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典)诗选(37)

 zqbxi 2023-09-07 发布于江西

典源出处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 涧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 缨。” 《文选》 卷四三“鹤”作“鹄”。

释义用法 北山即今南京东北的紫金山,又名钟山,南朝齐周颙曾在此隐居,后出山做官,孔稚珪(字德璋) 就以北山山灵的名义写了一篇斥责周颙的文章,不许周颙的车驾再过钟山。移文,官府间往来的文书。文中说周颙离开钟山,投身仕途,使得鹤怨猿惊。后以此典指有志归隐,思念故土; 也表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与自嘲。

用典形式

【移文】 宋·杨亿:“误濯尘缨成底事,岩阿千古有移文。”元·萨都拉:“瘦马春城曙色分,长年奔走愧移文。”

【鹤怨】 宋·范成大:“鹤怨久回俗驾,鸥盟谁主载书?”宋·张炎:“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北山文】 唐·朱湾:“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清 ·龚自珍:“身世闲商酒半醺,美人胸有北山文。”

【北山灵】 宋·苏轼:“却入西州门,永愧北山灵。”

【北山招】 明 ·皇甫汸:“暂就北山招,转惬东田税。”

【北山移】 宋·苏轼:“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宋·陆游:“流落归来两鬓丝,此生真愧北山移。”

【任移文】 唐·杜牧:“汉囿猎稀慵献赋,楚山耕早任移文。”

【侣鹤猿】 宋·苏辙:“南方固乡党,谪宦侣鹤猿。”

【思猿鹤】 宋·张炎:“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

【思颙意】 宋·王安石:“鹤有思颙意,鹰无变遁心。”

【诳猿鹤】 清·黄遵宪:“屡将游约诳猿鹤,迟恐山灵笑汝孱。”

【移文诮】 明 ·高启:“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议论名。”

【移招隐】 宋·陈师道:“翛然便欲移招隐,猿鹤还应怨旧群。”

【愧山灵】 宋·陆游:“大道粗尝闻海若,高情未至愧山灵。”

【谢猿鹤】 清 ·吴伟业:“因君谢猿鹤,开我北山堂。”

【猿鹤怨】 宋·范成大:“莫嗔猿鹤怨,岫幌两年扃。”元·耶律楚材:“前日盟言犹在耳,猿鹤思怨空悲惶。”

【猿鹤羞】 宋·陈与义:“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复斯须留。”宋 ·张孝祥:“貂蝉兜鍪何足道,君必不为猿鹤羞。”

【猿鹤盟】 清·沈荃:“曲江风度应相忆,莫恋空山猿鹤盟。”

【蕙帐空】 宋·王安石:“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

【德璋移】 宋·陈与义:“便携灵运屐,不待德璋移。”

【山中怨鹤】 宋·张元干:“公乎此去归廊庙,无用山中怨鹤为。”

【山中猿鹤】 清·归庄:“山中猿鹤休相诮,扬子年年一草亭。”清 ·黄景仁:“五年浪迹辞吴山,山中猿鹤笑我顽。”

【不违猿鹤】 清·孙枝蔚:“当其就广文,志不违猿鹤。”

【旧山鹤怨】 宋·崔遵度:“旧山 疑鹤怨,畏日想云愁。”

【北山猿鹤】 宋·辛弃疾:“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清·龚自珍:“又被北山猿鹤笑,五更浓挂一帆霜。”

【北岭献嘲】 宋·范成大:“小山何在应招隐,北岭如今已献嘲。”

【帐空夜鹤】 宋·张炎:“何况帐空夜鹤,怎奈何,如今归去。”

【周颙趋阙】 宋·陈与义:“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空岩猿鹤】 元 ·耶律楚材:“空岩猿鹤招予住,满架琴书伴我还。”

【故山夜鹤】 宋·刘筠:“故山夜鹤空多怨,金屋人争诵子虚。”

【故山移文】 金·元好问:“故山定已移文了,又被黄华识姓名。”

【故山猿鹤】 宋·冯去非:“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清 ·丘逢甲:“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怨鹤啼猿】 宋·赵必��:“山灵休勒俗驾,容我卧草堂深处,问故园怨鹤啼猿,今无恙否?”清 ·钱谦益:“怨鹤啼猿共泫然,少微星象隐江天。”

【家山猿鹤】 宋·李彭老:“流水孤航渐远,想家山猿鹤,喜见重归。”

【勒北山文】 清·吴雯:“此中有猿鹤,莫勒北山文。”

【移北山檄】 宋·苏轼:“未应便障西风扇,只恐先移北山檄。”

【啼猿唳鹤】 清·钱谦益:“啼猿 唳鹤君休叹,并与嘤鸣作友声。”

【猿鹤青山】 清 ·丘逢甲:“五年梦绕清凉洞,猿鹤青山待我来。”

【满山猿鹤】 清·黄景仁:“回首荆南读书处,满山猿鹤吊斜曛。”

【蕙帐鹤惊】 明·高启:“草堂猿啸晚,蕙帐鹤惊寒。”

【鹤怅猿啼】 清·黄景仁:“鹤怅猿啼新别恨,尘封蛛网再来愁。”

【鹤怨空山】 宋·张炎:“游冶未知还,鹤怨空山,潇湘无梦绕丛兰。”

【鹤怨猿惊】 宋·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清 ·陈祖范:“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周颙负北山】 唐 ·罗隐:“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钟山移后文】 清 ·王夫之:“狂歌戏马台前客,回首钟山移后文。”

【德璋能勒文】 宋·陈与义:“旧山虽好慎勿过,恐有德璋能勒文。”

【鹤帐怨山人】 宋·范成大:“未暇鸡窠寻古佛,且防鹤帐怨山人。”

典源出处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晋书 ·隐逸传 ·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南史 · 隐逸传》,《宋书·隐逸传》亦载。

释义用法 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间,悠然自乐,夏日卧于北窗下,凉风吹拂,十分爽怡,以为自己成了伏羲以前的太古时人。后用此典形容人生活悠然自适,心境闲逸;也用以借指睡觉。

用典形式

【陶窗】 宋 ·杨亿:“陶窗自拂衽,楚榭正挥毫。”

【上皇人】 唐·王绩:“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唐 ·钱起:“宁唯北窗客,自谓上皇人。”

【北窗风】 唐·李商隐:“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宋 ·钱惟演:“薤簟自凭南郭几,縠巾犹卧北窗风。”

【北窗卧】 宋 ·黄庭坚:“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金·元好问:“退食从容北窗卧,今古起灭真浮云。”

【北窗眠】 宋·范成大:“平生北窗眠,栩栩即圣域。”宋 ·苏轼:“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北窗凉】 宋 ·范成大:“百年北窗凉,安用天一涯。”金·元好问:“为向长安旧游道,世间元有北窗凉。”

【北窗梦】 宋 ·黄庭坚:“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老北窗】 唐·张祜:“圣朝无用询名姓,从放书生老北窗。”

【卧北窗】 宋·苏辙:“河阳罢后 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卧羲皇】 唐·李白:“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柴桑枕】 清·王夫之:“蒙叟梦中真蛱蝶,柴桑枕上自轩羲。”

【笑羲皇】 宋·苏辙:“空存疏懒性,高卧笑羲皇。”

