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史三书(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23-09-06 发布于北京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著者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折叠 编辑本段 图书目录

治史经验谈

序言

一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三)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六)其他几点意见

二 几条具体规律

(一)尽量少说否定话

(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三)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

(四)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为正确者,但须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证

(六)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

(七)不要轻易改字

三 论题选择

(一)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二)问题的实用性

(三)大问题与小问题

(四)自己能力与材料情况

(五)检查论著

四 论著标准

五 论文体式

(一)常行体

(二)纲目体

(三)纲目变体

(四)复合体

六 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

(一)引用材料方式

(二)注释方式

七 论文撰写与改订

八 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一)立志与计划

(二)工作要诀

九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一)健强身体、健康心理

(二)一心力、惜时光

(三)淡名利、避权位

(四)坚定力、戒浮躁

(五)开阔胸襟

(六)慎戒执著

治史答问

序言一

序言二

一 我研究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二 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代的课外阅读

三 我对于政治制度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四 我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五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六 我对于上古史与考古学的兴趣

七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八 我对于唐诗史料的利用

九 我今后的撰述计划

十 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人手

十一 研究中同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

十二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

十三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

十四 目录学与校勘学

十五 年龄与撰述

十六 前进与落伍

十七 史学二陈

十八 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

十九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二十 我购藏书刊的原则

二十一 我对于中国通史讲授的几点意见

附录一 严耕望先生访问记(黄宽重)

附录二 《唐代交通图考》序言

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序言

上篇 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

下篇 从师问学六十年

附录一 我与两位王校长

附录二 我对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

附录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余英时)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