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畔漫话】着力即差||胥加峰

 一犁_书馆 2023-09-07 发布于江苏

苏轼一生信佛,追求将思辨哲学与佛教思想融合,并将其对禅意的"顿悟"付诸于诗词歌赋中。年轻时璀璨夺目,意气风发,一举成名,天下皆知。作为儒家士大夫,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乌台诗案,因文获罪,九死一生,贬于黄州,看淡名利,寄情山水,转而求真养性,思想倾向“无为”之道教。他是集儒释道一体的集大成者。

苏轼弥留之际,和尚维林在他耳边大声道:你一辈子信佛,现在别忘了默念着西方极乐世界呀!

苏轼答:那个地方有没有我不知道,但现在使不上劲呢!好友钱世雄在旁大声道:“至此更需着力”。

苏轼答曰:“着力即差”。

“着力即差”,是苏轼对人生的终极感悟。太过用力就落了下乘。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努力终归也需有个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顺遂”,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焦虑,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儿女的教育、父母的疾病、房贷的压力,让每个人都精疲力尽。内卷,也已成为一个时代,消耗性竞争、稀缺性资源、羡慕与妒忌,也许是让每一个人“着力” 的“理由”。

苏轼被贬惠州时,曾寓居嘉祐寺,本想一蹴而就登上山顶,休息于松风亭。但在中途,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随遇而安,一切皆缘。该在山坡休息的时候,为什么非要必须“着力”地爬到山顶去看风景。近看山花烂漫,俯视众生蹉跎。“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山顶的风景或许更美,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观赏前,满是遗憾、惆怅。但当你看过以后,兴奋、激动也会慢慢消逝,冲动妄念也不过如此。

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也许余光中先生赞许的一部分原因也来至苏轼的无需“着力”吧。只要心静下来,走走停停,何时何地都可以坐看闲云,云卷云舒。

悟人生,如看山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第一层次的学与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第二层次的困惑与臆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第三层次的体验与修行,是对万物的否定之否定。这也是认识世界的三种境界。

在渑池僧舍,年轻的苏轼,怀念起五年前他与其弟苏辙在此惜别,五年后又在此重逢,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作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雪泥鸿爪”,似有非有,无问东西。万物来过,又都去了,最终都会灰飞烟灭。人生是万物,万物皆有人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要计较太多,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

着力即差,就是要平平淡淡工作生活,即使工作生活中经常遭遇挫折、困难,也要“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遇到任何事,都要平常心对待,不骄不躁。“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我们需要心安理得地接受每一天的平凡。


作者简介


胥加峰,江苏盐城人,现就职于某省属国企,随心随性随缘,偶有散文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