【陶令榻】 宋·苏轼:“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傲羲轩】 宋·陆游:“一窗修竹下,超然傲羲轩。”

【傲羲皇】 唐·白居易:“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宋·钱惟演:“雪岭却思随博望,风窗犹欲傲羲皇。”宋·陆游:“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超羲皇】 宋·苏轼:“清风徐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窗下卧】 宋·范成大:“栗里归来窗下卧,香山老去病中诗。”

【慕羲皇】 唐·张祜:“自当甘朽拙,安敢慕羲皇。”

【羲皇人】 唐·李白:“清风北窗下,自为羲皇人。”唐 ·岑参:“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宋·陈与义:“静者乐山林,谓是羲皇人。”

【羲皇叟】 明·李东阳:“愿招肩舆郎,径造羲皇叟。”

【羲皇情】 唐·柳宗元:“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人似上皇】 唐·骆宾王:“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北窗一枕】 宋·陆游:“北窗一枕差堪乐,无奈茶杯作祟何。”

【北窗高枕】 清·王士禛:“何时单舸径归去,北窗高枕谈黄羲。”

【北窗高卧】 宋·辛弃疾:“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北窗羲皇】 清·吴伟业:“南山不逢尧舜,北窗自有羲皇。”

【北牖羲皇】 宋·苏辙:“东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属翁。”

【白日羲皇】 唐·杜甫:“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金·元好问:“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令羲皇】 宋·王令:“梦到周公财我事,如何陶令说羲皇。”

【羲皇好梦】 清·蒲松龄:“须知膏火寒窗下,也有羲皇好梦来。”

【风期结陶叟】 明·高启:“更拟长夏眠,风期结陶叟。”

【闭门寻羲皇】 清·黄遵宪:“朝朝暮暮乐未央,子独闭门寻羲皇。”

【宇宙一北窗】 宋·黄庭坚:“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

【身致羲皇上】 宋·陈师道:“风流身致羲皇上,日夜心随汴洛东。”

【直到羲皇世】 宋·苏舜钦:“意深味薄我独知,陶然直到羲皇世。”

【高枕晤羲皇】 明·徐渭:“北窗新筑就,高枕晤羲皇。”

【高卧偃羲皇】 唐·卢照邻:“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羲皇以上人】 宋·张道洽:“风流晋宋之间客,清逸羲皇以上人。”清·马长海:“义熙尚有关心事,岂便羲皇以上人。”

典源出处 晋 ·葛洪 《枕中书》:“真书曰: 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玉京有八十一万天路,通八十一万山岳洞室。”《魏书 ·释老志》:“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信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释义用法 古代传说天上有白玉京。黄金阙。道家称为三十二帝之都,在无为之天。后用此典称仙境; 或借称京都。

用典形式

【玉京】 唐·骆宾王:“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唐 ·杜甫:“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宋·范成大:“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低。”明 ·陈子龙:“指日征书下玉京,登车揽辔奏澄清。”

【玉京人】 宋·周邦彦:“缥缈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宋·毛滂:“玉京人去无由驻,忍独在凭栏处!”

【玉京路】 唐·李商隐:“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玉京游】 清·王夫之:“骖鸾不得玉京游,难挽瑶池辙。”

【白玉京】 唐·李商隐:“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宋 ·陆游:“出门碧雾合,九陌无人行。坐令锦官城,化作白玉京。”清 ·赵执信:“偶窥白玉 京,谁假青云翮。”

【朝玉京】 唐·李白:“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天上白玉京】 唐 ·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典源出处 晋·葛洪 《西京杂记》卷三:“ (司马) 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 《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玉台新咏》古乐府诗六首之一《皑如山上雪》 题注云,一作 《白头吟》。并按:“古辞 《白头吟》 二首,一首本辞或作卓文君诗,一首晋乐所奏。”诗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 (xiedie) 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释义用法 汉代司马相如将纳茂陵人女子为妾,其妻卓文君作 《白头吟》表示与司马相如诀绝。后用此典表现失宠后的哀怨自伤之情。

用典形式

【白头曲】 宋·苏轼:“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白头吟】 唐·骆宾王:“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唐 ·李白:“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唐·杜甫:“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宋 ·杨亿:“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 苦怨新知。”

【白头词】 宋·杨亿:“短梦残妆惨别魂,白头词苦怨文园。”

【沟水流】 唐·李商隐:“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头白哀吟】 元·吴景奎:“许身肯作王孙女,头白哀吟对马卿。”

【沟水欲如何】 唐·李商隐:“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典源出处 《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 卷六:“ (阎立本) 特荐 (狄) 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狄)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旧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 ·狄仁杰传》亦载,《新唐书》其传作“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候云移乃得去。”

释义用法 唐狄仁杰去并州赴任,登上太行山,远望故乡所在,见有白云孤飞,对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这白云下。不觉感泣。后以此典表现在外思亲之情。

用典形式

【亲舍云】 元·龚:“亲舍云飞千里白,客蓬雨涨一川黄。”

【望云人】 宋·苏轼:“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白云行处】 宋·黄庭坚:“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

【乡共白云连】 唐·卢照邻:“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

【白云迷故乡】 唐·卢照邻:“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身在白云边】 宋·范成大:“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典源出处 《文选 ·张衡 〈思玄赋〉》:“尉尨 (mang) 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释义用法 汉代颜驷经历三朝皇帝,都因不合时宜而不得任用升迁,以至已经须发皓白仍在郎署。后用此典感慨与时不合,不得赏识,身世淹蹇。

用典形式

【郎潜】 唐 ·刘禹锡:“顾予久郎潜,愁寂对芳菲。”宋 ·杨亿:“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昧灵篇。”

【潜郎】宋 ·黄庭坚:“无诗叹不遇,千古一潜郎。”

【白发郎】 宋·苏轼:“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老颜驷】 南朝陈·张正见:“含香老颜驷,执戟异杨雄。”

【颜郎老】 南朝齐·萧子显:“皆笑颜郎老,尽讶董公超。”

【三朝执戟】 宋·陆游:“三朝执戟悲年往,二顷扶犁乐岁穰。”

【久留郎署】 唐·骆宾王:“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白发郎潜】 宋·苏轼:“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

【白首为郎】 宋·陆游:“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清·程可则:“出门怜旧伴,白首尚为郎。”

【汉庭用少】 宋·陈师道:“汉庭用少公何在,不使群飞接羽翰。”

【晚得诸郎】 宋·陈师道:“早闻英气擅家声,晚得诸郎识老成。”

【郎署叹二毛】 唐·韩愈:“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下一篇:白驹过隙

典源出处 《礼记·三年问》:“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释义用法 从缝隙中看白马 (或四匹马拉的车子) 奔驰,一闪即过。后以此典表示时光流逝或光阴短暂。

用典形式

【驷隙】 清 ·顾炎武:“如何驷隙间,流光日已徂。”

【驹阴】 金·元好问:“驹阴去我如决骤,蚁蛭与谁争长雄。”

【驹隙】 宋·陈与义:“共知浮世悲驹隙,即见平波散芡盘。”清·黄景仁:“忽叹百年似驹隙,荒僻再到知何辰?”

