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生平故事

 半城湖之缘 2023-09-06 发布于安徽
首发2023-09-06 09:30·李莹莹小史

前言

1037年农历正月初八,一个承载着千头万绪的新生命在四川眉州眉山降临人世。他是时任朝中重臣苏洵的长子,取名轼,字子瞻,后世尊称苏东坡。苏轼自幼便展现出超常的聪颖,7岁能背诵《千字文》,读书过目不忘。12岁时,苏轼随父亲到达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今开封),接受正规教育。他博览群书,对《春秋》、《左传》了如指掌,书法造诣亦深厚非凡。

少年才俊初露锋芒

19岁那年,苏轼随父应试,试题出自理学家邢邦达之手,内容考察应试者对时政的分析能力。邢邦达原本认为这道题目过于艰深,无人能答,谁知一位少年郎竟提交了一篇见解非常敏锐的文章。邢邦达惊呆了,连忙关照左右“此子必当独步天下”。这位少年郎,就是苏轼。

当时的文坛大家欧阳修亦大为赞叹,多次向人盛赞这名少年的过人天赋。欧阳修本想收苏轼为弟子,但由于避嫌,还是作罢这一念头。然而,苏轼的名字已被这两位顶尖学者牢记。

19岁的苏轼已经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文采和见解,这在当时的科举试中可谓罕见。一般童生进入科举场考试,多是为了试试自己的运气,能够中格就是莫大的荣幸。再加上试题艰深,无人能解,考官们也并不抱太高的期望。

谁知苏轼却出人意料地提交了一篇意见精辟的答卷,考官邢邦达为之称奇。我们不得不惊叹苏轼的聪明和学识已经远远超越同龄人。欧阳修乃当世第一大儒,他的肯定更让人信服苏轼非比寻常。

一个少年才俊就此崭露头角,成功引起两位顶尖学者的瞩目。欧阳修甚至想收他为弟子,可见苏轼的资质令人无法忽视。而苏轼也没有辜负这份期待,在往后的人生中他继续以惊人的创作才华证明自己是千载难逢的文才。

三年守丧,一生大变

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病逝,按照古代礼法,苏轼必须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重新出山,却发现整个政治格局已然天翻地覆。他的恩师欧阳修受到权臣王安石排斥,自己也失去靠山。1071年,苏轼上书批评王安石变法弊端,被王安石于是以“党附欧阳修”的罪名贬谪至湖南郴州,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遇政治打击。

三十出头的苏轼并未气馁,他在郴州任职时勤勉尽责,深得百姓爱戴。三年后获释,苏轼重返东京,希望能重新出任要职。谁知1079年,因“醉骂宰相”再次被贬至黔州(今贵州遵义),这次竟被迫弃官,卸去官服。黔州地处偏僻,苏轼在此度过了人生最艰苦的岁月。

苏洵去世对苏轼影响深远,他不仅失去了父亲这个强大后盾,更直接改变了他仕途的发展轨迹。按照古代的丧制,守孝三年是每位孝子必经的过程。

苏轼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一切,返回家乡守制三年。这三年看似平凡,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三年后,苏轼带着哀恸重新走出家门,一心想要回到熟悉的政治舞台,却发现已物是人非。

、、欧阳修这棵大树已然倾倒,失去靠山的苏轼在朝堂上顿时立足不稳。他选择了继续捍卫恩师,却也因此再无上升之路可言。1071年首次被贬已预示着他仕途的坎坷,1079年的二贬更是让他声名扫地。

三年守孝让苏轼付出了巨大代价,他白白失去了最值得奋斗的黄金时期。等他重新苏醒,朝局已不复从前,自己也成了新势力的眼中钉。苏轼不得不在经年的牢狱生涯中重新审视人生,这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忆昔妻,再无相守人

1075年冬,苏轼于密州(今四川三台)任上,突然梦见已故妻子。这位妻子在苏轼初任判官时即病逝,如今已过世十年。

苏轼醒来,泪湿昏黄的灯火,取出笔纸写下《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以怀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诗句哀伤动人,道尽了思念之情。

当年,19岁的苏轼迎娶一位才貌双全的美丽少女。初婚之夜,他高兴地赋诗一首《南乡子·集句》:“芳时偷得醉功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双。”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妻子便因病离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此时此刻,妻子的容颜在梦中重现,苏轼心如刀绞。他始终相信,人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初遇爱妻之时的朝霞春意。哪怕流离失所,心中仍有一方温暖,便可熬过漫漫长夜。

