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如水138 2023-09-07 发布于河南

杨水才同志是河南省许昌县桂村公社水道杨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一九五一年春天,杨水才从人民解放军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水道杨。那时,村里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权还不够巩固。杨水才按照毛主席“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的教导,积极地把广大贫雇农紧紧地团结起来,使敌人的阴谋遭到了失败。不久,杨水才被群众选为农会委员。

一九五三年,党号召成立互助组,杨水才闻风而动,走东家,串西家,积极宣传互助合作的好处。他和岳石头等十户农民成立了互助组。在困难面前,杨水才鼓励大家说:“毛主席指引的路,咱们说啥也要走下去!”为了给牲口买饲料,杨水才把自己的复员费交给组里。大伙过意不去,说:“水才呀,你肺病那样重,这钱你还是拿去看病吧。”水才说:“不,有钢使在刀刃上!这钱拿来巩固互助组,才是大用场。”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一九五六年,杨水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他奔得更有劲了。

水道杨绝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高岗上,干旱缺水。一九五六年,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鼓舞下,杨水才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水道杨的面貌。他向党支部建议:“要拔掉水道杨的穷根,一要抓水利,一要抓绿化。咱要下决心,排除万难,把高岗变成水浇地,把秃岭变成花果岗。”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高岗怎么治?水往那儿找?杨水才同志遵照毛主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爬东岗,上西岗,和群众一起勘察一道道岭,一条条沟;一晚上又一晚上地和老农交谈。从多年抗旱斗争的实践中,他终于找到了水道杨的水源不在高处而在低处的特点。

根据杨水才的建议,一九六四年春节,水道杨的贫下中农就在村南面的一块低洼地里,动工修挖一个五亩大的水塘。杨水才在这段期间,天天活跃在工地上,又是忙于指导,又是给大家讲愚公移山的故事,鼓励大家克服困难。这时,他的病发得很厉害,经常吐血晕倒。有一回,正挖着泥,突然头一晕倒在坑边,大家要他休息,他坚持不肯,说:“老愚公恁大岁数了,还每天挖山不止,我比他年轻多哩。”杨水才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大家,用两年时间胜利地完成了这项工程,从此使水道杨改变了干旱缺水的面貌。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杨水才又领着社员植树造林。他一个岗一个岗地亲自规划。大热天,他带着病在稠密的苗圃里给社员传授嫁接技术;十冬腊月,他又带着大家刨开坚硬的冻土挖坑栽树。现在,全村已栽树十三万棵,基本上实现了杨水才提出的理想规划。

一九六三年九月一日,他又联合桂东、桂西等七个大队,创办了一所农业中学。贫下中农选他当校长。这所学校完全按照贫下中农意志,走“抗大”的道路,一面学习,一面劳动。创办六年间,已为贫下中农培养出五百九十八个学生(包括临时训练班在内)。

杨水才时时、处处突出毛泽东思想,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心一意按照“老三篇”做事。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他极其艰苦朴素,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顶帽子戴了八、九年。当他被选为出席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时,村上人对他说:“水才呀,这次要到省里开会了,你这顶帽子该换换吧?”他笑笑说:“不,这就很好嘛!收拾一下还能再戴几年。”

他对贫下中农关心备至,经常担水送米,问寒问暖。一九五八年夏天遇到暴雨,村里的房子受到冲击,他冒雨趟水,拄着棍一家一户都去察看、询问。贫下中农感动地说:“水才真为咱们操尽了心!”

终年劳累,他身患肺结核、胃溃疡、肾结石三种严重疾病,死亡天天威胁着他,但他一想到毛主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导,一想到新社会的无限幸福,更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有时疾病使他吐血,母亲劝他休息,他却说:“血,解放前我也吐过,那时地主反动派压榨我,我吐的是苦水;现在,我为党工作,为咱贫下中农服务,虽说有了病,可是我心里舒坦!”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四日,杨水才同志因病去世。

杨水才同志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水道杨的民兵和社员,发扬杨水才的革命精神,继续加固大水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