【隙驹】 宋·范成大:“百年长短随隙驹,万化陈新直刍狗。”

【骤骥】 晋·陶潜:“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叹白驹】 元·耶律楚材:“无穷真味思焦尾,有限浮生叹白驹。”

【过白驹】 宋·黄庭坚:“昼窗过白驹,夜几跋红烛。”

【过隙中】 宋·苏轼:“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过隙驹】 唐·温庭筠:“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明 ·唐寅:“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髩看看成皓首。”

【奔驹促】 南朝陈·辛德源:“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驹过隙】 宋 ·陆游:“少年事虚名,岁月驹过隙。”清 ·顾炎武:“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驹驰隙】 清·秋瑾:“年年岁月驹 驰隙,有汉光复总无策。”

【隙中驹】 宋·苏轼:“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隙驷过】 唐·骆宾王:“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隙驹光】 宋·范成大:“日出尘生万劫忙,可怜虚费隙驹光。”

【白驹过隙】 南朝梁·吴均:“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应过隙。”宋 ·黄庭坚:“身如朝露无牢强,玩此白驹过隙光。”清·秋瑾:“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百年过隙】 宋·陆游:“百年过隙古所叹,众口铄金胡不归。”

【过隙驹驰】 清·黄鷟来:“过隙驹驰枉自忙,含晖还得及冬藏。”

【驹隙光阴】 清·潘博:“驹隙光阴容易过,恐河清不为愁人俟。”

【隙过白驹】 宋·苏轼:“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白驹隙中驰】 宋·陈与义:“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典源出处 晋·葛洪 《西京杂记》卷三:“ (司马) 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 《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玉台新咏》古乐府诗六首之一《皑如山上雪》 题注云,一作 《白头吟》。并按:“古辞 《白头吟》 二首,一首本辞或作卓文君诗,一首晋乐所奏。”诗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 (xiedie) 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释义用法 汉代司马相如将纳茂陵人女子为妾,其妻卓文君作 《白头吟》表示与司马相如诀绝。后用此典表现失宠后的哀怨自伤之情。

用典形式

【白头曲】 宋·苏轼:“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白头吟】 唐·骆宾王:“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唐 ·李白:“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唐·杜甫:“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宋 ·杨亿:“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 苦怨新知。”

【白头词】 宋·杨亿:“短梦残妆惨别魂,白头词苦怨文园。”

【沟水流】 唐·李商隐:“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头白哀吟】 元·吴景奎:“许身肯作王孙女,头白哀吟对马卿。”

【沟水欲如何】 唐·李商隐:“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典源出处 《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引 《东观汉记》曰:“张湛为光禄勋,帝临朝,或有惰容,湛辄谏其失。常乘白马,上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后汉书·张湛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张湛在光武帝每有怠惰之时,就进行劝谏,他常骑白马,光武帝每见到张湛,就说:“白马生又要进谏了。”后用此典表示直言进谏,或以“白马生”指谏臣。

用典形式

【白马生】 唐·刘禹锡:“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宋·黄庭坚:“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谏草。”

【谏生乘白马】 明 ·高启:“不见谏生乘白马,欲从关尹问青牛。”

典源出处 《后汉书 ·光武帝纪》:“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 望见舂陵郭,唶(jie,叹)曰:“气佳哉! 郁郁葱葱然。’”

释义用法 王莽篡夺汉位后,忌讳钱上有“金刀”二字,因为繁体字“劉”可拆成“卯金刀”,而汉朝是刘姓天下,所以把钱改称“货泉”。后来刘秀 (字文叔) 恢复汉室,人们又把“货泉”二字看成是刘秀发迹的谶言,因为“货泉”可拆成“白水真人”,而刘秀是南阳白水乡人。后以“白水真人”指称刘秀,或借指帝王兴业之兆。

用典形式

【气佳白水】 清 ·黄鷟来:“文献赤符多附会,气佳白水讵虚猜。”

【文叔真人】 清·徐夜:“足消文叔真人气,直得狂奴故态名。”

【白水龙飞】 唐·韩愈:“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

【白水真人】 唐·李白:“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典源出处 刘向 《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射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残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释义用法 天帝的白龙化为鱼,下游清泠之渊,被渔人豫且射中其目,白龙向天帝告状,天帝说,你当时化身是鱼,射鱼无罪。伍子胥以此事劝谏吴王勿轻易出游民间。后以此典形容大人物或有才能的人因处境不利而受困厄。

用典形式

【鱼服困】 清·赵翼:“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

【鱼服诉】 清·黄景仁:“不见鱼服诉,亦使豫且笑。”

【豫且网】 清 ·顾炎武:“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

【豫且困】 清 ·黄景仁:“白龙且有豫且困,泄愤区区无乃鄙。”

【豫且制】 唐·李白:“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白龙鱼服】 唐 ·李白:“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

【白龙微服】 清 ·黄遵宪:“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典源出处 《文选 ·张衡 〈思玄赋〉》:“尉尨 (mang) 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释义用法 汉代颜驷经历三朝皇帝,都因不合时宜而不得任用升迁,以至已经须发皓白仍在郎署。后用此典感慨与时不合,不得赏识,身世淹蹇。

用典形式

【郎潜】 唐 ·刘禹锡:“顾予久郎潜,愁寂对芳菲。”宋 ·杨亿:“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昧灵篇。”

【潜郎】宋 ·黄庭坚:“无诗叹不遇,千古一潜郎。”

【白发郎】 宋·苏轼:“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老颜驷】 南朝陈·张正见:“含香老颜驷,执戟异杨雄。”

【颜郎老】 南朝齐·萧子显:“皆笑颜郎老,尽讶董公超。”

【三朝执戟】 宋·陆游:“三朝执戟悲年往,二顷扶犁乐岁穰。”

【久留郎署】 唐·骆宾王:“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白发郎潜】 宋·苏轼:“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

【白首为郎】 宋·陆游:“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清·程可则:“出门怜旧伴,白首尚为郎。”

【汉庭用少】 宋·陈师道:“汉庭用少公何在,不使群飞接羽翰。”

【晚得诸郎】 宋·陈师道:“早闻英气擅家声,晚得诸郎识老成。”

【郎署叹二毛】 唐·韩愈:“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典源出处 《诗·小雅 ·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 (恺)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论衡·商虫篇》:“谗言伤善,青蝇污白,同一祸败,诗以为兴。”

释义用法 苍蝇屎落在物品上,把原来美好纯洁的东西都玷污了。后以此典指以谗言诽谤君子的小人。

【苍蝇】 唐·李白:“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宋·苏舜钦:“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群。”

【青蝇】 唐 ·李白:“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明 ·陈子龙:“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

【营蝇】 明 ·李东阳:“营蝇斐锦难 为忠,空中愤死田神功。”

【蝇点】 唐·元稹:“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点青蝇】 唐 ·元稹:“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点蝇蚊】 宋·苏轼:“旁资老聃释迦文,共厄中年点蝇蚊。”

【白璧青蝇】 清·吴伟业:“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抵。”

【青蝇相点】 唐·陈子昂:“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青蝇营营】 唐·杜甫:“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清 ·黄鷟来:“青蝇营营变白黑,淮阴钟室多烦冤。”

