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碘对比剂外渗如此严重??试试这 9 种处理方法

 紫燕玥玥 2023-09-06 发布于江苏

碘对比剂外渗是指 CT 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时,对比剂渗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碘对比剂意外漏出。文献报道,碘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为 0.3%~1.2%。
由于碘对比剂的毒性作用和压力作用,一旦发生外渗便会对病人产生不利影响。外渗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在注射后 24 h~48 h 达到峰值,随后会有持续数周的慢性炎症反应。

图片

图片说明:外渗 1 h 与外渗 4d 时的手背情况

因此,出现碘对比剂外渗应积极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因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组织损伤。

发生机制


临床常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有碘佛醇、碘海醇、碘普罗胺等,虽然黏度、毒性均比离子型造影剂低,但其渗透压仍高于人体血浆渗透压,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的发生机制:

1.细胞毒性:碘对比剂外渗于外周组织(尤其是皮肤组织),可生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并在 24~48 小时达到高峰。随后会有持续数周的慢性炎症反应。

2.机械性压迫:外渗至局部组织的碘对比剂所产生的机械性压迫是导致外渗损伤的另一重要机制,机械性压迫的程度与外渗量直接相关。小剂量外渗者症状可在 24 小时内消失。当外渗量小于 20 ml 时,患者一般不会发生软组织损伤。大剂量外渗可引起静脉外组织的严重损伤,严重者可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

3.渗透作用:目前常用碘对比剂的渗透压均在 600~800mOsm/(kg·H2O),远高于人体血液的渗透压 [280~320mOsm/(kg·H2O)]。外渗于皮下组织的高渗性碘对比剂使得局部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因脱水引起局部血小板聚集,后者通过释放前列腺素 E1、E2 等炎性趋化因子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重度病变时,因骨筋膜间隔的限制作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增加和缺血缺氧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下面,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对碘对比剂外渗后的处理要点及局部处理方法进行整理,供临床借鉴。

外渗处理要点


1.定期评估外渗程度。
2.根据外渗的严重程度分级处理。
3.轻度外渗:多数损伤轻微,无须处理。要嘱咐病人注意观察,如外渗加重,应及时就诊。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
4.中重度外渗:抬高患肢,早期使用 50% 硫酸镁保湿冷敷,24 h 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粘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 0.05% 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连用 3d,每天 3 次,每次 5 mg,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
5.根据外渗加重情况,及时提请会诊。

6.健康教育:外渗后出院指导,如有异常及时就诊或电话咨询 将外渗情况及处理做好记录。

局部处理 9 种方法


No1. 硫酸镁等药物湿敷
作用机制:50% 硫酸镁溶液湿敷,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加快炎症的吸收,达到镇痛的目的,有一定的效果。
方法一:用 50% 硫酸镁 5 ml+地塞米松 10 mg 浸湿无菌纱布,再将纱布覆盖外渗部位,保鲜膜固定,1 小时左右更换纱布。有研究显示,50% 硫酸镁+地塞米松对于大量外渗有较好疗效。

图片


方法二:将 50% 硫酸镁 5 ml+2% 利多卡因 5 ml 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外渗部位,保鲜膜固定,1 小时左右更换纱布。研究发现,硫酸镁配合 2% 利多卡因湿敷肿胀部位,2~3d 症状消失。

No2. 水胶体透明贴
作用机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湿润皮肤,预防坏死组织形成,促进组织细胞修复。
方法:外渗发生后立即贴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前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待干后用酒精棉球将碘伏擦拭干净,水胶体贴敷范围超过外渗部位,注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4~48 h 消肿。

图片

图片


No3. 赛肤润液体敷料
作用机制: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方法:使用前先用手沿血管方向以螺旋式按摩患者的肿胀部位 4~5 min,再外涂赛肤润液体敷料,每 2 h 涂 1 次,外涂范围大于肿胀部位边缘 2 cm。