妻子的离世成为苏轼心中的永恒伤痛。少年新婚之喜转眼即逝,正当两人尽享鸳鸯之乐时,妻子竟然因病早逝,这对苏轼的打击难以想象。

10年过去,妻子的容颜还历历在目。或许,苏轼内心从未真正放下过她。梦中重逢,泪湿枕巾,苏轼再也按捺不住思念之情。他取纸笔,在孤独长夜里倾诉对妻子的哀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何等长久的分离。十年来不敢想念,却也从未忘怀。梦醒后,苏轼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人生如梦,梦醒后才意识到珍贵的永远离去。妻子就这样成为他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绚烂春花。

坎坷经年,高山流水遇知音

1079年,苏轼离开黔州,改任桂州团练副使。此次任上,他结识了张先,两人志趣相投,成为知己。苏轼在张先家中找到了短暂的归属感。

两人啜饮美酒,吟咏怀古,颇有超脱尘世的逍遥气质。苏轼写过无数描绘江山风光的佳作,而张先的画作更是入画家的心坎。有这样一位知音,苏轼的内心也终于见到了一线曙光。

1086年,苏轼任杭州越州知州期间,再遭贬谪至湖南郴州。此次远离故乡,竟达6年之久。56岁时才得以回到东京,却因反对哲宗即位被流放至海南岛,直至1097年才雪释前嫌。

晚年的苏轼虽屡遭贬谪,却依旧我行我素、洒脱诙谐。他以高山流水为友,抚琴吟咏,传递出独属于文人雅士的气质。苏轼不为权力所系,不为地位所累,用诗文抒发心声,成为千古绝唱。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苏轼历经风风雨雨,四次被贬谪,几乎遍尝人世际遇。然而,在这些外在磨难中,他内心的道不懈怠,依旧我行我素。

中年之时,苏轼有幸遇上知音张先。两人皆怀抱高远理想,对世俗荣辱不屑一顾。清谈怀古、饮酒作诗,颇有脱世高人的气度。苏轼在张先家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有知音在侧,人生即便困顿也会照进曙光。张先的画作更成为苏轼创作的灵感源泉。苏轼将江山墨彩描绘入画,两者相得益彰。这段知遇成为苏轼人生难得的温暖记忆。

尽管晚年屡遭波折,但苏轼还是保有高山流水般的性情。他既不寻求权势,也不畏惧贬谪,始终维持一个文人的独立人格。苏轼用卓越的词诗才华记录这波乱云天的一生,留给后人无数传世绝作。

苏门四杰,苏轼最伟大

1101年农历八月二十四,苏轼在常州病逝,享年65岁。一生坎坷,四次被贬,却留下 2600多首词和9600多首诗,影响千古。苏轼有两个弟弟苏辙、苏过,三兄弟并称“苏门三杰”。加上父亲苏洵,又称“苏门四杰”。

苏轼最为出众,他擅长词、诗、文、书画无所不通,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苏轼以词入诗的手法,开创了词的新境界。如果说苏洵是苏门的祖山,那么苏轼就是苏门最高最璀璨的山峰。一个家族里能出现一位大师已是千古奇迹,苏家竟然辈出四杰,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苏门四杰中,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既是一代词宗,又是艺术家、书法家,才华横溢、融会贯通。苏轼的出现,使北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苏洵是这一文学世家的奠基人,对三个儿子的教育奠定深厚基础。但苏轼最为出类拔萃,他开创的词风改写了词的发展历史,被后人称为“词中之龙”。

苏轼不仅自己创作卓尔不群,他开创的词风也启发后来者开拓新领域。苏轼以其非凡的造诣和魅力,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没有他,就没有盛唐词坛,也就没有后世的枕上吟、弹词之美。

苏轼完全证明了“诗言志”的内涵,他的作品传神达意,抒发了一个执着的文人的心声。苏轼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词人,“苏门四杰”之最高峰。

结语

苏轼坚韧乐观的人生精神至今仍然鼓舞着千万读者。流离失所的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用他深邃的文字,传达着面对磨难仍要心怀希望,面对黑暗要信仰光明的积极人生态度。苏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权力和地位,而在于他是否活出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