【玷白苍蝇】 南朝宋·鲍照:“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

【苍蝇间白黑】 三国 ·曹植:“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青蝇乱白黑】 清·王士禛:“从来青蝇乱白黑,三代遗直今如弦。”

【青蝇集瑶琼】 明·陈子龙:“元臣修芒刺,青蝇集瑶琼。”

一、

典源出处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 (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筏然,非一根苇也。”

释义用法 《诗经·卫风·河广》中讲,河水虽然宽阔,以一根芦苇作筏就可以渡过。后以此典指船,多指小船; 也指航行。

用典形式

【一苇】 唐·杜甫:“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宋·苏轼:“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明 ·陈子龙:“要津鲜洪波,一苇诚可航。”

【杭苇】 清·周之琦:“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诸,又渡头人立。”

【渡苇】 宋·吴文英:“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一苇杭】 宋·苏轼:“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通津】 清·赵执信:“传语天孙须下乞,银河一苇即通津。”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典源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后韩信佐刘邦,封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用法 韩信少年时穷困,在城下钓鱼,有一洗衣的妇女可怜他,一连几十天给他饭吃。韩信很感激,说:“我一定重重报答您。”后韩信做了楚王,送给洗衣妇千金作为报答。后以此典表示知恩必报。

用典形式

【一饭恩】 清·徐昂发:“蒯通不售三分策,漂母常留一饭恩。”

【王孙钓】 清·董以宁:“何处王孙钓,伤心古渡头。”

【饭王孙】 唐·李白:“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韩信饿】 元·萨都拉:“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

【漂母恩】 清·顾炎武:“宁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

【漂母惠】 晋·陶潜:“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一饭千金】 清·赵执信:“可怜一饭尚千金,百战功成乃尔报。”

【淮阴纶饵】 明 ·陈子龙:“淮阴纶饵朝还出,渭北星辰夜自高。”

【邂逅漂母】 宋·王安石:“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千金酬漂母】 清·沈绍姬:“独有千金酬漂母,曾无一语感滕公。”

典源出处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 (mo) 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史记·楚世家》亦载此事,进谏者为伍举。《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 (kun) 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 (飞) 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释义用法 大鸟虽三年之间不飞不鸣,但一飞则可直冲云天,一鸣则使人震惊。后用此典形容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略,立即做出惊人业绩。

用典形式

【一鸣】 唐·刘禹锡:“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唐 ·杜牧:“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宋 ·陈师道:“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冲天】 唐·骆宾王:“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唐 ·柳宗元:“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

【一飞冲天】 魏·阮籍:“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一鸣齐鸟】 宋·陈师道:“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一鸣惊人】 宋·苏轼:“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

【一举冲霄】 元·耶律楚材:“一举冲霄知有日,垂天万里看鹏程。”

【三年一鸣】 元·耶律楚材:“溟鹏本有冲天志,直待三年再一鸣。”

【三年不鸣】 唐·白居易:“三年不鸣鸣必大,岂独骇鸡当骇人。”

【三年未鸣】 宋·苏辙:“百炼竟不变,三年终未鸣。”

【惊人一鸣】 宋·曾巩:“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

【三年翼自高】 宋·杨亿:“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进隐烦伍举】 宋·苏轼:“时来聊复一飞鸣,进隐不须烦伍举。”

【大鸟三年一飞】 清·孙致弥:“駃騠七日堪千里,大鸟三年始一飞。”

典源出处 宋 ·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八: 居士庞蕴 (字道玄)“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释义用法 唐代居士庞蕴参问僧道一 (俗姓马,人称马祖),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道一回答,等你一口气把西江水吸尽(意为一气呵成,融贯万法之后),我就告诉你。后用此典指纵谈高论; 也借指豪饮。

用典形式

【口吸西江】 宋·范成大:“钟闻两岸诗无敌,口吸西江话已酬。”

【西江吸尽】 元 ·耶律楚材:“西江吸尽慵开口,北载添来亦括囊。”

【尽吸西江】 宋·张孝祥:“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一口吸老庞】 宋·苏轼:“醉卧欲醒闻淙淙,直欲一口吸老庞。”

【一口吸西江】 清 ·王士禛:“斜日汉川秋水阔,居然一口吸西江。”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裴松之注引 《三辅决录》(汉·赵歧撰) 曰:“伯郎,凉州人,名不令休。其注曰: 伯郎姓孟,名他,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监奴,与共结亲,积年家业为之破尽。众奴皆惭,问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许诺。时宾客求见让者,门下车常数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众奴伺其至,皆迎车而拜,径将他车独入。众人悉惊,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wei) 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一作斗) 遗 (wei) 让,即拜凉州刺史。”《后汉书 ·宦者列传·张让传》亦载,“孟他”作“孟佗”。但无送酒事。

释义用法 汉末孟他 (佗) 字伯郎,设法接近当时专权的宦官张让,并送给他一斛 (斗) 葡萄酒,即被授予凉州刺史。后用此典指以行贿求取官职。

用典形式

【博凉州】 宋·陆游:“酒尽聊凭折简求,不知人要博凉州。”

【五斗凉州】 宋·辛弃疾:“笑千篇索价,未抵蒲桃,五斗凉州。”

【取凉州牧】 唐·刘禹锡:“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蒲萄一斗】 宋·陆游:“君不见蒲萄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

【一斗得凉州】 宋·苏轼:“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

【刺史葡萄酒】 宋·陈与义:“刺史葡萄酒,先生苜蓿盘。”

【酒换西凉州】 宋·陆游:“有酒不换西凉州, 无酒不典鹔裘。”

【蒲萄得凉州】 北周·王褒:“夜伏拥门作常伯,自有蒲萄得凉州。”

典源出处 《左传 ·庄公十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gui)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释义用法 春秋鲁庄公时,齐国攻打鲁国,鲁人曹刿协助庄公指挥迎敌,等齐军打过三遍鼓后,曹刿才请鲁庄公下令出战,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曹刿说明,打第一遍鼓时,军队士气最旺盛,第二遍鼓时,就慢慢衰退了,第三遍则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军士气却已衰退,所以能战胜对方。后用此典指趁锐气正盛时,一举将事作完; 也以“再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用典形式

【始鼓】 唐 ·韩愈:“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一鼓气】 唐·杜甫:“万方助思顺,一鼓气无前。”

【三而竭】 宋·范成大:“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鼓难作】 宋·范成大:“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鼓增气】 唐·杜甫:“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吾衰鼓已再】 清 ·王士禛:“君当贾余勇,吾衰鼓已再。”

【作气再三衰】 宋 ·范成大:“老阳作气再三衰,鼓竭之余不支雨。

典源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 (xiu) 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释义用法 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一个齐国人来教他,许多楚国人却吵吵嚷嚷,从旁干扰。这样即便每天鞭打威逼,他也学不会齐国话。后用此典指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 也指众口纷纭,妄加议论。

用典形式

【齐咻】 宋 ·苏轼:“且欣集齐咻,未敢笑越吟。”

【众人咻】 清·黄遵宪:“优孟衣冠笑沐猴,武灵胡服众人咻。”

【众楚咻】 清·黄遵宪:“岂图五丁力,竟招众楚咻。”

【忘齐语】 宋·陆游:“久已忘齐语,何尝解越吟。”

【咻已伙】 宋·王令:“奈何众好殊,未语咻已伙。”

