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掌经常冷汗淋漓?试试这个方子

 无疾林 2023-09-07 发布于浙江

掌心汗出不止的人应该不少,我小时候的一个女同学就有这个毛病,她的手掌永远也没有干爽的时候,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去摸她的掌心,永远是潮湿的,黏腻的,让碰到她手掌的人忍不住要去洗手。

掌心出汗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胃热,一个是脾寒。

怎么分辨是因为胃热还是脾寒呢?

一是可以从手掌的触感来看,胃热的人手掌是温热的,出的是热汗。而脾寒的人手掌是凉的,出的汗也是凉的。

二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来判定。胃热的人胃口好,容易饿,喜喝凉水,而脾寒的人则食欲不佳,不喜饮水。

三可以通过大小便来判定。胃热的人,津液被蒸发,大便容易干硬,小便黄。而脾寒的人因为吃下去的食物不消化,容易生湿,所以一般来说大便不成形,经常有腹泻的情况。

依照现在这个环境和生活习惯,脾寒,掌心冷汗不止的情况应该会更多些。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解决掌心冷汗的方子。

方子组成:白术12克,生山药15克,干姜7克,生鸡内金7克,甘草5克。

药味不多,对付一般的脾寒足够了。如果有人脾寒的问题很严重,那么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可以加附子3克,肉桂3克。

附子有毒,不过药房买的一般是炮附子,毒性已大大减少,而且方子里用的量很小,中医里说有是症,用是药,脾寒真的重,这点附子可以放心用。

而肉桂是在其它药快煎好的时候放,大约煎三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说药方之前,我们试着解释下为什么脾寒会导致手掌出汗。

按照中医理论,脾主四肢,因此四肢有问题,都要找找脾的原因。

那为什么这汗是出在手上,而不是脚上呢?

其实不是汗只出在手上,也有很多人有脚汗的毛病。不过脚在人体的最下面。我们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焦,手在中焦,脚在下焦。手上出汗,我们找中焦的毛病就可以,脚上出汗,还需要找下焦的毛病,所以就不止脾的问题,应该是肾也有问题,那这个方子可能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在掌背出汗,而是掌心出汗呢?

掌背露在外面,属阳,掌心在里面,属阴。脾寒出冷汗,是阳虚不能固摄,汗液跑出去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偷要逃跑的话,是不是要选择防守最薄弱的地方?阳气不是那么充足的地方,比如手掌,就是防守不够严密的地方,所以汗从这个地方偷偷溜走。

道理说完了,我们来看看方子。

既然是脾寒,那么必须用热药。干姜就是温中散寒的高手。很多人以为干姜就是把生姜晒干了,其实不是的。根据张至顺道长的经验,干姜指的是母姜,它比生姜更辛辣,因此热力更足,温中的功效更强。

附子不用说了,大热,能回阳救逆,补火救阳,散寒止痛。寒很严重的情况下经常要用到附子。

肉桂辛热,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一般来说脾胃虚寒的人,中焦容易被堵,造成心肾不交,这样的话,上面有火,下面有寒。肉桂的另一个作用是把上面的火引到肾中去,因为这火是虚火,本来阳虚,用清热药去火的话不仅浪费了这点火,而且更容易加重脾寒。

去寒的工作做完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健脾了。为什么要健脾?脾长期被寒气所侵,必然是虚弱不堪的,治病不是治症,而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才能最大程度解决病人的问题。

健脾经典组合,白术加甘草。白术偏温补脾气,甘草是它的助手,两味药把脾气补好了。

接下来是补脾阴了,这里用了山药。脾寒湿盛,为什么还要补脾阴?这是因为干姜,附子,肉桂都是热药,热药容易伤津液,所以用山药吧津液补回去。

最后一个鸡内金。鸡内金有两个作用,一是健胃消食助消化,让受伤的脾胃恢复功能,胃口重开。二是散瘀。久病必有瘀,用鸡内金通一通,散寒,补脾,通脾的动作都做到了,脾胃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