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说:木心在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的日子里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3-09-07 发布于宁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心蒙难很深的地方,就是他工作的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厂子很小,在石门二路266弄13号,从前曾是一个尼姑庵。

1966年那场风暴开始后,木心先生头上除了自己喜欢的手工帽子,还多了几顶不喜欢的无形的罪帽。他自己做的帽子戴得很别致,有腔调。但几顶罪帽却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厂里有个被木心称之为“三号防空洞”的地牢,是他永生难忘的屈辱之所。他被囚禁在里面整整18个月,遭受的苦难无法描述,折断3根手指骨也发生在这里。

温文尔雅的木心先生,内心世界十分强大,在一次次的暴 力摧残下,坚贞不屈。后来他说起那个时候的事:“他们要我死,我不!”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木心先生结交了不少心心相印的工友。例如:朱煜元、秦维宪等,能称得上挚友的就不止十多人。

秦维宪还记得,1972年12月,他中学毕业分配到创新工艺品一厂,做塑料花的车间,没有劳动保护措施,注塑的毒气直袭人体。

令他印象很深的是,走进车间,见一位年近半百的人,风度儒雅,穿着补钉整齐的劳动服,双眼炯炯有神,脸带微笑。秦维宪随口叫了声:“师 傅,您好!”

不料,他脸色显得有点惊骇,连连摆手,示意不能这样称呼。原来他叫孙牧心,是被打入十八层地Y的“黑五类”,谁都可以侮辱、欺凌他。而他却整天强装笑脸,小心谨慎。

相处一段时间后,秦维宪才知道,此人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高材生,知识渊博,在上海手工业局系统里,没人比得过他。

他穿着打扮得体,冬天戴一顶自己做的帽子,有点类似现在朝 鲜军 人帽,有帽檐,呢料的,帽檐翻下来可以护耳。

和他一起干活不累,开心!大家一起猜灯谜,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会说笑话。自己不动声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模仿能力特强,模仿表情、动作,模仿同事,逗大家苦中作乐。

在一群体力劳动者当中,干活干得精疲力尽之时,一个有趣的人,即便满身被涂抹标签,也比空洞漂亮的口号更有人格魅力,更受欢迎。

朱煜元和秦维宪一样,也是厂里的青工,刚刚见世面,是学知识的年龄。他们觉得木心是个好人,待人诚恳,知识面广,什么都懂。音乐,文学,书法,绘画,都烂熟于心。

图片

木心当年的忘年交朋友朱煜元(右)和秦维宪

很快,车间里的几个工友,被木心的学识和风度所吸引。把他看作仁慈的长辈,暗地里都叫他师 傅。会自觉不自觉地帮助这位头上带着几顶“帽子”的“罪人”。

当时木心在在厂里,经常被批斗,挨打骂。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倒便桶(当时厂里没有正规厕所)、通阴沟、铲车间地上的机油,还经常当装卸工,扛沉重的原料。

一个才华横溢、文质彬彬、白面书生的人,居然叫他打扫厕所。然而,木心居然像打造艺术品那样,将“厕所”修理得“一片灿烂”。

看他柔弱的身体要承受这么繁重肮脏的劳动,不少工友都看不下去。秦维宪就曾帮他疏 通过阴沟,怕他这个以前得过肺病的人,被阴沟里凝固的、气味冲鼻的污泥所击倒。

开“解放牌”货车的女司机建林在她卸货时,尽量护着木心,不让他扛重包。

食堂开饭,按当时规定,有“罪帽”的木心只能排在队列的末尾。多亏厨师卫海同情木心,每次都会留大一点的排骨,并多给些肉汤。

于是,木心端着碗,站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慢慢地、慢慢地品尝,整个动作很优雅,维护了基本的人格尊严。

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厨师卫海说:“他身体那么单薄,劳动强度那么大,不多给点,怎么挺得住!不过,我只能像做贼一样帮他一点,因为我是可教子女,入个团也不容易,唉——”

一位绰号叫“憨大”的青工永富,他和木心搭挡,糊全厂装成品的大纸箱,这是清洁工木心本职工作之外强加的,永富常常揽下大部分活计,让木心去抽支烟、或躲进防空洞休息片刻。

当时,木心为了排遣痛苦,就大量地抽烟,好像烟雾会带他进入美妙的艺术世界。

令人辛酸的是,他为了省一毛四分的车钱,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走十几公里上下班,因而抽了大量8分钱一包的“生产牌”香烟,以致给肺部留下严重的隐患。

一些工友一方面劝他不要抽“生产牌”,一方面尽量给他些好烟抽,工友福荣、礼民经常偷偷地塞给他“大前门”或“光荣”牌。一次秦维宪去斗蟋蟀赢了钱,买了包0.49元的“红牡丹”,立即赶去与木心共享。

在工艺品一厂,木心经历的不仅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也感受到工友给他带来的温暖。苦难的日子里心中的阳光不灭,他渡己又渡人,对身边的小青工,凡有求知者,他无不悉心帮扶。

那个关押木心半年多的防空洞,洞内约有20平方米,被几个工友打理成木心为他们授课的教室。在黑暗的防空洞里,木心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些小青工们迷茫的人生。

他们一般先与木心约好,趁出去送货机会,像野猫似的窜入防空洞里,木心随后也一闪而入,彼此点上香烟,在昏暗的光线下,畅谈中西文化。

每次仅仅十几分钟,因为一旦被厂方发现,那就是大祸临头了。几个青工都很珍惜这短暂的时光,认真地聆听木心的高谈阔论,也不管能听懂多少。

有一次,几位青工凑钱,想请木心吃个饭。不料,走漏了风声,厂方如临大敌,召开全厂紧急大会,揪斗木心,说是阶 级 敌人腐蚀青年,致使饭局泡汤,大家都十分感伤。

秦维宪偷偷摸摸地与木心交往,还是被告密了。结果,在全厂大会上受到批评和警告,又被缓调工资,还准备把他调往艰苦的注塑车间。幸亏他于1979年高 考金榜题名,才远走高飞了。