【一齐众楚咻】 清·黄遵宪:“立志不肯随沉浮,一齐足敌众楚咻。”

典源出处 晋 · 司马彪 《续汉书》:“ (刘宠) 迁会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征入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民去治数十里有若邪中在山谷间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闻宠迁,相率共送宠,人赍百钱。宠见,劳来曰:'父老何乃自苦远来?’对曰:'山谷鄙老生,未尝至郡县。他时吏发求不去,民间或夜不绝犬呔,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间。年老遭值圣化,今闻当见弃去,故戮力来送。’宠谢之,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宠为“取一钱太守”。《后汉书·循吏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减除苛捐杂税,不扰害百姓,使郡中大治。调任时,当地民间有五六位老人每人带一百钱来送他,表表自己的心意。刘宠只象征性地从每人那里选了一大钱收下。后以此典颂扬官吏清廉爱民。

用典形式

【一钱掷水】 明 ·徐渭:“一钱亦掷水,三尺只鞭蒲。”

【老人爱君】 宋·苏轼:“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

【一钱付江水】 明 ·于谦:“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

【大钱送刘宠】 宋·苏轼:“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争出若耶溪】 唐·刘禹锡:“明日汉庭征旧德,老人争出若耶溪。”

【受取一大钱】 明 ·高启:“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

典源出处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 (mo) 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史记·楚世家》亦载此事,进谏者为伍举。《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 (kun) 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 (飞) 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释义用法 大鸟虽三年之间不飞不鸣,但一飞则可直冲云天,一鸣则使人震惊。后用此典形容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略,立即做出惊人业绩。

用典形式

【一鸣】 唐·刘禹锡:“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唐 ·杜牧:“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宋 ·陈师道:“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冲天】 唐·骆宾王:“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唐 ·柳宗元:“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

【一飞冲天】 魏·阮籍:“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一鸣齐鸟】 宋·陈师道:“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一鸣惊人】 宋·苏轼:“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

【一举冲霄】 元·耶律楚材:“一举冲霄知有日,垂天万里看鹏程。”

【三年一鸣】 元·耶律楚材:“溟鹏本有冲天志,直待三年再一鸣。”

【三年不鸣】 唐·白居易:“三年不鸣鸣必大,岂独骇鸡当骇人。”

【三年未鸣】 宋·苏辙:“百炼竟不变,三年终未鸣。”

【惊人一鸣】 宋·曾巩:“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

【三年翼自高】 宋·杨亿:“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进隐烦伍举】 宋·苏轼:“时来聊复一飞鸣,进隐不须烦伍举。”

【大鸟三年一飞】 清·孙致弥:“駃騠七日堪千里,大鸟三年始一飞。”

典源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后韩信佐刘邦,封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用法 韩信少年时穷困,在城下钓鱼,有一洗衣的妇女可怜他,一连几十天给他饭吃。韩信很感激,说:“我一定重重报答您。”后韩信做了楚王,送给洗衣妇千金作为报答。后以此典表示知恩必报。

用典形式

【一饭恩】 清·徐昂发:“蒯通不售三分策,漂母常留一饭恩。”

【王孙钓】 清·董以宁:“何处王孙钓,伤心古渡头。”

【饭王孙】 唐·李白:“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韩信饿】 元·萨都拉:“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

【漂母恩】 清·顾炎武:“宁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

【漂母惠】 晋·陶潜:“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一饭千金】 清·赵执信:“可怜一饭尚千金,百战功成乃尔报。”

【淮阴纶饵】 明 ·陈子龙:“淮阴纶饵朝还出,渭北星辰夜自高。”

【邂逅漂母】 宋·王安石:“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千金酬漂母】 清·沈绍姬:“独有千金酬漂母,曾无一语感滕公。”

典源出处 《史记 · 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 《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又 《文选 ·杨修〈答临淄侯笺〉》 注引 《桓子 ·新论》:“秦吕不韦请迎高妙,作 《吕氏春秋》。汉之淮南王 (刘安),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

释义用法 秦吕不韦集其门客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公布出来,宣称对能增删书中一字的人予以千金重赏。后用此典称誉诗文精妙,不可更改,价值极高。

用典形式

【千金字】 唐·王维:“市阅千金字,朝开五色书。”

【一字千金】 清·程先贞:“连城片玉留声价,一字千金借品题。”

【吕览千金市】 明 ·徐渭:“即收吕览千金市,直换咸阳许座城。”

【晞价咸阳市】 宋·黄庭坚:“不应太玄草,晞价咸阳市。”

典源出处 《汉书 ·杨恽传》:“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 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释义用法 汉代杨恽听到冒顿单于被杀的消息说:“不成器的君王,有大臣出谋画策而不能用,使自己葬身无地,就象秦朝只用奸臣,终至灭亡,如秦能任用大臣,即可以延续至今。古和今象一个山丘上的貉一样没什么区别。”后以此典指性质相同,没什么差别。

用典形式

【一丘】 宋·陈师道:“万事自纠纷,高怀无一丘。”

【一丘貉】 清·丘逢甲:“人物真成一丘貉,文章更噪六朝蝉。”

【同一丘】 宋·苏轼:“日月转双 毂,古今同一丘。”

【貉一丘】 宋·苏轼:“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金 ·元好问:“青州荆州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狐貉同一丘】 清·王士禛:“狐貉同一丘,无事劳沾巾。”

典源出处 宋·晁载之 《续谈助》卷三引 《圣宋掇遗》:“陈彭年在翰林,所兼十余职,皆文翰清秘之目,时人谓其署衔为一条冰。”宋·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亦 载。

释义用法 宋代陈彭年在朝廷兼职很多,都是掌管文翰典礼的官职。后用此典借指人官职清要尊贵。

用典形式

【冰衔】 清·黄遵宪:“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清 ·钱谦益:“传语词垣数君子,冰衔三字不堪书。”

【一条冰】 清·王夫之:“淹留春病减,君似一条冰。”

【两条冰】 明 ·李乐阳:“袍分五色锦,衔带两条冰。”

二、

典源出处 《汉书 ·疏广传》:“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 《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 《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释义用法 汉疏广与其兄之子疏受并为太子太傅、少傅,二人同日称病引退,回归故里,世人称其贤。后用此典誉不留恋禄位,及时隐退。

用典形式

【二贤】 北周 ·庾信:“洛阳征五隐,东都别二贤。”

【二疏】 唐 ·李白:“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唐·吴筠:“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唐·杜甫:“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两疏】 宋 ·苏轼:“白发归心凭说与,古来谁似两疏贤。”宋·陈师道:“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

【疏还】 明 ·何景明:“疏还念知止,庄论持达生。”

【二疏志】 清·程可则:“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

【疏广饯】 南朝陈·顾野王:“东门疏广饯,北阙董贤家。”

【疏受意】 宋·苏轼:“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庾公尘。”

【父子东归】 宋·黄庭坚:“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东宫二傅】 元·张宪:“东都门外古今稀,东宫二傅同日归。”

【疏受辞荣】 唐·李绅:“淮阳效理空多病,疏受辞荣岂恋班。”

【疏家父子】 唐·顾况:“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疏傅不朝】 唐·白居易:“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早退不如疏】 宋·苏轼:“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