No4. 乙醇及如意金黄散等外敷  
作用机制:75% 乙醇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兼有局部麻醉镇痛功效,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效。如意金黄散、地塞米松、蜂蜜配合使用,具有促进组织肿胀消退,改善组织充血程度,抗炎,保持周围皮肤湿润等作用。
方法:外渗发生 1 h 内先予 75% 乙醇湿敷,随后将如意金黄散 12 g+地塞米松 15 mg+蜂蜜 5 ml 调成糊状外敷在外渗部位,范围大于肿胀部位边缘 2 cm,厚度 1~2 mm,再用保鲜膜大于肿胀部位外周 5 cm 进行保湿、固定,每日换药,4d 为 1 个疗程。

No5. 等渗盐水凝胶外涂
作用机制:等渗盐水凝胶药膏为凝胶状,采用黄原胶、氯化钠和水制成,不刺激皮肤,保湿。研究显示,轻度外渗 4 h 见效,中度外渗 12 h 症状消失,重度外渗 24 h 后肿胀消失且 48 h 恢复正常。
方法:将等渗盐水凝胶均匀涂抹在外渗部位,范围大于肿胀边缘 2 cm,每隔 2 h 涂抹 1 次直到皮肤恢复正常。

No6. 马铃薯外敷
作用机制:马铃薯浆汁的应用优于硫酸镁溶液,能消炎、止痛、消肿、缓解痉挛、促进细胞再生等功能。有研究表明,冷藏后的马铃薯片优于普通的马铃薯切片外敷。新鲜马铃薯片加地塞米松,具有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减轻疼痛、抗感染等效果。
方法一:马铃薯 200 g+水 50 ml,制成浆汁,冰箱冷藏,放置<8 h;渗出局部碘伏消毒后,用马铃薯浆汁外涂于肿胀部位,厚度 2~3 mm,外敷范围大于肿胀部位边缘 2 cm,2 h 更换 1 次。
方法二:将冷藏在冰箱里 4 h 之内的新鲜马铃薯,切片厚度为 2~3 mm,并将切片置于纱布上,将覆有马铃薯切片的纱布覆盖在肿胀部位,范围为超出肿胀部位 边缘 2~3 cm,保鲜膜固定,保持马铃薯片新鲜湿润,2 h 更换 1 次。
方法三:将无菌纱布块放入 20 ml 等渗盐水+地塞米松 10 mg 的液体中浸湿,然后将浸有药液的纱布置于外渗肿胀处,再将新鲜马铃薯切片置于纱布上,覆盖范围大于肿胀部位边缘 2~3 cm,保鲜膜固定,1 小时左右更换纱布及马铃薯片。

No7. 芒硝外敷
作用机制:中药芒硝具有良好的吸潮性,清热解毒、散积消肿。
方法:取干燥芒硝 60~100 g,用纱布包裹,直接敷于肿胀处,纱布袋潮湿后随时更换,24 h 肿胀基本消失。

No8. 药物封闭
对于重度外渗,采用地塞米松 5 mg+2% 普鲁卡因 2 ml 局部封闭,配合 50% 硫酸镁湿敷 10~24h,也可以 20% 甘露醇湿敷,3~4d 肿胀消退。

No9. 外科手术治疗
当造影剂渗出量较大时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机械压迫作用,引起急性筋膜室综合征,该症状虽少见但却最严重,若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丧失等;缺血性肌挛缩末期则需实施重建保肢手术,往往预后不良。因此,当采取外敷等措施症状仍无改善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行进一步治疗。

图片

筋膜切开术:当出现明显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或筋膜室综合征症状时应该进行外科手术。此法能很快缓解造影剂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患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手术切口也完全愈合。

多处小切口挤压:当外渗量较大(>50 ml)或有严重压迫感时应立即在穿刺点周围切开多个(通常 5 个~10 个)短小切口(2 mm~3 mm),然后向切口方向挤压,直到不再有造影剂流出。1 h~2 h 后水肿消失,皮肤切口在 1 周内愈合。多处小切口挤压法能快速缓解肿胀、减少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最后提醒:造影剂外渗虽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措施,但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未雨绸缪。操作前认真分析、评估,提高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降低外渗的发生率。

(文中图片为作者提供)

作者 | 董明芬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