尽管环境如此险恶,木心与工友们的交往还是与日俱增。

木心精心培养了一个绰号叫“音乐天才”的陈杰,还专门为他谱曲,帮他一路夺关斩将,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其间的细节堪比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搞地下斗争。

木心辅导朱煜元写文章怎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使其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了写政论 文的高手。

绰号叫“蟋蟀英雄”的青工耀毅,想跟木心学书法,经常去木心住的小屋,主要是临摹《兰亭集序》,他和木心互相通信有100多封。

木心冒着被批斗的风险,趁推垃圾车出厂的机会,悄悄地潜入工友正峻的蜗居,指导他创作水彩画。

更大胆的是,木心将“青工尧兴,收为“关门弟 子”,以游击战的形式,在外面教他绘画,示范草图100余幅,时间长达5年之久。

那时,朱煜元是木心居室的常客。木心的房间很小,家具都是他自己设计自己做的。很少有人看到过70年代木心先生上海旧居的样子。

图片

朱煜元先生的夫人在木心的上海居室

1980年前后,小泽征尔带波士顿交响乐团,到上海演出。木心约了朱煜元,到家里一起听当天电台实况转播。那个时候木心有四喇叭收音机。

木心的四喇叭收音机,还有一台尼康变焦照相机、一台米色的铃木摩托车,都是用画换来的。日本一位画家喜欢他的画,木心不卖,就用两幅画换了这些东西。

那个时候,摩托车在上海还是很稀罕的。朱煜元也拿来开过。他说:那不是拉风,那是驾驶一种新时代的价值。他说,木心身上什么东西都有吸引力,有他就有榜样。

70年代后期,木心虽然不是监督劳动了,但多年被欺负,木心在这里被人瞧不起,谁都可以随便支派。几个好友觉得,先生只有离开工艺品一厂才有出路。

于是朱煜元多次为木心的调动奔波,找同属一个系统的工艺品展销公司贺总经理说情,贺总是朱煜元的老师,请求老师将木心调过去。

总经理也很为难的,毕竟木心头上还戴着几顶“帽子”。但结果还是由手工业局胡铁生局长拍板了:“有问题我承担!”,才成功调出。

调令一到工厂,朱煜元马上去告诉木心。那天,木心先生正在工厂会议室打扫卫生。他听了既高兴,又担心。生怕厂里卡着不放人,朱煜元安慰他:这是局长直接批的。

不知底细的某些人还继续支派木心,派活叫他修窗子。木心先生玩了一次冷幽默——好,我明天来修。结果,明天木心拿了调令,到新单位报到去了。

这大概是1979年年底。那天,木心先生穿着帅气的衣服,铮亮的皮鞋,整齐光泽的头发,拎着皮包,神气得不得了!

到了新单位不一样了。办公场所就在上海展览中 心,是当年上海人人羡慕的工作场所,安排到设计科做设计。

1981年,木心调到工艺美术协会任秘书 长。正在前途一片灿烂的时候,木心却铁了心地想去美国了。

图片

1972年的木心

朱煜元跟他说:你身体不合适,年龄不合适,56岁了,而且语言不通,英语也不好。其实,朱煜元的内心是很担心护 照搞不出来的。

那段时间,朱煜元每天到木心先生的居室,商量护 照、签 证、学校的选择、报名,还有到美国后的生活。

后来,还是胡铁生局长一句话拍板了——他有这样的志气,就让他去吧!这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敢于承担风险的好领导啊!

1982年8月的一天,朱煜元到上海虹桥机场,为木心送行。飞机直飞纽约肯尼迪机场,从此,才华横溢的木心先生,把自己的成就给了全世界。

又过了24年,2006年木心在陈丹青、陈向宏(乌镇旅游公司总裁)的诚邀和安排下,回到了故乡乌镇。

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的不少工友,多想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然而,木心拒绝见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的任何人!

有人觉得不理解,木心怎么会拒见工友呢?秦维宪说,木心怕见工友,是为了不不想再揭开那已经愈 合的伤痛,他想把那段痛苦的岁月,永远封存在心底。

人们只要看一下现在木心故居大门口,他自撰的生平就会明白的。他从踏上社会的个个工作单位,都写得清清楚楚。只有1967—1979年,在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的那段经历是空白,而是用了“我厂”两个字替代。

试想,如果木心见到了昔日工友,就会联想到那时骇人的苦难,就会浮现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与事。请工友们原谅先生迟暮之年噩梦缠身的悲苦心境吧!他毕竟是个曾经差点被整死的老人啊!

但也有例外的,朱煜元和工友际春见到了木心!2007年8月22日上午,当他们去见木心时,照例被拒之门外,情急之中,煜元让木心秘书进去报上自己的姓名。

果然,木心一听是朱煜元,马上说:“他是我的恩人,不能不见啊!”于是,煜元就带着际春进屋了,与白发苍苍的木心紧紧拥抱。

朱煜元还请木心在镇上午餐,席间木心回忆往日苦难,几度哽咽,但仍没掉一滴眼泪……

木心先生驾鹤西去后,2015年7月29日,原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的退休职工,相约来到乌镇,瞻仰木心故居。让先生在九霄之上,再一次感受到上海人的温情与眼光。

木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自己在苦难之中坚贞不屈,而且以博大的胸襟,帮助那些在“读书无用论”时,长大的小青工们茁壮成长。渡人渡己,显现出先生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崇高境界。

来源:今日头条“梧桐子民”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