【弃官归东海】 宋·苏轼:“弃官纵未归东海,罢郡犹堪作水衡。”

典源出处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 “此皆力攻勍(qing) 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援桃而起。田开疆曰:'……’援桃而起。古冶子曰:'……’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贫也; 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 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恃功傲慢。晏子建议景公除掉他们,设计让景公赐给三人二桃,让他们论功食之。前二人论功后各取一桃,最后古冶子论功最大,但已无桃,前二人愧悔,返桃而自杀。古冶子见二人已死,自己认为独生不仁,也自尽了。这样晏子只用二桃便除掉了三人。后以此典指以计谋除掉他人。

用典形式

【二士桃】 唐·卢象:“闭荫七贤地,醉餐二士桃。”

【二桃弃】 明 ·陈子龙:“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齐三士】 清·钱谦益:“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齐相计】 清·吴伟业:“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泣二桃】 清·吴兆骞:“谤书何事腾三箧,壮士由来泣二桃。”

【二桃杀士】 清·钱谦益:“千驷不匡君,二桃能杀士。”

【齐相二桃】 唐·李白:“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二桃杀三士】 三国 ·诸葛亮:“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园桃讥士骄】 明 ·陈子龙:“小山足贤隐,园桃讥士骄。”

三、

三生石

2018-06-11可可诗词网-古诗词典故 https://www.

典源出处 唐·袁郊 《甘泽谣》:“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憕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川,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决,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tiao) 达锦铛,负瓮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 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之期也。’……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问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翟塘。’”

释义用法 传说唐代僧人圆观 (一作圆泽) 和李源交好,后圆观逝去托生,约李源十二年后在杭州相见。李源届时前往,见一牧童,唱着“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山歌而来,此童即是圆观后身。后以此典指人交往深厚,历时长久; 或与某人某事物有缘分,相约长久。

用典形式

【石交】 宋·张元干:“共喜石交逢异县,更陪彩笔赋春愁。”

【三生心】 宋·陈与义:“恍然结愿香,独会三生心。”

【三生石】 宋·陈与义:“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元·萨都 拉:“攒眉入社笑陶令,载酒三生石上逢。”元 ·萧列:“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

【三生客】 清·王夫之:“惭愧千金无报处,三生客在自蒸砂。”

【三生梦】 元·张翥:“墨池雪岭三生梦,映起缟衣仙子。”

【三生愿】 宋·陆游:“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

【访圆泽】 宋·苏轼:“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圆泽贤】 宋·苏轼:“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

【重逢圆泽】 明 ·徐渭:“半脱昆卢惊削雪,重逢圆泽是投胎。”

【弹指三生】 宋·苏轼:“驻景恨无千岁药,弹指三生断后缘。”

【三生石上梦】 宋·黄庭坚:“三生石上梦,记是复疑不。”

【高僧石上期】 明 ·高启:“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典源出处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 桧诘其实,桧曰:'飞子(岳) 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释义用法 秦桧诬陷岳飞谋反,韩世忠不平,去质问他有无证据,秦桧回答说“莫须有” (或许有)。最后岳飞屈死在风波亭上。后用此典指凭空捏造的冤狱。

用典形式

【三字狱】 清·孟亮揆:“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清 ·佟世临:“钩党竟成三字狱,招魂欲叩九重天。”

【莫须有】 清 ·尤侗:“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清·黄遵宪:“是皆莫须有,秘狱谁能详。”

典源出处 《淮南子 ·精神训》:“日中有踆 (cun) 乌。”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艺文类聚》 卷九十二引 《古今注》曰:“所谓赤乌者,朱鸟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降而生三足乌,何以三足,阳数奇也。”《太平御览》卷九二○引张衡 《灵宪》 曰:“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阳之类数奇。”

释义用法 传说是太阳中有三足乌,后以此典借指太阳。

用典形式

【阳乌】 唐·元稹:“阳乌撩乱兮屋上栖, 阴怪跳兮水中跃。”

【赤乌】 唐·白居易:“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金鸦】 宋 ·杨万里:“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鳞。”

【三足乌】 宋·陆游:“青天方行三足乌, 不料黑云高����。”清·赵执信:“手引三足乌,一照天下红。”

【三足之乌】 唐·杜甫:“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之将安归?”

【三足老鸦】 宋·杨万里:“三足老鸦寒不出,看云诉天天不泣。”

【金乌三蹠】 明·李东阳:“东乃扶桑出日之所在,金乌三蹠浴影乎其中。”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文学》:“阮宣子 (修) 有令闻。太尉王夷甫 (王衍) 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和王衍之事; 《晋书 ·阮籍传》记为阮瞻和王戎之事。

释义用法 太尉王衍问阮修道家与儒家有何异同,阮修模棱两可地说“将无同?” (莫不是相同?) 王衍欣赏这个回答,便聘阮修为幕僚。时人称阮修为“三语掾”。后用此典称美人答辩机敏。

用典形式

【三语契】 明 ·汤显祖:“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三语掾】 宋·黄庭坚:“往日三语掾,解道将无同。”宋·陈与义:“翩翩三语掾,智与谩相补。”金·元好问:“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清·丁澎:“片纸能胜十万师,一身耻为三语掾。”

【工三语】 清·宋琬:“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求三语】 唐·王维:“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将无同】 宋·范成大:“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清·吴伟业:“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

【三语作掾】 清·王士禛:“十掷辄犍讵缘拙,三语作掾谁所令。”

【异同疑三语】 宋·苏轼:“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典源出处 唐·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帝 (隋炀帝) 昏湎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问帝:'龙舟之游乐乎? 始谓殿下致治在尧舜之上,今日复此逸游。大抵人生各图快乐,曩时何见罪之深邪? 三十六封书,至今使人怏怏不悦。’”

释义用法 三十六封书指隋兵渡江破陈时边庭告急的警书。后隋炀帝游江南,梦遇陈后主。陈后主责备他说:“人生不过各图快乐,为什么从前过分加罪于我,想起当时三十六封报警信,至今使人怏快不乐。”后用此典表现亡国之恨。

用典形式

【三十六书】 宋 ·范成大:“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

【三十六封书】 清 ·王士禛:“回头成一笑,三十六封书。”

【地下逢后主】 唐 ·李商隐:“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丁、

典源出处 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卷九十皆引,文略有不同。卷七十八作“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卷九十之文末作“何不学仙去,空伴冢累累。遂上冲天。”

释义用法 丁令威学道成仙,化为白鹤飞归辽东故乡,感慨城郭如旧而人民已非。这是一个为历代文人习用的典故,常用以表现久别家乡重归,感叹人事变迁; 或 表现客居异地,对家乡亲故的眷念; 有时也借指人去世; 亦借以咏鹤。

用典形式

【丁鹤】 唐·白居易:“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清 ·丘逢甲:“华表空闻丁鹤语,乱萌先兆子规啼。”

【化鹤】 宋·张元干:“犹恐惊涛翻四海,直须化鹤作飞仙。”清 ·程可则:“蜕骨龙荒何日返,只怜化鹤到淮徐。”

【归鹤】 唐 ·杜甫:“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清 ·丘逢甲:“阅岁但增归鹤感,窥天难测剪鹑心。”

