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白毛女的天桂山

 冬歌文苑 2023-09-07 发布于北京

白毛女的天桂山

在笔者的印象中,一直觉得北方的山多不如南方那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不,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西北驱车近两个小时,一路上,但见山峦起起伏伏,却个个蒙着一层土黄,难得看到一点点鲜活的颜色。蓦然,视线中渐渐显露出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山崖险峻、奇石百态;泉潺瀑溅、洞穴深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古有“北武当”之称的天桂山。

天桂山乃北方道教圣地,原本是为明崇祯皇帝修建的避难行宫,岂料行宫尚未竣工,李自成义军就攻进北京,崇祯也吊死煤山。受崇祯密旨、携龙泉宝剑秘密选址并督建行宫的太监林清德,遂出家为道,并将避难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

站在山脚下,远远可见山间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红色繁体“归”字,颇为雄浑洒脱。整个“归”字高 97.71米,象征着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宽49.10米,寓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河北省平山县为迎接香港回归,用了7个月的时间才雕刻完成的大型摩崖石刻。

在清幽的山路上迂回上行,凉风习习,迎面开阔平坦的路面上出现一座“归”字纪念碑,红色碑座,黑色碑身,白色雕塑,金色碑文。纪念碑系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而立的,正面为天桂“归”字碑铭,遥对着高山崖壁上硕大的“归”字石刻,辞藻华丽,气势宏大: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七月,中华圣土香港回归,举国欢腾,万民称颂。此爱国热忱,平山尤烈。为永志纪念,特邀松阳先生作“归”字巨书,镌刻于天桂山巨壁之上,字高九十七米,表港土回归之日,宽四十九米,记共和国建立之时。平山为夏商旧址,燕赵古邑,置县已两千春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天桂山素有“北方桂林”之称,明帝崇祯之行宫置于山腰,区内奇峰林立,殿宇重重,轻岚飞瀑,百态千姿,聚神州之灵华,蕴天然之秀美。更东洲定鼎,革命圣地西柏坡,建国前夕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一代伟人叱咤风云,乾坤在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归”字耸立天桂,媲美名山秀水,象征港岛终回抱,手足同胞不离分,更教励后人,勿忘国耻,扬我华魂,壮山河,醇国风,教益深远。

纪念碑的背面为时任香港临立会主席范徐丽泰女士题词:“共庆香港回归,齐襄中华振兴。”纪念碑的顶端为一只刻着紫荆花的弄球戏水白海豚,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惟妙惟肖,活泼可爱。

在青龙观山门之上有一副著名作家、书法家檀可创作的274字长联,将天桂盛景及重要景点展现给了大家。

这上联是:

身到名山,赏轻红浅绿,水秀石佳。确有巍峨之岩,凌空之阁,葱翠之树,澄澈之泉。况南俯汉粤,北仰京津,东望齐鲁,西连秦晋。按五台之灵应,展天桂之英姿。郁郁苍苍,劲松抗冷。粉粉紫紫,嫩蕊吐芬。有燕赵悲歌之气,有田林隐逸之操,有梅兰竹菊之格调,有琴棋书画之情怀。结伴来游,喜旧貌换新颜,心旷神怡。看扬烟杏雨,舞蝶啼莺。好馆高亭,人间仙境。

这下联为:

眼观美景,觉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绝无凡俗之念,嘈杂之声,忧患之思,庸愚之味。实春放芳菲,夏铺茵草,秋洒霜露,冬凝雪冰。识寒暑之循序,保胸襟之自然。弯弯折折,小径寻幽,断断续续,弦笙频唱。无金银非义之贪,无虚假不忠之想,无物欲利禄之争夺,无烦愁凄恻之伤感。登峰遥望,见宫阙映层楼,霞光云影。睹曲槛回廊,明窗净室,赤墙黄瓦,世外桃源。

上联写天桂山之静,下联写天桂山之动。诗词巧妙,结构严谨,使人不禁联想“有境能游真高贵,无非可议小神仙;心存物欲浮名外,人在天然淡泊间。”联因山而名,山因联而雅。山光水色,诗情画意。游天桂山,携一缕清风而去,拾一瓣花香而归,山在眸,松高悬,好境莫过天桂山。高度概括了天桂山地理及自然、人文景观。

笔者一行饱览了天桂山的众多名胜,山崖峭壁间的“三牲洞”;奇形怪状的“藏龙洞”;倚天之柱的“利剑峰”;飘飘欲飞的“蝙蝠石”;栩栩如生的“天马行空”;海拔千米的“三泉一井”……处于绝壁天桂山主峰半山腰上的“三清洞”,洞内宽敞明亮,岩石犬牙交错、龙飞凤舞,石床、石枕俱全,所设老君等塑像更是仪态逼真。

1950年,由田华主演的经典故事片《白毛女》在“白毛女的故乡”天桂山拍摄,大家熟悉的白毛女偷吃供果的镜头拍摄于天桂山的大光明殿,喜儿逃进深山的那个山洞就是“三清洞”,大春和喜儿相逢的镜头就在此拍摄。为此,人们将“三清洞”改为“白毛女洞”,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为此洞题名“白毛仙姑洞”。

为了纪念《白毛女》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教育后代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未来,著名红色民俗收藏家牛双跃慷慨捐赠,天桂山景区管理处投巨资在天桂山脚下创建了“白毛女艺术陈列馆”,2004年7月1日举行了开馆仪式,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田华、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等出席了典礼。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