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景山人转宣武

 新用户8926AVU2 2023-09-06 发布于北京



《日下旧闻考》源自朱彝尊的《日下旧闻》

朱彝尊故居
宣武区海柏胡同16号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chá),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这是海柏胡同的又一位名人,可朱彝尊比他大二十多岁,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这二位有过交集。

朱彝尊(1629——1709年)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开科入选,因他的知识渊博,深受康熙的赏识,他出身贫寒,康熙称他和另外两位著名文人姜辰英、严绳孙为“海内三布衣”。朱彝尊先在翰林院任职,后为起居注官,后又入南书房。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在《清史稿》中说他:“博学多识,凡天下之书,无不批览”。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康熙年间亲自编写鸿篇的北京史地书籍《日下旧闻》,在北京古代的史地书籍中,清乾隆年间编著的《日下旧闻考》是内容最丰富的了,但它是以朱彝尊的《日下旧闻》为基础,乾隆下旨、由-组织文人的官方编纂。为了尊重朱彝尊的原著,仍起书名《日下旧闻》,为了区别两书,加了一个“考”字。“日下”即京城、北京之意。“日下”一词出自唐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以后就把日下比为长安、京城。而朱彝尊是一个人编写,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从1600多种各类古籍中,选择有关北京史地方面的资料,常常是白天去访古探幽,深夜“挑灯夜战”。直到访问的古迹和史书上的记载大致相同,他才下笔。朱彝尊治学严谨,康熙年间的一些名人文士,如徐文长、徐乾学、姜辰英、冯溥、高士奇等都为《日下旧闻》写了序言。他们说朱彝尊写书是“精心搜讨,所至访求”。

值得一提的是,朱彝尊还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好友,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就是曹寅捐钱出资刻印的,而曹寅的《楝亭诗抄》是朱公作的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子夜,无疾而逝,年八十一。

朱彝尊的故居在海柏胡同路南16号,门口有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院内为二进的小型四合院,后变为大杂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地区改造,胡同随之拆迁。朱彝尊的书房是南屋,名叫“古藤书屋”,其窗前有一架古藤为朱公亲手所植,其藤枝干苍劲,紫花垂窗,朱公有诗云“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古藤书屋里,曾藏书万卷,这里也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常来之所。当时的名士如王渔洋(士祯)、查慎性、孔尚任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