【辽鹤】 唐 ·武元衡:“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唐·张祜:“何事越王侵敌国,不妨辽鹤唁人寰。”

【侣鹤】 唐 ·张祜:“孤云出小屿,侣鹤下辽天。”

【独鹤】 宋·陈与义:“微吟惊市卒,独鹤语城闉。”

【跨鹤】 清·钱谦益:“流萤尚作芜城梦,跨鹤真同华表归。”

【鹤归】 宋·苏辙:“鹤归仍有当年伴,松老知经几度霜。”清·查慎行:“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

【鹤表】 宋·周密:“燕楼鹤表半飘零,算惟有盟鸥堪语。”

【丁令威】 北周 ·庾信:“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金·元好问:“可怜陊殿荒墟里,无复当年丁令威。”

【丁家鹤】 唐·罗隐:“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千年鹤】 唐·张祜:“千年鹤在市朝变,来去旧山人不知。”宋·陈与义:“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

【千岁鹤】 宋·张元干:“矍铄仪形千岁鹤,扶摇风力九霄鹏。”

【化鹤丁】 宋·陆游:“辽海曾从化鹤丁,百年尘土污巾瓶。”

【归辽海】 唐·温庭筠:“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

【归后语】 宋·苏轼:“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归鹤怜】 唐·宋之问:“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令威还】 唐·骆宾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还。”

【令威语】 明 ·高启:“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辽天鹤】 唐·李白:“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宋 ·陆游:“老翁正似辽天鹤,更觉人间岁月长。”

【辽东丁】 宋·陆游:“犹胜辽东丁,化鹤还故乡。”

【辽东鹤】 元·范椁:“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清·张惠言:“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辽城鹤】 唐·王维:“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辽海鹤】 唐·范传正:“岂惟辽海鹤,空叹令威还。”宋 · 陆游:“往事已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

【老令威】 宋·陆游:“余生自笑知何似? 万里辽天老令威。”金 ·元好问:“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华表柱】 唐·曹唐:“莫道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华表语】 宋·王安石:“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华表歌】 明 ·高启:“千年宅废但遗井,何处更闻华表歌?”

【华表鹤】 金·元好问:“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明 ·郭翼:“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菜清浅海中尘。”

【身化鹤】 宋·张元干:“梦里有时身化鹤,人间无数草为萤。”

【姓丁鹤】 唐·赵嘏:“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故旧非】 清·王士禛:“劫灰历后昆明在,华表来时故旧非。”

【城郭新】 唐·李白:“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临华表】 唐·姚鹄:“已同化鹤临华表,又见骖龙向玉清。”

【鹤姓丁】 唐·李商隐:“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丁仙化鹤】 清·丘逢甲:“恐为丁仙化鹤返,感慨城郭人民非。”

【丁令还家】 元·张昱:“丁令还家骨已仙,更无城郭有山川。”

【人事都非】 宋·范成大:“人事都非城郭是,独怜鸡犬识新丰。”

【千年化鹤】 宋·陆游:“慵追万里骑鲸客,且伴千年化鹤仙。”

【千年华表】 宋·陆游:“千年华表聊一归,回首幸脱乘轩机。”

【千载归来】 宋·陈师道:“千载归来辽海东,江山如旧里闾空。”

【千载鹤归】 唐·杜牧:“千载鹤 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飞来丁令】 清 ·归庄:“飞来丁令情多感,梦醒庄周乐无穷。”

【仙人化鹤】 元·黄溍:“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白鹤归来】 明 ·高启:“他年还访旧城郭,正是白鹤归来时。”

【归郭令威】 宋·萧豳:“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归家华表】 清·钱谦益:“白鹤即看城郭是,归家华表莫匆匆。”

【令威归叹】 宋·陆游:“公路晚悲身至此,令威归叹冢累然。”

【辽天归鹤】 宋·陆游:“辽天渺归鹤,千载付茫茫。”

【辽水千年】 唐·武三思:“缑山七月虽长去,辽水千年会一归。”

【辽东华表】 金·元好问:“辽东华表何人在,柳氏玄堂此日开。”

【辽鹤归来】 宋·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元 ·赵文:“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辽鹤归来后,城亦全非。”

【老仙鹤驭】 宋·姜夔:“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华表千年】 唐·骆宾王:“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

【华表归来】 宋·张孝祥:“不识阳台梦里云,试听华表归来语。”

【华表留言】 元·耶律楚材:“海山不羡学居易,华表留言笑令 威。”

【华表鹤归】 元·虞集:“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别后华表】 宋·张元干:“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孤鹤归期】 宋·陈与义:“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

【城郭人民】 宋·文天祥:“山河风景元开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城郭人非】 清·丘逢甲:“波涛道险鱼难寄,城郭人非鹤未还。”

【城郭空存】 宋·苏轼:“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思归辽东】 唐·李白:“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重来华表】 清·钱谦益: 重来华表似前生,梦里华胥又玉京。”

【骑鹤归来】 元·萨都拉:“碧坊纛影荫龙蛇,骑鹤归来枣似瓜。”

【鹤飞辽天】 宋·陆游:“马骏极知生冀土,鹤飞会见上辽天。”

【鹤化千载】 宋·陆游:“鸥波万里每愧杜,鹤化千载知非丁。”

【鹤去知归】 元·马祖常:“龙来还独宿,鹤去更知归。”

【鹤归辽海】 宋·陆游:“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鹤归华表】 元·唐桂芳:“莫问尘生沧海,休叹鹤归华表,好景且容探。”清·王夫之:“为问鹤归华表后,何人更唱还乡曲。”

【鹤到辽东】 唐·刘禹锡:“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

【大鸟来华表】 清·宋琬:“月明大鸟来华表,剑合双龙卷素旌。”

【千年一回归】 唐·司空曙:“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白鹤报乡人】 唐·王维:“不为碧鸡称使者,惟令白鹤报乡人。”

【华表得千年】 北周·庾信:“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典源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 注引 《吴书》 曰:“初,(丁) 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

释义用法 三国吴丁固曾梦松树生在他的腹上,他认为“松”字由“十八公”组成,自己过十八年将为三公,后果如其梦。后用此典指人将登高位; 也用以咏松。

用典形式

【松公】 唐 ·杜牧:“偃蹇松公老,森严竹陈齐。”

【梦松】 清·钱谦益:“早岁梦松成底事,千年化鹤更何人?”

