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鼓楼间小市场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9-06 发布于上海

作者:许王瑄

人到老年,时常被思亲怀旧的情愫萦绕。最近又一次造访旧居,站在门檐下,如烟往事,似乎又闪回眼前。

东轿杆胡同是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两厢排列着七家住户。我家在胡同的尽头,两重三合院,中间月亮门分隔成里外院,里院我家住着三间北房,前廊后厦外带两间小耳房。那时节,老北京的四合院里,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关上街门就是一家子。我们兄弟姐妹七个,老生弟弟却排行“老九”。这里头是有说道的:当年,西厢房赁给了韩二姑,东厢房租住着付大叔。为了人丁兴旺和表示亲昵,两家的孩子就随了我家子女的排行。韩二姑的儿子排行老六,叫德群;付大叔的儿子排行老八,叫德志,就这样,我有了两个异姓弟弟——老六和老八。

母爱留给我们的是一些刻骨铭心的“小事”。中午放学吃了午饭,母亲早早地在堂屋方砖地上铺一张大凉席,按着我们睡午觉,她把我们脱下来的裤衩背心,放到绿瓷瓦盆里搓洗一遍,晾在太阳底下。我们一觉醒来就能穿上干爽衣裤。 记得有一年国庆节,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天安门前的群众游行,队伍走到府右街解散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一路小跑回家,白汗衫蓝裤子已经贴在身上,犹如落汤鸡一般。母亲让我赶紧脱下湿衣服,赤溜溜钻进被窝。母亲冲了一碗藕粉,我趴在枕头上喝下,一股暖流直通肚腹。当时真想天天下雨,天天钻热被窝喝甜藕粉,感觉世间幸福莫过于此。

母亲虽是大家闺秀,却继承了姥姥的几样家乡菜肴——蒜苗烹虾段,红红的虾油,白嫩中带金丝的虾肉,配上翠绿的蒜苗段;还有侉炖黄花鱼,当然黄花鱼得是纯正的黄海捕捞冰鲜上市的,做出来色泽金黄汤汁浓郁,夹到嘴里,雪白的“蒜瓣肉”分外鲜香;粉条炖猪肉,只选前臀尖,炖出来的五花肉埋在亮晶晶的宽粉条里,色、香、味俱佳,肉一揭锅满院生香。

冬天,特别是大年三十的什锦火锅,那是讲究团圆饭桌上阖家共享的。锃光瓦亮的黄铜火锅里,依次码上熏白肉条和肉丸子——两样都由姥姥亲自烹制。火锅里还有口蘑、玉兰片、酸菜、粉丝、冻豆腐,浇上高汤,撒上一层蒜泥。火锅腔里木炭噼啪作响,火锅上热气蒸腾,漫延着一股年味儿。北城百姓的热闹去处就是钟楼鼓楼之间的小市场。论起北京繁华热闹的地界儿,有句老话是:东单、西四、鼓楼前。虽然没提到鼓楼后,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那里永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民俗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一出东轿杆胡同口儿,便融入了喧哗鼎沸的闹市之中。西起鼓楼西大门,东至鼓楼东门,北到钟楼圈儿,方圆半里多地整个儿是天桥市场的翻版。胡同口斜对的红墙下,有位常年摆药糖摊子的老头儿,无冬历夏穿着一件灰布大棉袄,盘腿坐在药摊前吆喝。再往东是各色针线百货、呢绒布匹的摊床,一直蜿蜒到鼓楼后门扣着的那口大铁钟前。

大铁钟像个界桩,北边是正式的钟楼小市场,东边是“金融街”,除去一家干果铺,大棚买卖家稀少。

北边市场里,吆喝声、琴鼓声、醒木声、叫好儿声,呼朋引伴好不热闹。靠西第一家是个露天茶馆,一圈儿板凳围成个圆场子,这里的西河大鼓,一般唱《杨家将》和《薛刚反唐》。他对面的土台子上,是带茶桌的评书,白碴木茶桌上摆放着青花瓷茶壶、茶碗和花生、瓜子之类的小吃。这里上演的评书常是《三侠五义》。听客需付茶资,书场不零打钱。

再往北,多是各具特色的杂样饭食摊儿,什么荞面压饸饹、扒糕凉粉、豆汁焦圈、卤煮火烧,不一而足。其中印象较深而现时已经绝迹的有两种小吃,就是卤煮羊霜肠和芸豆面小饽饽。其实,煮羊霜肠是极为低廉粗糙的小吃,那时也不知为什么,就觉得香气那么诱人。

要说当年钟楼小市场里最吸引我们哥儿几个的,还得是小人书摊。到了书摊犹如进入一个万花世界,眼花缭乱,简直哪本都想看。那时的小人书是可以租赁的,很便宜。以武侠和历史故事居多,什么三侠、七侠、小五义、大八义早已记忆不清。不过对刘继卣先生绘画的《水浒》《三国演义》连环画小人书,我是情有独钟。受其画风熏陶,从中学开始喜欢美术课、素描、水彩经年不辍,以致后来成就了小有名气的漫画家。

白云苍狗,往事如烟。我现在住地虽然早就远离了鼓楼一带,但那里毕竟是儿时记忆中最为无忧无虑的时光缩影,留下了无尽的陈年旧事。有时还特意重游探访一番。万幸得很,轿杆胡同还是小巷依旧,七家住户的各式门楼经半个世纪风雨飘摇,竟还是老样子。

5号院两扇街门静静分列两旁,院内拥挤得让人疲惫不堪,早已失去三合院格局。所幸旧居檐下棋盘格的窗棂红漆犹艳。从残破的窗纸缝望去,当年,我们席地而卧,躺在堂屋方砖地上午睡,母亲在一旁搓洗衣服的声音犹如在耳······

现时的堂屋却是屋门紧闭窗帘斜掩,不知是否有人居住?有种物是人非的悲凉袭上心头,一首小诗油然而出:重返旧居一梦回,六十年间游子归。犹忆童时喧无忌,白发童颜或可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