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东方文捷 2023-09-06 发布于天津

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作为一名老师,读一本好书,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林清玄的话:“读书是最好的化妆。”来勉励老师们坚持阅读,并分享到,自己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都与书息息相关,作为教师,读书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躬身笃行,张莺莺主任还鼓励教师们谈谈自己的阅读史,回忆和总结读书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莺莺主任谈到:“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孩子进行阅读。”

  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富有人文修养的教师。教师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熟读在华夏大地上行走了两千多年的古典文化,便是点燃一个人内心智慧和深刻思想的捷径,从而提升自己生命的亮度,拓展生命的宽度、延伸自己的生命的长度,进而修得一种卓然不群、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终身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才会更加享受教育的幸福感。

何为成功的阅读?

好的阅读,应与“生存力”相结合

今天,大雪飞扬,可屋内开着暖气,所以暖意融融。我偎在软软的沙发里读完这本名为《乱读术》的小册子,这雪天更觉美好和惬意。

与书名挺吻合,我就是一位乱读之人,就是这书里所说“读书不拘泥于书的种类”的人,所以很赞同书里所说的,“乱读是最有趣的阅读法”这一观点。

对于阅读,我一直只为愉悦,为了满足内心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而甚少有读书的功利之心。所以多年以来,读书很杂,却并无系统,也无讲究。

深知这样读书的坏处,不能形成深层次研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好处,任何事物看似无任何联系,但实质往往触类旁通,“乱读”多少可以养成一些快速抓住本质、快速学习的能力。

《乱读术》这书的作者是年已90岁、日本学者外山滋比古。我因为看到书壳写着这书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连续5年销售第一的图书,于是立刻从众多图书中选了出来,充满了期望,可读后却还是有些失望。

原以为此书会写乱读之好、乱读之法,可读后却发现书写得很杂,说了甚多与“乱读”无关的问题,书的条理也很乱,而且书内某些观点也有些偏颇,甚至感觉“自以为是”。如若我真如书中所写、所赞许的作法“读不下去就放弃”,那么这本书我会断然放下。可与往常一样,我还是坚持把不喜欢、但已开始读的书咬牙读到最后一页。

因为,我一直心里有着一种理念:开卷有益。读了总能或多或少学到一点东西,可以吸收学习,当然也可以批判学习!

书中认为,读太多的书不是优点,有时会是缺点,对“读书太过信仰可致头脑近视”,导致头脑里塞满了知识,留不下思考的空间。

外山滋比古老人还认为,知识是与思考成对立关系的,“真正思索之人,终究会明白知识与思考是二选一的关系。意识到博学之人不善思考,思考之人不善博学。”

博学就不善思考?我反对任何非此即彼的观点,认为都是简单粗暴的,而简单粗暴都是偏颇的、无科学性的。

自古至今,博学人不一定都善思考,因为知识和智慧还是有区别的。但善思考的人一定多博学,无论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是近现代的大师们,那些善思考的人应该多会是他们那个时代最有知识、最博学的人。

虽然书中一些观点有些偏颇,可书中依旧有着个别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就是书中提出在读书中要进行思考的重要意义,以及“阅读方法需与生存力相结合”这一重要观点。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认为自己读书了,也能侃侃而谈说出自己读到了些什么,可是他们往往并未将所读之书与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进行充分印证,对自己固有的知识、观念、方法和态度进行检验和提高,并再将自己认识和思考的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生存力”的终极目的。


为读书而读书,并未实现提高自己“生存力”的终极目的的阅读,都是低次、无价值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还不如把时间节省出来去跑跑步,如此不伤眼睛、强壮身体,好歹与己有益。

我打个与“鸡汤文”有关的浅俗比方。社会上对“鸡汤文”多有贬意,可我认为,事物往往有两面性阅读这种励志小文章对某些人是浪费时间,但对某些身处人生逆境的人,阅读它们真得可以起到一定振作精神、扬帆再起的作用。

可是,真得对所有人都能起作用吗?不尽然!我曾见过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读过张幼仪被抛弃却自强自立故事的女人,振作了几天,又哭哭啼啼与前夫大吵大闹,孩子也不管,工作也不顾,硬要拿下半生拼他个你死我活。

我还见过读完“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好好说话开始”这文章的人,信誓旦旦说受益匪浅。可再见到她时,依旧对老公吼、对孩子叫,每天仍旧是不满、怨气写在脸上,与家人的沟通技巧丝毫未长进,也不想长进。

还见过读了一堆教育书籍和文章的妈妈们,依旧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丝丝毫毫苦,每天事无巨细当着唠唠叨叼的“老妈子”,眼晴盯着每一次成绩,心情比孩子起伏还大,却对自己孩子对人说话冲,以及自私、冷漠等等不好的品质视若无睹、不以为惧。

这种种例子举不胜举。

若读书不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没有用自己的理解去填补过往有缺陷的认知,没有用来增强自己的“生存力”,没有达到提高自己智慧的目的所在,没有增多自己解决生活和生存问题的技巧,那么你是你、书是书,你永远无法突破自我局限。那么读不读书、读多少书依旧无变化、无提高。读书对你是无用的,仅仅只能达到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目的。

读书的好处在哪?《乱读术》书壳上的一句话恰恰说出了读书的意义。这话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所言,“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