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现代生活的爱欲现象学——读《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3-09-07 发布于安徽

2023年第4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图片
图片

04

图片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

沈语冰著

商务印书馆2023年2月版

马奈是“现代生活的画家”,以图像在波德莱尔所说的过渡、短暂、偶然的现代性中抓取永恒和诗意。波德莱尔还说,这种现代美来自现代人特殊的激情。读沈语冰教授新作《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作为现代生活画家的马奈跃然纸上,而马奈所抓取的现代人特殊激情透露出图像的爱欲本质。依笔者浅见,现代生活的爱欲现象学贯穿全书,现代性、图像与爱欲、现象学为关键词。

现代性

沈语冰教授在前言中说,马奈之所以吸引他,源于他对现代性问题的长期关注,“还有比马奈更好的、更能呈现波德莱尔所说的'现代性’的画家吗?”何为现代性问题?它起源于一种敏感的现时意识:现时何以为现时?主体意识觉醒的现代人要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自我确证。何为现代人、何为现代社会、何为现代艺术等问题随之产生。笔者认为,沈语冰教授对现代性问题的深沉关切,或许既源于社会现实,也源于生命体验中的某种瞬间律令:“去成为现代人!”在马奈及其绘画中,打动作者的恐怕是作为现代人的现实关切与生死爱欲。就现实关切来说,沈语冰教授关注现代学,关注马奈,“设法在传统与现代、现代与所谓后现代之间谋求一种辩证和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身体力行的虔信者。而马奈及其绘画呈现的现代人的生死爱欲,则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图像与爱欲

沈语冰教授用六章篇幅多维度解读了马奈及其绘画呈现的现代人的生死爱欲。第一章“如何趋近绘画:以《在花园温室里》为例”文末,沈语冰教授说,这幅神奇作品既把握住了现代人的孤独和疏离,同时也从吉耶梅夫妇貌合神离的情形中,预见到他们婚姻的未来——离婚。在第二、三、六章对《草地上的午餐》《奥里匹亚》《女神游乐场的吧台》的解读中,沈语冰教授揭示了巴黎郊外野餐与城市游乐、交际花的性暗示与死亡气息、热闹人群中女招待的冷漠与哀怜,捕捉了现代性的两面性:生活之爱与趋死之欲。第四章,作者解读了马奈与莫里索的“亲密”,“观看《斜倚的贝尔特·莫里索》时能够感受到爱欲的吸引力”。第五章则从摄影与现代视觉机制视角解读马奈,“一生都在追求摄影的即兴效果的马奈,终于意识到绘画就是绘画,它是其所是之处正是摄影无法做到的”。何为绘画的“是其所是”?笔者从书中获得的答案是:画家心眼手法同一,以图像抓取方生方死的原初知觉与爱欲。沈语冰教授认为,这是马奈绘画的现象学本质。

现象学

在前言中,沈语冰教授着重提及马奈绘画的现象学面向:“现象方生方死(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然而各种形而上学却总能赋予这方生方死的世界以某种确定本质),只有艺术家才有可能'抓取’它,所能抓取到的无非是艺术家原初的知觉罢了。”马奈说过:“一切都只是现象,一种稍纵即逝的快感,一种仲夏夜之梦。只有绘画……能记录某些海市蜃楼的闪光。”原初的知觉、快感、仲夏夜之梦诠释了图像的“厄洛斯”(爱欲)本质。在整本书的结尾,沈语冰教授解读了马奈晚期的杰作《春》:“从鲜花中,他认识到了生命是怎么回事。生命不也有着与鲜花同样的孕育、蓬勃、枯萎、衰亡的过程吗?”马奈不仅是一位技法卓越的绘画大师,他还像诗人一样思考人生。“在马奈的艺术中,特别是在他晚年的艺术中,人们不难看到一种新的、超越了一般个人才华的东西,那就是他令事物主动呈现,让事物在虚无中创生的观念。”

这种直面原初爱欲的现象学,还原老生常谈、已成“陈词滥调”、被认为“过时”的“现代性”本来的鲜活面孔。“现代性”本意味着“主体的自觉”,自觉后的主体(现代生活的画家)终又弃绝手艺、敞开自身,让事物呈现,以图像抓取方生方死的原初爱欲。

秉承以美育人理念,发扬艺术精神,倡导人文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