【十八公】 宋·苏轼:“可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

【十八为梦】 清·钱谦益:“谶符十八终为梦,寿到千龄亦有期。”

【丁松入梦】 清·钱谦益:“虞竹盈阶方郁郁,丁松人梦转森森。”

七、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曹丕) 尝令东阿王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释义用法 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其弟曹植的才能,时时想迫害他,一次命曹植作诗,限七步内作成,否则治罪。曹植应声便吟成一首,其诗意暗含指责曹丕兄弟相残之意,使曹丕很惭愧。后以此典称颂文思敏捷,出口成篇; 或用以借指兄弟家人,同一集团内部自相残害。

用典形式

【七步】 唐 ·李白:“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咏豆】 唐 ·元稹:“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萁燃】 清·黄鷟来:“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

【煮豆】 宋·黄庭坚:“民生自煎熬,煮豆以萁爨。”

【七步咏】 唐·于志宁:“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七步诗】 元·耶律楚材:“奇词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

【七步赋】 元·耶律楚材:“七步赋成文灿烂,千钟不惜锦淋漓。”

【豆萁才】 唐·元稹:“豆萁才敏隽,羽猎正峥嵘。”

【豆萁篇】 清·吴伟业:“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同根煎太急】 清·黄遵宪:“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人、

典源出处 《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释义用法 传说汉代御苑中有柳,如人形,称为人柳,一天可以三眠三起。后用此典形容柳,或形容春色; 也借以形容女子腰肢。

用典形式

【三眠】 清·王夫之:“花有恨,一枝不稳; 柳如人,三眠已倦。”清·秋瑾:“一曲竞歌樊素口,三眠学舞楚宫腰。”

【柳眠】 宋 ·陆游:“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宋·周密:“淡碧春姿,柳眠醒,似怯朝来 疏雨。”

【眠柳】 宋 ·张元干:“初眠柳弱。梅如豆,玉如琢。”

【三眠柳】 明 ·徐渭:“未羡三眠柳,那论并萼莲。”清·归庄:“风流全让三眠柳,寂寞还怜百啭莺。”

【三起三眠】 清·周志蕙:“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三眠杨柳】 宋·朱淑真:“百结 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

【上林柳眠】 清 ·归庄:“上林杨柳眠还起,争似幽芳自在妍。”

【柳未三眠】 宋·张炎:“柳未三眠,风才一信,催人步屟吹笙径。”

【弱柳三眠】 明 ·陈子龙:“弱柳三眠春梦杳,远山一角晓眉愁。”

【堤柳几眠】 宋·杜:“仇池仙伯今何在?堤柳几眠还醒。”

【汉家旧苑眠】 宋·刘筠:“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苑中柳未眠】 宋·杨亿:“天上明河虽可望,苑中高柳未经眠。”

【春轻柳未眠】 宋·刘筠:“仙源日永桃无援,客馆春轻柳未眠。”

典源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叩) 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人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 (jiong) 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用法 崔护清明时郊外游春,在一人家中偶遇一美女,彼此爱慕。第二年清明时再访,桃花依旧,屋舍仍在,而美女却不知何处去了。崔护不胜感慨,于是题诗门扉。后用此典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或指美女; 也用来表现未遇所爱,怅惘追思。

用典形式

【桃花面】 唐 ·韦庄:“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宋 ·张炎:“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宋·翁孟寅:“环佩空归,故园羞见桃花面。”

【笑桃人】 清·厉鹗:“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

【人面如故】 清 ·王夫之:“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人面何处】 宋·晏殊:“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宋·晁端礼:“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凝伫,凝伫,人面不知何处?”

【人面依然】 宋 ·赵企:“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然似花好。”

【人面桃花】 宋·蔡伸:“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津亭见。”宋·柳永:“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夭桃朱户】 宋·万俟雅言:“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 朱户。”

【去年人面】 宋·刘镇:“前度桃花,去年人面,重门深闭。”宋·李演:“小桃朱户,去年人面,谁知此日重来系马,东风淡墨敧鸦。”

【去年崔护】 宋·苏轼:“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宋·洪��:“小桃朱户, 题诗在否? 尚忆去年崔护。”

【当年人面】 金·李晏:“雨余红泪湿黄昏,误认当年人面倚朱门。”

【花忆映门】 明 ·高启:“叶闻渡江唱,花忆映门题。”

【桃花人面】 宋·蔡伸:“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宋·陆游:“一篙湖水鸭头绿,千树桃花人面红。”明 ·余怀:“莺无语,谁传道桃花人面黄金镂。”

【笑春人面】 清·夏孙桐:“小延伫,无恙笑春人面,暖风当户。”

【笑桃朱户】 清·朱彝尊:“花源岂是重来误? 尚依然倚杏雕阑,笑桃朱户。”

【露桃如面】 清 ·黄景仁:“依旧是,春潮生颊,露桃如面。”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 子敬! 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晋书·王徽之传》亦载。

释义用法 王献之 (字子敬) 与其兄王徽之 (字子猷) 俱病重,献之先亡,徽之去奔丧,先不哭,坐灵床上取献之琴弹,琴弦不调,掷在地上说,人琴俱亡。于是痛哭不止。后以此典表示哀悼平辈亲属,好友去世。

用典形式

【人琴痛】 清·王士禛:“别有人琴痛,劳君赋大招。”

【子敬琴】 清·王夫之:“调孤雌霓休文句,哭碎灵床子敬琴。”

【叹人琴】 宋 ·黄庭坚:“搔首金城西万里,樽前从此叹人琴。”

【人琴两亡】 唐·陈子昂:“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痛绝人琴】 清·王士禛:“痛绝人琴今已矣,牙生从此竟摧弦。“清 ·夏敬观:'痛绝人琴,折杨难继,玉桐教碎。”

【灵床琴弦断】 清·韩菼:“灵床寂寞琴弦断,絮酒南州只一人。”

【殁后知音少】 唐·罗隐:“子猷殁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琴残子敬床】 清 ·王夫之:“笛咽山阳馆,琴残子敬床。”

【碎琴哭灵床】 清 ·王夫之:“摘阮已孤余醉客,碎琴垂老哭灵床。”

【情事此门中】 宋·贺铸:“露萼鲜浓妆脸靓,相映,隔年情事此门中。”

九关虎豹

       典源出处 《楚辞 ·宋玉 〈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又宋玉 《招魂》:“魂兮归来! 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shen) 些。悬人以娭(xi),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往恐危身些。”

释义用法 九关,指九重天门。传说守卫天门的猛兽虎面人身。后以此典借指戒备森严的朝廷; 也用以借指朝廷中的恶势力。

用典形式

【九关】 唐·李白:“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

【虎豹关】 元·萨都拉:“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九关虎豹】 宋 ·黄庭坚:“从军补掾百僚底,九关虎豹何由攀。”元·萨都拉:“九关虎豹不须惊,吐胆开心见天语。”明 ·陈子龙:“九关虎豹日无赖,天下壮夫皆不平。”

【九关豺虎】 清·龚鼎孳:“九关豺虎今何在,一别河山事不同。”

【虎豹九关】 宋·辛弃疾:“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虎豹当关】 宋·陈经国:“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力士脱靴

      典源出处 《新唐书·文艺传·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旧唐书 ·文苑传》亦有,文略。宋·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力士终以脱靴为耻,异日,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惊曰:'何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妃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释义用法 唐代大诗人李白很受唐玄宗的赏识,有一次玄宗赐宴,李白醉酒,令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力士非常羞恼,后挑拨杨贵妃,阻止玄宗授李白官职。高力士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玄宗也称之为“将军。”后以此典形容文人墨客纵酒豪放。

用典形式

【污足】 金 ·元好问:“开尊便觉贤人近,污足宁论力士羞。”

【脱靴】 宋 ·苏轼:“脱靴吟芍药,给札赋云梦。”

【脱靴气】 宋·陈师道:“袖手犹怀脱靴气,岂是从来骨相屯。”

【手污吾足】 宋·苏轼:“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

【醉忤将军】 宋 ·陆游:“客以县令初何有,醉忤将军亦偶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