像一尺高的短毛松针盆景,可以修成历代名画家笔下的样子,六月大暑天里,就像进入松林一样,让人忘了夏季的高温。
这是晚明文人的山林之志,把自然之美带到案头。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图片

屠隆特别喜欢旅行,他写的关于旅行游具的书,是每次出行后加增一些经验,积累出来的。尤其罢官后,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普陀山,那里成为他的精神后山。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屠隆为普陀山写过大量的诗文,并且编了一本《补陀洛迦山志》,这是普陀山有史以来的第二本山志。明朝印刷业发达,而且又是大名士屠隆编写的,一时间大家不仅争相购买,还争相到普陀山旅游。
图片
在“暄桐生活方式一日体验”中,林曦老师在会稽山所拍下的竹林
今天的人外出旅行,会到名川古迹打卡,甚至在社交媒体上Po出和某知名博主同一个角度的照片。屠隆那个时代,人们也争相去他文章中提到的地方去看一看。他写了《补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龟潭寒碧,香炉翠霭等,引起了很多人共鸣,甚至有一阵,来过这里的文人,多少会选其中几个,来同题作诗。
据说,王阳明先生也同题做过十二首。
也因为从屠隆开始的几百年间,历代文人对普陀山的反复歌咏,让这里从清净的佛教圣地,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

图片

屠隆写过两本清言小品,《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和《菜根谭》《小窗幽记》《幽梦影》《围炉夜话》等,从成书的时候算起,一直到今天,四五百年过去了,都是书店里的畅销书,不同的出版商过些时日就会重新编辑,已多次再版。

屠隆究竟写了啥,这么受欢迎呢。比如文章最前面提到的那句: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平时只自悠然,遇境未免扰乱。
今天的我们常常说,随心所欲,想怎么呆着就怎么呆着,这在屠隆看来分外危险,因为真的遇见考验,人会十分慌乱。而只有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有余量,也才能逍遥得起来。
又比如:口中不设雌黄,眉端不挂烦恼,可称烟火神仙,随宜而裁花竹,适性以养禽鱼,此是山林经济。
不要去八卦,就少了很多烦恼,养点喜欢的花竹鸟鱼,人也会获得更多生机。
再比如:风晨月夕,客去后,蒲团可以双跏,烟岛云林,兴来时,竹杖何妨独往。
早晨起来,晚上睡前,和朋友聊完大天,都可以静坐一刻,让众神归位。工作闲暇时分,找个喜欢的地方小住几天,这些都能让人元气满满,能量充盈。
以及这句:流水相忘游鱼,游鱼相忘流水,即此便是天机,太空不碍浮云,浮云不碍太空,何处别有佛性。
我们以为的天机与佛性,总是神秘,其实俯仰之间,处处都是天机与佛性,并不神秘,是常识,是自然。 
屠隆写完这两本清言,自己也很开心,说余之为清言,能使愁人立喜,热夫就凉,若披惠风,若饮甘露。你们读完了我这样清明美好的语言,就像和风拂面,如饮甘露,也没啥发愁的了,喜乐生焉,无上清凉。
是的呀,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话依然被今天的我们喜欢。

图片
时隔数百年后的今天,林曦老师也有这样的习惯,将那些好的句子,认真写下,看到便身心清凉。我们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