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皇家墓志现身河南,堪当楷书“顶梁柱”,比“欧颜柳赵”高出几个档次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法史都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为核心的,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帖学逐渐衰微,碑学逐渐兴起,大家才意识到魏碑中的魏楷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一位普通农民挖出的一件楷书墓志,为大家研究魏碑,又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这件作品就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孙,大将军元思的墓志,即《元思墓志》。这是一件能当得起楷书“顶梁柱”的作品,此作刻于北魏正始四年,是魏碑完全成熟之后的作品,作为皇家墓志,其丹书和篆刻也十分精良。

在李世民对王羲之极力推崇的影响下,唐代楷书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走向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书写,法度完全成熟。

不过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唐楷过于规范化,我们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创造力,最终造成板滞。

在唐代时很多书法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向魏楷取法,但终究没有形成风气,影响很小。

如今《元思墓志》的出现,为我们取长补短,学好楷书又提供了新的范本。作为魏碑,它承袭了隶书中的古雅之气,同时又拥有相对完备的楷书法度。

在对结字的处理上,《元思墓志》会刻意拉长某些笔画,这就是典型的隶书体势的遗存。这些笔画既起到了丰富作品变化的作用,又使得作品带有古意。

在用笔上,此作横笔竖笔都多用方折,只有极少部分的圆笔;即便是撇捺和走之底,也是略带锋芒的,这种方劲的用笔再加上方严的文字结体,塑造了作品端庄凝重的气度。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这是一件舒畅流利而不失雅正的作品,并且因为长埋地下,最近几十年才出土,被保存得非常完好,一字未损。

从对隶书古意的继承和对唐楷的调和的角度来看,《元思墓志》比“欧颜柳赵”都还要高出几个档次。

像这样的作品是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我们学习起来也不会造成学习唐楷的弊病。

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